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攀枝花苏铁 编辑
攀枝花苏铁(Cycas panzhihuaensis L. Zhou & S. Y. Yang)是苏铁科苏铁属植物,棕涧状常绿植物,高1-2.5米,茎干通常单一,覆被着宿存的叶柄基部。叶螺旋状排列,簇生于茎干的顶部,羽状全裂,长70-120厘米,叶柄上部两侧有平展的短刺。雌雄异株;小孢子叶球单生茎顶,常偏斜,纺锤状圆柱形或椭圆状圆柱形,通常微弯曲,梗弯曲。种子近球形或微扁,种子倒圆锥状球形或倒卵状圆球形,种皮骨质,平滑。分布于中国四川南部和云南北部。生长于海拔1100-20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下或稀树灌丛中。该种为中国特有的古老残遗种,在研究植物区系、植物地理、古气候和古地理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已广泛引种到华南地区的各类树木园、植物园和物种保存基地,可推广应用于园林绿化、庭院造景及城市环境建设,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概述图参考来源:)
中文名:攀枝花苏铁
拉丁学名:Cycas panzhihuaensis L. Zhou & S. Y. Yang
界:植物界
门:裸子植物门
纲:松纲
目:苏铁目
科:苏铁科
属:苏铁属
种:攀枝花苏铁
命名者及年代:L. ZhouetS. Y. Yang,1981
保护级别:中国国家重点一级保护野生植物
攀枝花苏铁
棕涧状常绿植物,高1-2.5米,茎干通常单一,覆被着宿存的叶柄基部。叶螺旋状排列,簇生于茎干的顶部,羽状全裂,长70-120厘米,叶柄上部两侧有平展的短刺;羽片70-105对,线形,直或微曲,厚革质,长12-23厘米,宽6-7毫米,上面中脉隆起,下面,无毛,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偏斜,边缘平或微反卷。攀枝花苏铁
雌雄异株;小孢子叶球单生茎顶,常偏斜,纺锤状圆柱形或椭圆状圆柱形,通常微弯曲,梗弯曲,长4-6厘米,密被锈褐色绒毛;小孢子叶楔形,长3-6厘米,先端宽三角形,中央有突起的尖刺,上面无毛,黄色或淡黄褐色,有光泽,下面具多数2-5(通常3-4)聚生的小孢子囊,最上部密被淡黄褐色绒毛;大孢子叶多数,簇生茎顶,呈球形或半球形,长14-18厘米,密被黄褐色至锈褐色绒毛;上部扁平,宽菱形或菱状卵形,长8-10厘米,宽4.5-6厘米,羽状半裂,裂片30-40,钻形,长1-4厘米;下部柄状,中上部两侧着生1-5(通常3-4)个胚珠;胚珠近四方形,无毛,金黄色,顶部红褐色,中央有小凸尖。种子近球形或微扁,直径约2.5厘米,假种皮桔红色,具薄纸质、分离而易碎的外层,种子倒圆锥状球形或倒卵状圆球形,种皮骨质,平滑。根蘖
攀枝花苏铁多于土壤内树根基部不定芽萌发形成幼苗,不定芽不断萌发及幼苗的不断生长,在原生地攀枝花苏铁多以簇状分布。
种子
攀枝花苏铁种子平均单粒重达11.68克,近球形或倒卵状球形,径约2.5厘米,自然脱落后极易为枯枝落叶托住落不到地面,落到地面的种子因种子棵粒大,难于被泥沙自然掩埋,失去发芽机会;攀枝花苏铁种子胚乳丰富,难耐储藏,极易偿失发芽能力,当年失去发芽机会的种子在以后将逐惭失去发芽能力。自然条件下攀枝花苏铁种子很难发芽,在攀枝花苏铁保护区内,红腹树鼩喜食攀枝花苏铁种子外种皮,其储粮习性偶而将攀枝花苏铁种子拖入地洞使攀枝花苏铁种子获得发芽机会。
攀枝花市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每年旱季长达六个月,刚萌发一、二年的幼苗扎根极浅,在自然状况下极难渡过漫长干早季节而存活下来。
假植
将第大苗1200株从苗圃挖出,就地移人竹筐内栽培。竹筐长约52厘米,宽38厘米,高28厘米,为当地常用水果筐,装土厚度27厘米,大苗挖出后,剪去上部的叶片和受损根系,栽人竹筐内,每筐三株,成三角形分布,共植1400筐,栽后浇足水,旱季中每7天浇水一次,6月中旬雨季来临停止浇水,新叶大多萌发后,8月10日施入畜粪一次,筐内长出的野草不拔除,以利稳固攀枝花苏铁根系。
定植
6月中旬进人雨季,在雨季初期便挖好了植树坑,间距8-12厘米,坑长70厘米,宽60厘米,深60厘米比竹筐稍大些,至8月10日竹筐内攀枝花苏铁89%以上长好了新叶,8月15日开始将苏铁筐运到山上定植,每坑一筐,到8月25日将400筐攀枝花苏铁全部栽完。
补植
9月10日至15日,将盆栽大苗80株下地,单株或双株栽植,栽植时将攀枝花苏铁苗从盆中带土播出,栽入坑中,补植27株,新栽53株。
养护
为了栽植和加强管护,专门聘用工人2-4人进行现场管理,修了山地工棚一座,砖砌贮水池2个,由矿山石灰石矿拉水车送水,供生活生产使用。为防新栽苏铁丢失,特设两块通告牌,以攀枝花市西区林业局名义发出保护苏铁林及新值苏铁苗木的有关规定的通告,还设简易栏杆一道,阻止非工作车擅自进入苏铁分布区。
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名录》;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Ⅱ,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濒危(EN)。
种群现状
攀枝花苏铁被中国科学院列为珍稀濒危植物加以保护,国际苏铁专家特纳惊叹攀枝花苏铁不仅是攀枝花、中国的财富,而且是世界人类的共同财富。它已经与大熊猫、恐龙化石一起,被并列称为“巴蜀三宝”。20世纪80年代在攀枝花金沙江中游干热河谷区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使这种濒危植物的数量大大增加;由于它的生态适应性强,人们又尝试对它进行引种栽培,已经在云南昆明植物园和深圳仙湖公园引种成功。
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苏铁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唯一以攀枝花苏铁这一珍稀濒危植物及其生态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苏铁自然保护区地处中国西南——川、滇两省交界的云贵高原西北部,位于攀枝花市西区、仁和区交界处,总面积1358.3公顷,区内有天然生长的攀枝花苏铁38.5万余株。
致危因素
20世纪60至70年代,由于人们未认识到其重要意义和价值,在大规模工业建设中(采矿)损失了一些攀枝花苏铁植株,并破坏了部分原有的地貌和植被。
保护措施
为保护攀枝花苏铁,1983年,攀枝花市将金沙江中游干热河谷区这片苏铁林辟为自然保护区。1995年3月,又开展了人工栽培苏铁和地被植物、恢复攀枝花苏铁林及其自然生态的试验,以弥补采矿损失的苏铁。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