刘敦桢 编辑

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代建筑学、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学家

刘敦桢刘敦桢

刘敦桢(1897年9月19日—1968年5月10日),湖南新宁人,现代建筑学、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南京工学院教授。刘敦桢1921年毕业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1925年任教于湖南大学土木系;1927年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建筑系;1932年加入中国营造学社; 1945年任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1949年8月任南京大学建筑系教授;1952年任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教授;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8年5月10日在南京逝世,享年71岁。刘敦桢毕生致力于建筑教学及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着重民居和各地古建筑的调查研究等。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刘敦桢

国籍:中国

出生地:湖南新宁

出生日期:1897年9月19日

逝世日期:1968年5月10日

毕业院校:东京高等工业学校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人物生平

编辑

1919年,青年刘敦桢在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留影1919年,青年刘敦桢在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留影

1897年9月19日,刘敦桢出生于湖南新宁。

1913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

1916年,考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机械科。

1917年,转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建筑科。

1921年,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22年,创办华海建筑师事务所。

1923年,任教于苏州高等工业学校建筑科。

1925年,任教于湖南大学土木系。

1926年,在苏州工业专门学校任教。

1927年,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建筑系。

1966年,刘敦桢陪同日本建筑师访问团参观中山陵1966年,刘敦桢陪同日本建筑师访问团参观中山陵

1932年,加入中国营造学社。

1943年,重返中央大学建筑系。

1945年,任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

1949年8月,任南京大学建筑系教授。

1952年,任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教授、系主任。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8年5月10日,在南京逝世,享年71岁。

主要成就

编辑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1955年,刘敦桢(右)介绍苏州古典园林研究成果1955年,刘敦桢(右)介绍苏州古典园林研究成果

    1933年—1937年,刘敦桢在华北六省进行科研调查,他研究了中国古代官式建筑(宫殿、坛庙、寺观等)和“营造法式”、“工部工程做法”;抗日战争期间,他参与了对云南、四川、西康等地古建筑的调查与研究;1950年,参加了南京市和江苏省的文管会工作,对南京城内外的古建筑和古墓葬,进行调查,写出了修整或保护计划;1952年,开始了对中国国内传统民居的调查和研究;1960年—1966年,参与了对南京瞻园的改建;还开展了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对苏州大、中、小典型园林,详细测绘、拍照留存;另外,在长沙设计了湖南大学教学楼和市内名胜天心阁,在南京设计了一批民用建筑以及中山陵前的光化亭,中央大学学生宿舍、食堂和中央图书馆阅览楼等。

    1953年,刘敦桢创办了中国建筑研究室。

  • 学术论著

    刘敦桢专著《苏州古典园林》刘敦桢专著《苏州古典园林》

    1928年,刘敦桢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首篇论著《佛教对于中国建筑之影响》 ;1930年,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上发表《北平智化寺如来殿调查记》《大壮室笔记》《明长陵》《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易县清西陵》《河北西部古建筑调查记略》《河南北部古建筑调查记》等论文;1953年,出版了《中国住宅概况》;1959年起,主编《中国古代建筑简史》《苏州古典园林》等 ,其他论著部分参考如下:

    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刘敦桢.中国住宅概说.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6(01):1-17.

    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佛教文化,2014(5):8.

    刘敦桢.山东平邑县汉阙.文物,1954(5):4.

    刘敦桢.鲁班营造正式.文物,1962.

    刘敦桢.苏州云严寺塔.文物,1954(7):12.

    刘敦桢.同治重修圆明园史料//圆明园学刊第一期.0.

  • 科研奖励

    时间

    获奖项目

    奖励名称

    1981年

    苏州古典园林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人才培养

  • 院系建设

    1929年,刘敦桢(右一)率部分师生考察居庸关长城1929年,刘敦桢(右一)率部分师生考察居庸关长城

    1923年,刘敦桢与黄祖森等创建了苏州高等工业学校建筑科。

    1927年,刘敦桢与刘福泰等创建了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建筑系。

  • 治学态度

    刘敦桢为了准确把握教育宗旨和教学大纲,收集了各国建筑系科的相关资料,和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反复探讨,得出与中国社会需要相适应的抉择;他对教学工作周到缜密、负责认真,他每门课都备课充分,收集各类相关资料,写出该课程多种不同的教学大纲和详细教案,教学资料中具有典型和特出性影响建筑的自然因素也都有详细记载。

  • 教学方法

    1935年,刘敦桢(右)、杨廷宝(中)、林是镇勘察真觉寺1935年,刘敦桢(右)、杨廷宝(中)、林是镇勘察真觉寺

    刘敦桢在教学工作中,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种教学方法以其具体形象深化了学习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学习兴趣。

  • 讲授课程

    刘敦桢在一生的从教生涯中,讲授过《建筑结构》《构造》《施工》《预算》《中国建筑史》《西方建筑史》《中国营造法》等课程。

  • 培养成果

    刘敦桢为中国培养了建筑工程方面的大批人才 ,如建筑学家钟训正院士 ,原清华大学建筑工程系莫宗江教授,建筑学家陈明达教授 ,原南京市建委总建筑师叶菊华等。

  • 教材获奖

    时间

    获奖项目

    奖励名称

    1988年

    中国古代建筑史

    全国高校优秀教材特等奖

    1988年

    中国建筑简史

    全国高校优秀教材特等奖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55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社会任职

    编辑

    时间

    担任职务

    1951年

    南京市人大代表

    1954年

    江苏省人大代表

    196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个人生活

    编辑
  • 家世背景

    刘敦桢全家合影刘敦桢全家合影

    刘敦桢出生于湖南新宁一个清代官宦家庭,4岁接受诗书启蒙教育,从小就对中国文史产生了兴趣,并在这方面打下基础。

  • 婚姻家庭

    刘敦桢的妻子陈敬是南京市立第七中学外语教师,两人育有一子一女,儿子是建筑学家刘叙杰教授 ,女儿是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内科学刘叙仪教授 。

  • 人物评价

    编辑

    1935年,刘敦桢(左二)与梁思成(右二)等合影于北平1935年,刘敦桢(左二)与梁思成(右二)等合影于北平

    “刘敦桢是建筑教育和建筑史学领域中的奠基人和泰斗,是中国建筑学界的一代宗师。”(东南大学评)

    “刘敦桢是中国现代建筑学的重要奠基人,中国建筑学教育的重要开创者,为中国建筑史这门学科作出了贡献。”(东南大学校史文化网评)

    “刘敦桢是中国古建筑学科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是中国古建筑学的开山之师。”(河北新闻网评)

    “刘敦桢是中国建筑教育及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为中国建筑史这门学科作出了贡献。”(中国科学院学部评)

    “刘敦桢是中国建筑教育的创始人之一,是中国建筑历史研究的开拓者。”(南京党史网评)

    人物影响

    编辑
  • 刘敦桢基金

    2003年,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87级校友捐赠总额5万元,成立“刘敦桢基金 ”。

  • 下一篇 曾邦哲

    上一篇 邹汉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