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东
吕东(1915-2002),辽宁海城人。1935年入东北大学、北京大学学习。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晋察冀边区银行监督、晋察冀一专署专员、冀察行署秘书长、中共沈阳市委书记、辽宁省人民政府秘书长、中共辽宁省委财经委员会副书记、中共辽东省委财经委员会副书记、中共南满分局财经委员会副书记、东北行政委员会工业部副部长。(概述图来源:)
中文名:吕东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15年
逝世日期:2002年
出生地:辽宁海城
吕东(1915-2002),奉天(今辽宁)海城人。1935年入东北大学、北京大学学习。建国后,历任东北工业部副部长,重工业部副部长,冶金工业部副部长、部长,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航空工业部部长,国务院机械工业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国家经委副主任、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顾问、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1988年吕东同志创办了中国工业经济协会(后改为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先后任会长、名誉会长。他是新中国工业界最早的重要领导者,是新中国工业经济建设、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织实施者,他的名字是与新中国工业经济紧紧连在一起的。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吕东同志是我国冶金工业的奠基人之一,他在我国冶金工业的布局、生产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很多很好的建树。当我们今天为我国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而自豪的时候,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吕东同志的贡献。吕东在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认为,矿山和工厂不同,它的生产对象是地下资源,资源是会逐渐耗竭的,因此提出了“矿山为首、地质先行,大矿大建、富矿先建,采掘并举、掘进先行”等等观点。这些思想至今仍然闪烁着熠熠光辉,不失为我国冶金工业发展的宝贵经验。 吕东同志很早就注意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他认为,要维持矿山的生产能力,就必须在基本建设方面保证一定数量的投资。钱从哪儿来?他创造性地提出了“维持矿山简单再生产的费用”(简称“维简费”)的主张。就是说,每生产一吨矿石,从成本中提取规定数量的费用,以矿养矿,用于维持矿山的简单再生产。这一思想的提出和执行,使得不能再生的矿山资源得以有序利用。
50年代,党中央发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行研制“两弹一星”的号召。组织研制军工所需金属材料,又成为吕东同志的一项艰巨任务。他总是身先士卒,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终于为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核潜艇以及歼击机和其他常规武器的制造,提供了足够数量和质量合格的新型材料。1958年,毛主席、党中央决定自行研制我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沈鸿同志提出要搞全焊接结构的万吨水压机。这种水压机的主要材料是厚钢板,而这种钢板国内没有企业能生产,进口又进口不到。吕东马上给鞍钢的领导打电话。其实,当时鞍钢的设备是不能生产这么厚的钢板的。鞍钢的同志们想了很多办法,改进了工艺,终于在原有的设备上轧出了万吨水压机所需要的厚钢板。
吕东同志担任航空工业部部长是在“文革”刚刚结束不久的1977年。面对遭到空前破坏的我国航空工业,他针对航空产品的特殊性提出了“质量第一”的思想,他组织了一系列电话会、现场会和展览会,并制定了各种保证产品质量的规章制度,采取了各种有力措施。通过两年大抓质量工作,到1979年,航空部门所有企业都完成了质量指标,全行业综合废品率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吕东提出了“生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的发展战略。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生产出了歼7、歼8、运7、运8、直9等较先进的飞机,使我国航空工业迅速摆脱了“十年动乱”造成的困境,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而“质量第一”和“三个一代”则成为我国很多企业的发展战略。
1980年,国家设立了机械工业委员会,吕东同志担任第一副主任;机械委撤消后,他担任国家经委主任。吕东同志的工作千头万绪,他抓机电产品出口。80年代以前,我国的出口产品主要是原料和低级的粗加工产品,机电产品出口的比重很小。吕东同志向国务院提出建议,将机电产品出口作为战略性任务来抓。后来,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产品出口办公室,吕东同志又具体抓了出口产品、出口基地、出口政策等各项工作。从1984年至今的近二十年,机电产品出口猛增了80倍,如今我国的机电产品已经占据全国出口产品的半壁江山。这其中,吕东同志功不可没。
吕东同志长期领导工业,关于中国工业的发展道路,是所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给编制“八五”规划献计献策,吕东同志撰写了《实现我国工业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战略转移》的发言稿,提出了“从速度型向效益型、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转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工业所要解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中国工业现代化必须过好的一关”。1990年1月,《人民日报》发表了这篇
文章,并且就这一问题开辟专栏开展讨论,半年多的时间里,许多知名人士参加了讨论,发表了有见解的文章。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作为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之一。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是吕东同志思考的又一个重要问题。吕东同志多年前就敏感地认识到,对于工业来说,应该是三个层次的管理,即政府对工业的宏观管理、行业组织的自律性管理、企业的自主管理。为此,他于1988年创办了中国工业经济协会,后改名为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为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我国工业管理体制由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有效的实践。现在我国国家机构的改革,政府职能的转变,基本上是循着这个思路和框架进行的。
吕东同志是一位运筹帷幄、善于领导、勇于开拓的人。他对工作、对事业兢兢业业,对同志、对干部热情帮助,抓工作抓得具体、深入,对职工关心备至。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吕东同志多次到职工食堂“下厨”,了解职工们的伙食情况。当有人反映部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时,吕东同志亲自来到传达室,接待上访的群众。他精力充沛、记忆力强,工作雷厉风行。他每年都要抽出大量时间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这个工作作风一直坚持到暮年。我国工业界老前辈薄一波同志赞誉他“是一个重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人”、“是一个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