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音乐 编辑

音乐领域术语

世俗音乐世俗音乐

世俗音乐是一个西方音乐的名词,专指在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与圣乐(宗教音乐)相对的音乐创作。在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家写了不少世俗音乐,与当时的教会透过普通法法规要求专注于圣乐创作的指引相违背。世俗音乐的内容包括了情歌、政治讽刺、舞曲及戏曲。相对于圣乐的各种大型乐器,世俗音乐采用了鼓、竖琴、手风琴及风笛等各种更方便携带的小型乐器,以使乐师能够携带乐器作巡回演奏。中世纪的世俗音乐与宗教音乐是相互影响的。中世纪世俗音乐从11世纪拉丁歌曲开始发展,继起的是各地的方言歌曲的鼎盛,以法国游吟诗人和德国恋诗歌手为主。同时器乐也是中世纪世俗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世俗音乐

外文名:Secular Music

:西方中世纪

演奏方式:巡回演奏

历史发展

编辑
中世纪时期,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是并行发展的,从早期的相互分离到后期的碰撞融合。世俗音乐不断地从宗教音乐中汲取技术营养,在结构、织体、记谱法等方面都受到宗教音乐的深刻影响从而促进自身发展。

从11世纪起,世俗音乐的发展首先是拉丁歌曲的兴起,以孔杜克图斯和戈利亚德为代表。戈利亚德是由一群不守规矩的修士创作的拉丁歌曲,内容以爱情和讽刺为主。《布依伦之歌》是保存戈利亚德最著名的手稿。

同时,由于欧洲各地的地方语言和方言诗歌的发展,促成了法、德、意、英的世俗歌曲的繁盛。这个过程中,除了最早以法国《罗兰诗歌》为代表的英雄业绩歌和演唱它们的流浪艺人外,主要代表便是法国游吟诗人和德国恋诗歌手。

中世纪扎根于宗教圣咏的礼拜复调音乐得到很大的发展,而与此同时,非礼仪性的单声部世俗音乐也一直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由于他的表演和流传都是即兴性的,因而并没有宗教音乐那样的系统、规矩和受人重视,但这时出现的一些世俗音乐形式却成为日后与正统的宗教音乐相抗衡的强大力量。

不同流派

编辑

拉丁歌曲

拉丁歌曲是以拉丁语诗歌为歌词的歌曲,它是现存最古老的世俗音乐。

一、孔杜克图斯

单声部孔杜克图斯属于拉丁歌曲的一种,它最初用于礼拜仪式的行进中,作为过渡,11世纪以后,统指使用格律歌词,严肃性的非礼仪拉丁歌曲。它的特点是旋律为自由创作,不依附于圣咏曲调,内容有宗教的,也有世俗的,后来,逐渐丧失与礼拜活动的联系,成为供人们自由创作的体裁。

二、戈利亚德歌曲

拉丁歌曲中最早的当属戈利亚德歌曲,这些歌曲由自称为“戈利亚德”学生和神职人员创作,“戈利亚德”意为游荡诗人,云游者,都是些不安心学习的学生和放荡不羁的僧侣,他们过着浪迹天涯生活,生活中全是娱乐,享受型。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所谓的“体面人”看不起的,但他们创作的歌曲还是被一部分人所喜爱的。歌曲中有三大主题:酒、女人和讽刺(这是男人的象征)。戈利亚德著名的手稿(诗歌部分)是《卡尔米纳·布拉纳》(Carmina Burana),又称《布兰诗歌》(它曾被20世纪音乐家,教育家德国的奥尔夫谱写成大型声乐作品——清唱剧,听)

方言歌曲

拉丁文使用的普遍性到了12世纪已随着各地区世俗文化生活的逐步繁荣而有所改变,各地如法国、德国、意大利等都开始产生各自的世俗歌曲。

一、早期的方言歌曲

方言歌曲能最清楚的反映出中世纪的世俗精神。现所知最早的方言歌曲是“英雄业绩歌”(英雄业绩尚松),它是以颂扬英雄为内容的史诗性长篇叙事诗,著名的作品是《罗兰之歌》(即是音乐作品,又是文学作品),是具有代表性的法国民族史诗。演唱英雄业绩尚松和其它世俗歌曲的歌手,被称为戎格勒,他和戈利亚德不同的是,他们虽然也是流浪艺人(游吟艺人),但却是以职业乐师的身份出现,他们靠表演、演唱,甚至杂耍来谋生,后来他们组织成乐师行会,提供专业训练,类似现代的音乐学院。戎格勒的传统和技艺推动了游吟诗人(或吟唱诗人)音乐的发展。

二、法国游吟诗人

游吟诗人音乐的繁荣首先在法国,它成为西方世俗音乐的开拓者,是中世纪方言歌曲的重要部分。但说道游吟诗人不能不提到“骑士”这一中世纪出现的特殊阶层。从字面上理解,骑士就是骑马的士兵,其实他有两重身份,在参加军事作战时,是骑马打仗的骑兵武士,而在和平时期,他却是土地所有者(属贵族阶级),只有出身上层,有财产的人才能授封骑士,他们出征都是自备武器、战马和装备。骑士是十字军东征的重要成员。他们的生活就是以参加战争和比武大会来锻炼身体,对妇女夸张的尊敬,举行豪华壮观的盛宴(通常不许外人参加),把追逐物质享受视为头等大事。在这样的氛围下,产生了游吟诗人音乐。当然游吟诗人中不仅仅包括骑士,还有一些宫廷贵族,底层诗人音乐家,甚至有帝王。

法国游吟诗人以歌词所用语言的不同可分为南部游吟诗人(Troubadour)和北部游吟诗人

在世俗音乐发展的推动下,器乐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主要的乐器有:弦乐和管乐两类,其中:弦乐分为拨弦和弓弦。拨弦乐器有竖琴、索尔特里琴、琉特琴和吉他。索尔特里琴是扁平音箱上张弦进行弹拨,琴身为有角的形状;琉特琴是来自阿拉伯的乐器,文艺复兴时期是琉特琴音乐最为繁盛的时期。弓弦乐器也就是拉弦类,主要是轮擦提琴(或称维埃尔,是古提琴),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维奥尔琴和现代小提琴的的前身。它是世俗民间歌手戎格勒经常使用的乐器。管乐器有笛类(竖笛和横笛),双簧管类肖姆管。

基督教教会从最初就极力反对在礼拜仪式中使用乐器,而最先有所突破的是管风琴,中世纪开始,管风琴在教堂使用。类型有:大型管风琴,非常笨重,很大,演奏时需要很多人来鼓风以保持弹奏时声音的洪亮。另外,还有两种小型的:便携式管风琴(可用皮带挂到脖子上,行走着演奏,双手操作,左手拉风箱,右手按键——似手风琴)和固定式管风琴(也可携带,但演奏时必须放于桌子上,还要有一个助手拉风箱)。管风琴在巴罗克时期(17-18世纪)是其乐器和器乐音乐发展的黄金时代。

代表作品

编辑
《罗兰之歌》

法国英雄史诗,中世纪武功歌的代表作品。全诗共分为291节,长4002行 ,以当时民间语言罗曼语写成。

英雄史诗是法国最古老的文学。英雄史诗主要分为帝王系、纪尧姆·德·奥郎日系和敦·德·梅央斯系。《罗兰之歌》是帝王系的主要作品。以帝王将相武功为内容的叙事诗,在欧洲称为纪功歌,跟《奥德赛》、《伊利亚特》一样,起初都是吟游诗人在深宅大院、通衢大道吟唱的歌谣,后来才编写成书。

《纽伦堡的名歌手》

《纽伦堡的名歌手》(德文:Die Meistersinger von Nürnberg,又译纽伦堡的工匠歌手)是由理察·华格纳所作之三幕歌剧,亦是当今世上最流行及最长的乐剧剧目,通常需时五小时完成。该剧于1868年6月21日于慕尼黑市作首演,并由汉斯·冯·彪罗作指挥。

故事发生于十六世纪中叶日耳曼地区的纽伦堡。当时,纽伦堡是一个自由城市,亦是北欧文艺复兴运动的重镇之一。故事主题围绕着一个由业余诗人与作曲家组成的“名歌手”(Mastersinger)协会。“名歌手”们都爱以花巧的手法表现音乐,在作曲及演唱方面,他们亦会依循颇多复杂的规则。这首作品最令人陶醉的,是它描绘了纽伦堡当时的特色,以及“名歌手”协会的传统。剧中的主角之一,“名歌手”鞋匠汉斯·萨克斯,更是取材自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汉斯·萨克斯──历史上最知名的“名歌手”。

下一篇 佛教寺院

上一篇 素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