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蜜环菌 编辑
蜜环菌(学名:Armillaria mellea (Vahl) P. Kumm.):属于伞菌目、蜜环菌属,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直径4-14厘米,淡土黄色、蜂蜜色至浅黄褐色。老后棕褐色,中部有平伏或直立的小鳞片,有时近光滑,边缘具条纹。菌肉白色。菌褶白色或稍带肉粉色,老后常出现暗褐色斑点。菌柄细长,圆柱形,稍弯曲,同菌盖色,纤维质,内部松软变至空心,基部稍膨大。菌环白色,生柄的上部,幼时常呈双层,松软,后期带奶油色。夏秋季在很多种针叶或阔叶树树干基部、根部或倒木上丛生。可食用,干后气味芳香,但略带苦味,食前须经处理,在针叶林中产量大。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地区。(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
外文名:Honey Mushroom
别名:榛蘑、臻蘑、蜜蘑、蜜环蕈、栎蕈
中文学名:蜜环菌
拉丁学名:Armillaria mellea(Vahl) P. Kumm.
二名法:Armillaria mellea
界:真菌界
门:担子菌门
亚门:伞菌亚门
纲:伞菌纲
亚纲:伞菌亚纲
目:伞菌目
科:小皮伞科
属:蜜环菌属
种:蜜环菌
命名者及年代:(Vahl)P.Kumm., 1871
同义学名:Agaricus melleus
蜜环菌
蜜环菌根据其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可分为子实体和菌丝体两大部分。即发育成熟的蜜环菌蘑菇,是它的繁殖器官。蜜环菌的子实体高约5-15厘米。菌盖肉质,扁半球形,逐渐平展,后下凹,直径约7-9厘米,表面蜜黄色与栗褐色,多布以毛状小鳞片,菌肉白色。菌柄细长圆柱形,浅褐色,稍部近白色,直径约0.5-2.2厘米,纤维质松软,后中空,基部常膨大。菌柄上部接近菌褶处有-较厚的菌环,膜质,松软,有时为双环,白色有暗色斑点。由于菌盖表面呈蜜黄色,菌柄上部有环,所以叫“蜜环菌”。菌褶与菌柄相连,呈贴生至延生,由近白色逐渐变为污白褐色,老时有锈色斑。孢子印无色或微具黄色,光滑,椭圆形或近卵圆形。菌丝体是蜜环菌的营养器官,为极纤细的丝状体,肉眼难辨其形状。在着生蜜环菌菌索的树皮下,能见由大量菌丝组成的菌丝块或菌丝束,呈粉白色或乳白色。菌索是菌丝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或生长后期发生的适应性变态,即菌丝体交织肉结组成绳索状的组织。菌索外层由菌丝分化形成较为紧密的外表皮组织,有一个尖端,色深,角质化,是一种休眠体。菌索在生长时可以发生波长约530微米的蓝绿荧光。菌索主要起运输营养、水分和氧气的作用,同时不断进行增殖、延伸和寻找新的营养源。
蜜环菌 | 干巴菌 | 鸡油菌 | 冬虫夏草菌 |
---|---|---|---|
菌盖肉质,扁半球形,逐渐平展,后下凹,直径约7-9厘米,表面蜜黄色与栗褐色,多布以毛状小鳞片,菌肉白色。 | 子实体一年生,丛生,珊瑚状,分枝叶片扇形,新鲜时轻革质。 | 菌盖圆形,平展或稍凹,直径可达6厘米,中部厚可达3毫米;菌盖表面新鲜时杏黄色至橙黄色,无环带 | 子座一年生,棍棒状,新鲜时革质,无特殊气味,基部浅黄色,中部黄褐色,顶部黑褐色,内部白色,干后木栓质,外部灰褐色至黑褐色,光滑至略粗糙,内部白色 |
广布于北美北部和欧洲,主要见于硬木森林或针叶树混合林中。 | 主要分布在滇中高原,集中在1000~2200m的松林中。 | 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温带、亚热带、热带地区,非洲和大洋洲也有分布。多生长在海拔600~1200米的阔叶林内。 | 主要分布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贵州、云南等省(自治区)的高寒地带和雪山草原。 |
蜜环菌 | 干巴菌 | 鸡油菌 | 冬虫夏草菌 |
学名 | 命名者 | 年代 |
---|---|---|
var.viridiflava | Barla | 1887 |
var.minor | Barla | 1887 |
var.bulbosa | Barla | 1887 |
var.camerunensis | Henn. | 1895 |
var.exannulata | Peck | 1893 |
var.flava | Peck | 1897 |
var.glabra | Gillet | 1874 |
var.javanica | Henn. | 1900 |
var.laricina | (Bolton) Barla | 1887 |
var.maxima | Barla | 1887 |
var.obscura | Gillet | 1874 |
var.radicata | Peck | 1891 |
var.sulphurea | (Weinm.)Fr. | 1879 |
var.tabescens | (Scop.)Rea&Ramsb. | 1917 |
var.versicolor | (With.)W.G.Sm. | 1908 |
subsp.nipponica | J.Y.Cha & Igarashi | 1995 |
f.rosea | Calonge & M.Seq. | 2003 |
1922年在密歇根州上半岛克里斯特尔福尔斯附近的栎树混合林中,发现-个鳞茎蜜环菌的菌丝体,呈垫状生长。对采自该地区的-些蘑菇样本进行了遗传学测试,结果证明,所有这些蘑菇均由同-株地下的菌丝体生出,菌丝体蔓延的范围达15公顷以上。估计其总重量为10吨,按已知的生长率计算,其年龄至少有1500岁。同年晚些时候,在华盛顿州西南部的亚当斯山鉴定了-株蜜环菌;估计其年龄在400-1000岁之间;其大小达607公顷左右,大大超过密歇根发现的鳞茎蜜环菌株。
蜜环菌分布很广,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中国云南、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浙江、福建、广西、陕西、甘肃、新疆、四川、西藏等地均有。
蜜环菌分布图
深层发酵
工艺流程如下:试管斜面菌种培养(25℃下培养15天)→500毫升摇瓶种子培养(24-26℃下振荡培养15天)→500毫升摇瓶种子培养(24-26℃下振荡培养5-6天)→5000毫升摇瓶种子培养(24-28℃下振荡培养3-4天)→种子罐种子培养(24-28℃下通气培养4-5天)→发酵培养(24-28℃下通气培养7-8天)→发酵液过滤,烘干菌丝体,压片,或将发酵液浓缩制成糖浆。
固体发酵
斜面菌种培养、一二级摇瓶种子的培养法与深层发酵的基本相同。二级种子培养后,接入用玉米粉、麦麸等配制的固体发酵料中,适温下培养30天,将菌丝体洗净、烘干、压片。子实体的培育
可用段木栽培。将栎属树木锯成0.7-1米的段木,在树皮上砍口至木质部。将人工培养的菌种或长有蜜环菌的朽木(菌材)碎片接入砍口内。挖30厘米深的坑作为菌床。将段木铺入床底,用腐殖土和锯木屑填满空隙,然后撒-层菌种。如此层层铺放三四层,最后覆土7-10厘米,经常保持湿润。长江中下游地区3-4月播种,10月收获 。
不用段木,采用栽培过天麻的腐老菌材也可栽培蜜环菌。栽培过天麻一年以上的菌材逐层铺于培养床内约三四层,层间覆以疏松土壤或木屑,床面用草或土覆盖,经常保湿。春季建床,秋季可收菇。
季节
蜜环菌材一年四季都可培养。但由于是野外进行培养,既要考虑蜜环菌生长所需的适宜温度,又要考虑与天麻收获播种期相吻合,同时要考虑尽量不与农活争劳,不与粮、油、茶、桑等作物争地,还要考虑菌材埋于土中其营养损耗后的补充问题,故天麻仿野生栽培所需的蜜环菌材培养季节,一般选择早春3-4月、夏6-7月、秋末10-11月。
光照
蜜环菌丝(索)生长不需要直射阳光,但需要适宜的温度(过低休眠,过高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该温度只有通过散射光照强弱来调控。一般选择荫蔽度较好的地方(以三阳七阴为好)。如果其它条件都较为合适,只是光照过强的话,则可人为创造条件,比如套栽玉米、红苕等作物,利用其秆、蔓、茎、叶为其遮阳。
透气
场地四周不要郁蔽度太大。如在阔叶林中培养,应选林边地带;如在种植高秆作物的行间套培,则应选较通风透气的田块,同时适当疏散高秆作物的脚叶和杂草等。
水分
蜜环菌生长需要较重的水分,但又不能长期渍水。故场地应选在离水源较近、霉雨季节又不渍水的地方。
土壤
应选择疏松、深厚、利水、偏酸、未施过化肥或人粪尿的土壤。实践证明,杂灌林间腐殖叶、土或砂质生荒土最好,种过玉米、红苕、小麦、油菜等作物的土壤为次,田园土为差。
环境
要求无杂菌、无污染、无践踏。如松杉树林中,或堆积过松杉树干、树皮,以及生有杂菌的菇筒,或蚁、鼠类危害严重,或近期施用过化肥、人粪尿,或兽禽容易践踏等地方,都不适宜。
材料
树种要求除松、杉、柏、樟等有油脂芳香气味和木质太硬的树,-般树如杨、柳、桐、桃、梨、竹、桑的主干和枝条均可用,但以白花栎、桦果、板栗、野樱桃树为好。
尺寸规格按栽培1平方米(窖)天麻计算,直径6-10厘米、长30厘米段材32筒,拇指粗、6-10厘米长枝条15-20kg。一般菌材两头蜜环菌生长茂密,菌棒适当短,在每1平方米栽培面积中,可增加长大天麻的穴位;添加枝条,可提高天麻种的成活率,同时起到增加营养、疏松土壤、调剂土壤酸碱度的作用。
坑窖
1、坑窖深浅根据场地土壤利用水性和光照强弱决定。如土壤粘重、板结、荫蔽度大、地下水位高,则应浅培,实行半坑培或地面堆培。如果砂性质地,地下水位低,光照较强,则要深培,但又不能太深,-般摆放3层段材(枝条),2层在地面以下,-层在地面以上为宜,如果段材较细,则3层段材可在地面以下。
2、坑窖宽窄根据栽培模式和套栽作物决定。例如,在1.6米宽的玉米地里或在1.6-2.0米宽的桑园里培材,培材坑宽约80厘米,段材摆成双排式;如在1米宽的梯屯或作物地里培材,培材坑宽50厘米,段材摆成单排式。
方法
1、一步培材法:即3-5月(或6-7月)用菌种培材,到秋季起控天麻时,用培养好的菌材(菌棒、菌枝)直接伴栽天麻。此法可采用活动菌床和固定菌床+活动菌床两种形式。活动菌床培材方法:①先用0.1-0.2%多菌灵或3%石灰水溶液浸泡段材、枝条(30分钟左右),进行杀菌。待材料表面水干,即砍鱼鳞口。每筒段材砍二面口,每面砍口1-2个。②点播菌种时,先用小刀或起子将鱼鳞口掰开,然后将菌种分成手指头大的块状颗粒放入鱼鳞口中,菌种不能弄得太烂,也不可用力将菌种往鱼鳞口内按压。③摆放菌材时,按鱼鳞口的方向,正一节,倒一节,再正一节……往坑中平行单排或双排摆入-层已点菌种的段材,每节间隔2-3指宽。摆好第-层后,往每节间隔和坑内空隙处撒放一半枝条,然后在每节段材两头和枝条上面点播适量菌种,并盖-薄层栽培土,将段材和枝条刚好掩住。最后浇洒适量水,使段材、枝条和薄土均匀打湿。照此方法,往坑中摆放第二层菌材、枝条、菌种后,覆3厘米左右栽培土,再浇洒少量水。最后盖15-18厘米栽培土,做成龟背形。
固定菌床+活动菌床形式培材,即底层采用固定菌床,上层采用活动菌床,培材方法:①将段材砍小鱼鳞口,每筒砍两面,每面砍3-4个口;②按固定+活动菌床菌材排式摆放底层段材、枝条和菌种;③向坑窖内填充培养土,稍微盖过段材、枝条,然后浇洒清洁水,将段材、枝条、土壤打湿;④再按活动菌床方法,在其上摆入(上层)段材、枝条,点放菌种、浇水、盖土、遮物(盖土15-20厘米)。此法培材时间较长,发菌充分,但部分菌材、菌枝腐烂,菌索老化,并且伴栽天麻时,部分菌索因菌材翻动而损坏。
2、两步培材法:即3-5月(或6-7月),先采用-步培材法,用菌种培材,到7-9月将已培养好的菌材(菌枝)作母枝,再加进-半新鲜段材、枝条,进行扩大培材。此时采用固定菌床法(只是不再点入菌种),将菌床建成播种天麻的固定播床。此法的优点:①先按前面要求的尺寸规格,将材料断筒、剁枝,并放入天麻蜜环菌生长素溶液中浸泡4小时以上,让其充分吸收水分和补充营养后,捞起沥干水滴,砍鱼鳞口,并往鱼鳞口内点放菌种。②然后按固定+活动菌床菌材排式摆放底层段材、枝条,点放菌种,填充栽培土(以盖过段材、枝条为度),度浇洒适量清洁水。③再与底层段材对齐,摆放上层段材、枝条,并按图3菌种穴处点放菌种块和天麻尾部紧靠菌种块,以使枝条、麻种及早接菌。④在其上填充6-10厘米厚的栽培土,铺盖-层农用地膜,以便保温和防冬季雨雪水入坑烂麻。⑤最后,在地膜上面覆10-15厘米厚盖土(成龟背形)。⑥如冬季持续高温(10厘米以下土温超过10℃),则应扒去盖土,揭开地膜,让其透气、降温,下雨前,再重新覆盖。如菌材、土壤严重干枯,则需浇洒适量水,使其保持轻微湿度。
管理
保湿不管采用哪种培材方法,都必须浇足定植水、发菌水、催索水。所谓定植水,就是摆放段材、枝条前向坑窖内灌水,以窖内水分不能再渗为度。摆放段材、枝条时,每摆-层材料、掩-薄层土后,浇适量的清洁水,把材料和掩土浇湿,保证菌种块尽快定植成活。管理期间,务必适时浇足发菌水和催索水。①菌材入窖培养-段时间(冬春1个月左右,夏秋10-15天),菌种已经定植,开始发菌,此时需要扒去表层盖土,检查段材、枝条的水分情况。如果只是土壤有-定湿度,而段材、枝条表皮及两头干燥,或菌种变黑、松散,甚至干枯,菌丝萌发稀少,说明缺水严重,需要将整个窖面表土扒去微见材料,向窖内材料重浇水,再重新覆好。②过一段时间,一般点菌种处已部分长出菌索,此时需和前-样操作,重浇一次水。特别是夏季高温期,后“二道水”切切不可少,否则会出现“烧菌”或严重感染(主要是白癍病),直接影响菌材培养效果。
防害主要防白蚁危害。菌材培养后需经常查窖,如培材时间不长,白蚁刚刚进入窖内,危害较轻,可用50克敌敌畏,兑水25-50千克,配成药液,结合浇“发菌水”进行灌杀。培材时间较长,材料上已大部分布满菌丝,长出菌索,此时可将菌材(菌枝)翻出来,直接用敌敌畏喷杀,或入水池中闷杀后,移地再培。
纯化
在平面培养基上初分离出的菌种,经选择后再进行纯化培养以得到质量优趋的纯菌种,称作纯化(也叫提纯)。由于受分离方法、培养基质及菌株自身生活力、生长势、发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不同菌株的生态特性、品质优劣上有-些变异,因而需要再次纯化培养。
菌种的纯化工作同样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当平面培养基上接种点处刚产生菌索分枝时,立即用接种铲选择其中生长势旺盛而幼嫩的菌索部分,截取3-4毫米小段,尽量少带培养基,尤其是培养基变红色时,应挑取升出培养基表面的菌索段,移入PDA斜面培养基试管中央,置于25℃条件下恒温培养,经几次提纯转接,菌种无杂,生长正常,即为纯化的蜜环菌母种。
生物用途
蜜环菌营养丰富,还具有药用价值。据报道,干菇含粗蛋白11.4%,脂肪5.2%,碳水化合物75.9%,纤维素5.8%,灰分7.5%,热量384千卡。子实体中还含D-苏来醇,维生素A等,对治疗腰腿疼痛、佝偻病、癫痫病有功效。经常食用蜜环菌,可预防视力减退、夜盲、皮肤干燥,并可增强人体对某些呼吸道及消化道传染病的抵抗力。据报道,从蜜环菌子实体中分离出的水溶性葡聚糖和多肽葡聚糖,经动物试验,后者对小白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为70%,对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为80%。日本学者,还从蜜环菌子实体中分离出-种AMG-l的化合物,对大脑具有保护作用和镇静作用。蜜环菌的固体发酵制品,蜜环菌片、银蜜片,可代替天麻作药,对高血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美尼尔氏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引起眩晕的病人,治疗效果较好。对肢麻、失眠、耳鸣、中风后遗症等也有-定的疗效。1932年Reitsma对蜜环菌作了详细调查,并进行了一系列生理研究。蜜环菌是天麻不可缺少的互惠共生菌,栽培天麻必需蜜环菌的帮助。
天麻必须有萌发菌提供营养才能使种子萌芽,紫萁小菇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蜜环菌为原球菌长成天麻块茎提供营养。可以说天麻的一生都需要有蜜环菌才能够生长。
化学成分
从蜜环菌菌丝体中分离出40多个化合物,其中有多元醇、酚、有机酸、酯类化合物、嘌呤、衍生物、原伊鲁烷型倍半萜芳香酸酯等。并且对石油醚提取的原伊鲁烷型倍半萜芳香酸酯类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分别命名为蜜环菌甲素、蜜环菌乙素、蜜环菌丙素(1....蜜环菌丁素、蜜环菌戊素l)、蜜环菌己素、蜜环菌庚素、蜜环菌辛素、蜜环菌壬素、蜜环菌癸素n。从斜面培养的菌索中分离出蜜环菌胞内多糖,分析证明其中含有糖醛酸、D-葡萄糖、D-半乳糖、D-甘露糖、D-木糖,组成单体为吡喃糖,不含蛋白质。
药理作用
在小鼠腹腔中注射蜜环菌发酵液可以延长小鼠的睡眠时间,并且与天麻水剂-样具有与阈下剂量的巴比妥钠协同的作用;小鼠尾静脉注射试验证明,蜜环菌发酵液能保护戊四氮引起的惊厥、能降低尼古丁引起的小鼠死亡数、能增加狗的脑血流量与冠状动脉血流量;小鼠口服蜜环菌发酵液试验证明无毒害作用。蜜环菌片、蜜环菌冲剂、蜜环菌糖浆等在临床上可以主治眩晕头痛、失眠、惊风、肢麻及腰、膝酸痛等口。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