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缺陷 编辑
市场缺陷是指单资产阶级学者关于市场作用有限性的一种理论见解。他们认为,市场机制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调节基本上是有效的、平衡的,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集中表现在: (1) 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调节产生外溢因素的各种活动。所谓外溢因素,又称“外部经济”、“溢出”或“相邻效应”。有外溢成本 (负的外溢因素) 和外溢效益 (正的外溢因素) 之别。前者是指由某一生产者或消费者所致的,由他者承受的损失,如企业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后者则是指由某一生产者或消费者所带来的,由他者无偿享受的效益,如养蜂场可无偿地得益于邻近农场中农作物的花粉等。(2) 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地提供公共商品。所谓公共商品,又称“集体商品”或“社会商品”,是指在消费上无法独占的商品。典型的公共商品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消费的不可分性,又称消费的共同性,即某人消费公共商品时无法排斥他人的同时分享;二是消费的非敌对性,即某人对公共商品的消费并不减少他人对该商品的消费量。例如国防、灯塔等就是如此。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都是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身的利益,实际上就是根据价格的涨落决定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因此,价值规律的第一个作用,即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对资源合理配置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同时,也使一些个人或企业由于对全身的利益的过分追求而产生不正当的行为,比如生产和销售伪劣产品;欺行霸市,扰乱市场秩序;一切向钱看,不讲职业道德等。而且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很容易引起社会各阶层的两极分化,由此而产生的矛盾将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盲目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参加者都是分散在各自的领域从事经营,单个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因此,他进行经营决策时,也就是仅仅观察市场上什么价格高、有厚利可图,并据此决定生产、经营什么,这显然有一定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往往会使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必然会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这方面的例子我们可举出很多,如: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各地竞相上马生产彩电、冰箱的所谓“采电热”、“冰箱热 ”;90年代中期又出现“空调热”、“VCD热”。因厂家瞄准的是市场价格,什么好卖就生产什么,于是各地“蜂拥而上”,其结果是重复上马、重复引进,而又形不成生产规模。
滞后性: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即经济活动参加者是在某种商品供求不平衡导致价格上涨或下跌后才作出扩大或减少这种商品供应的决定的。这样,从供求不平衡——价格变化——作出决定——到实现供求平衡,必然需要一个长短不同的过程,有一定的时间差。也就是说,市场虽有及时、灵敏的特点,但它不能反映出供需的长期趋势。当人们竞争相为追求市场上的高价而生产某一产品时,该商品的社的需求可能已经达到饱和点,而商品生产者却还在那里继续大量生产,只是到了滞销引起价格下跌后,才恍然大悟。然而,此时即使转产,也已造成产品积压,不得不贱价拍卖,有的鲜活产品还会因变质而蒙受巨大损失(如近年有些城市的鸡蛋、水果因积压变质而降价者屡见不鲜)。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