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和楼 编辑

广和剧场

广和楼广和楼

广和楼,即广和剧场,在北京前门外。建于明末,曾为京城最早最出名的戏楼,与华乐楼、广德楼、第一舞台并称为京城四大戏园。早在明代,这里就是小有名气的茶楼,后来逐渐形成戏园。它的前身是康熙年间的酒馆戏楼--查楼,后转变为茶园戏楼,也叫茶楼。它是清代最著名的营业性戏楼。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广和楼

外文名:Wide and floor

性质:广和剧场

地点:北京前门外

建立时间:明末

查氏

编辑

广和楼广和楼

查氏分为南查、北查。南查通常主要指浙江海宁查氏,以文脉胜,明清时便有以查慎行、查嗣庭兄弟等为代表的“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康熙曾亲题“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于查氏宗祠,近代的代表人物有诗人、翻译家穆旦(查良铮),以及小说家金庸(查良镛)等。北查则主要分布在京津两地,一直以来因经商(主要是盐务)而成为京津一代的巨富。查楼兴建于明代,清吴长元《宸垣识略》中说,“查楼在肉市,明代巨室查氏所建戏楼。本朝为广和戏园,入口有小木坊,旧书‘查楼’二字。乾隆庚子毁于火,今重建书‘广和查楼’。”可见查楼本是私家花园里的戏楼。

查楼

编辑

广和楼广和楼

查楼的繁华初始于康熙年间。那时查楼已经不再是私家园林里的寂寞台榭,改成了对外营业的茶园,初名查家茶楼、查家楼,后改称广和查楼。康熙曾到此看戏,并赐台联:“日月灯,江海油,风雷鼓板,天地间一番戏场;尧舜旦,文武末,莽操丑净,古今来许多角色。”皇上都到过的戏园子,可见当时它的流行指数,一时间风光无两。

发展历史

编辑

广和楼内景广和楼内景

然而兴于此,往往也废于此。康熙年间,戏剧家洪升历经十年、三易其稿的巨著《长生殿》终于脱稿而成。《长生殿》文辞优美、音律协婉、排场精湛,一经面世便走红京城,迅速风靡大江南北。适逢洪升生日,当时京城梨园第一名班“内聚班”,自愿为洪升和他的朋友们唱堂会,以贺洪升的生日。而堂会的地点便选在了“查楼”。来宾不是达官显贵,便是才子文士,却漏请了一位时任礼科给事中的黄六鸿。时值康熙佟皇后病逝不久,黄六鸿据此上奏皇帝,认为在此忌辰设宴张乐为“大不敬”,要求给有关人“按律治罪”。康熙皇帝于是下诏将当晚前去看戏的所有官员一律免职,洪升被革去“国子监生”的头衔,此后再无功名。遂有时人成诗,“可怜一出《长生殿》,便送功名到白头”。

康熙二十八年(1689)《长生殿》在此演出,适逢佟皇后丧葬期间,触犯禁忌而掀起了一场风波。这是一次堂会性质的演出,观剧者最后受到革职和革去国学生籍的处分。光绪年间广和查楼连遭两次大火,损失惨重。北京"白薯王"王静斋(王杰)购买了广和茶楼,重新修建后改名为广和楼戏园。戏台柱子红底黑漆的对联"学君巨,学父子,学夫妇,学朋友,汇千古忠孝结义,重重演来,漫道逢场作戏;或富贵,或贫贱,或喜怒,或哀乐;将一时离合悲欢,细细看来,管教拍案惊奇"。在上下场门中间悬挂一块横匾,上写"盛世元音"四个大字。据传,这副台联为清咸丰年间二甲进士陆润亭所写。清末至民国初期是广和楼之黄金时代,喜连成、富连成科班长年在此演出,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谭富英、雷喜福等名角都在此登台献艺。"白薯王"死后由其长子王善堂经营,日本占领北平时期,广和楼营业萧条,难以维持,便以922000元伪币卖给了日本翻译李文轩。李文轩将广和楼拆毁,想重新修建,但未来得及重建日本便投降了,因此到解放时广和楼还是一片废墟。人民政府重新兴建了广和楼,改名为广和剧场。

在这里,男扮女装的孩子为明清官宦和富商们唱戏;在这里,京剧大师梅兰芳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当时年仅10岁的梅兰芳,在《长生殿·鹊桥密誓》的戏中出演织女,他那饰演旦角的出色表演使之一举成名。京剧迷们看戏都非常的投入,哪怕是一个含义深刻的眼神,或是一个不经意的姿势,都会引来一片叫好声。这种盛况,历经百年不衰。后来,几乎与其他老戏园的命运一样,直到1966年至1976的“文革”期间,它才被迫关闭了一段时间。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老戏园在城市建设的推土机里化为灰烬,广和楼有幸免于劫难。为了维持生计,它放过电影,举办过交谊舞比赛,一度还做过游戏厅。自1996年后,再也没有举行过京剧演出。所以,广和楼足以称得上是老北京的一个文化瑰宝。

下一篇 两下锅

上一篇 四大徽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