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宝镇 编辑

合江县下辖镇

佛宝镇佛宝镇

佛宝镇是由原福宝镇和原天堂坝乡合并而成,佛宝又称福宝,地处合江县东南部,与贵州接壤,政府所在地距县城42公里。全镇幅员面积440.3平方公里,辖18个村167个农业合作社,2个社区居委会,9个社区居民小组,总人口为36620人, 其中农业人口32709人。主要民族为汉族。耕地面积23471亩。海拔高度在500—1750米之间,境内轿子山海拔1751米,是县内最高山峰,属中亚热带温湿气候,景区系丹霞地貌。森林覆盖率达85%,有林业用地面积29973.75公顷,用材林面积22748.7公顷,人工林面积4559.7公顷,天然林面积12861公顷,活立木蓄积量为239.1万立方米,天然林蓄积量225.8万立方米,人工林蓄积量10万立方米,楠竹林面积为5万余亩,年可采伐楠竹16—20万根,杂竹采伐量可达4000吨/年。镇域经济以农业、畜牧业、林业、旅游业为主。

相关词条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佛宝镇

行政区类别:镇

面积:440.3 km²

人口数量:36620人

历史沿革

编辑
佛宝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时期就有人烟。

汉晋时代,佛宝是中原文化和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处。

唐宋时代,佛宝古镇即为川盐入黔的必经之地。

元末明初,随着商贸活动的增加,佛宝兴成集市始称“王家场”。

清初移址修建,更名“新场”清嘉庆年间改称“佛宝场”。

嘉庆24年火焚半个福宝场,嘉庆末年,清道光初年重建火焚寺庙,求菩萨保佑,故改称“佛保”清光绪年间改称“福宝”。

清乾隆时期佛宝场已“积众数百家,可称巨镇”。

清嘉庆年间称佛宝为大漕支,属合江县域。

民国时期,在福宝设福宝区和福宝乡。

解放后,仍设福宝区和福宝乡。

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修竹乡、栗子乡、骑龙乡、元兴乡并入佛宝镇,重建佛宝镇。

1985年,佛宝镇街道分为双河街、回龙街、福华街、西河街4个居委会,城镇户口有3300人。

位置境域

编辑
佛宝镇依山傍水,蒲江河从场中流过,场上有主干街道4条,长约8公里,常住人口达0.8万,是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乡镇。

经济发展

编辑
部分居民从事小商和小手工业。工业有合江县福宝纺织器材厂、木器社和元兴、骑龙、栗子林工商公司及制茶厂等。工农业总产值502.8万元,财政收入81万元,农民纯收入332元,年出产生猪2.5万头,粮食产量900万斤。到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657亿元,比1985年增加30倍;财政收入85。5万元,比1985年增加0.5%(财政收入增伏不大的原因是2003年税制改革,农民免缴农业税);农民纯收入3276元,比1985年增加887%;年产生猪2.9万头,比1985年增长16%;粮食产量1065.4万斤,比1985年增长16%,速成商品蔬菜基地2500亩,优质水果基地3000亩,稻田养鱼基地1500亩,活立木蓄积量为570.871立方米。

2005年镇内有大小宾馆25家,床位700多个。饭店50多家,文化娱乐场所30多家,商业门面500多间。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占CDP比重达38%。城市化率达20.8%。

佛宝镇2007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210万元,超任务360万元,增长11.5%。实现人均GDP6057元。财政收入109万元,完成县上下达任务。农民人均纯收入3870元,较上年增长401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2232万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12万元,超任务112万元。完成财政税收109万元

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绩,2005年,镇域内有县级中学1所,中心校1所、完小4所、村民小3所。在校中学生1857人,小学生3017人,教师236人,普九入学率100%。有广播电视光纤用户2387户,电视共4658台,全镇电视覆盖率达99%。有1级乙等乡镇卫生院1所,村级医疗站19个,专业医生112人,病床71张。

基础建设

集镇生活设施与通讯条件日益完善,有日产800吨自来水站一个。水电站7座,装机容量共有21245千瓦/时。1993年投资90万元,完成了123门数字程控电话,改变了福宝通讯落后的面貌。2005年新建移动通讯机站8个,信号覆盖全镇,23个村安装了无绳电话,全镇共安装电话3841门。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率达96.19%,人口自然增长率达1.13%。外出务工7800人,年汇款3600万元。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占总人数的21.9%。有敬老院1所,五保户102人,年支出五保经费13万元。农村低保114户252人,年支出低保经费6万元。场镇低保户173户,263人,年支出低保经费29万元。城镇居民30%参加了养老、医疗、失业等三项保险。兴建中心村4个,有半农半工商户130户。

基础设施

编辑

城镇建设

1996年至2005年硬化双河街、西河街、兴隆湾十字街等4条街道2.5公里;开发兴隆湾农贸市场一、二期工程18000平方米;场镇新增住房面积20万平方米,商品房230套,修建街边花园10个,新栽街道树1000株。

市场建设

先后建成兴隆湾百货市场(设摊位126个)、兴隆湾农贸市场、双河街综合市场等,日交易额10万元。

国有、集体企业26户。引进外资新建四川百林竹业竹地板厂、国雄屠宰场等民营企业40家,个体工商户385户,企业年产值8000万元。

交通运输

编辑
境内有水泥公路38公里,80%以上的村通公路,集镇客运中心1个,每日往返客车72班,年旅客流通量48万人,货运量20万吨。

旅游资源

编辑
佛宝镇 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佛宝镇是国家AAA级旅游区,是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核心人文景区。

自然资源

编辑
佛宝森林公园已初步查明有2500多种生物物种,天然植物1350多种。国家一、二级珍稀保护动植物45种,有杉椤、水杉、篦子、连香树、鹅掌树、中华鲟、华南虎、豹、大灵猫、白鹏、大鲵、虎纹蛙等。旅游景点有:福宝古镇(三宫八庙)、回龙桥、惜字亭、高村汉棺岩墓群、玉兰山、元兴岩居、杉椤沟等20多处。进入福宝举目可观,山水相依,竹木茂密,空气新鲜,气候宜人,是旅客理想之地。年游客3.5万人以上。

民风民俗

编辑

福宝唢呐

福宝唢呐是川南独特的民间乐器,其音色高昂热烈,独具特色,福宝唢呐曲牌调式众多,具有风格和表现的多样性。福宝唢呐这一民间文艺珍宝是国家森林公园和“AAA”级旅游区的重要人文旅游资源。唢呐声声,喜迎八方游客。

福宝傩戏

福宝古属巴国,战国时曾为夜郎文化在此融合衍生,便产生了独特的文化遗存——傩戏。傩戏被称为戏剧活化石,又称为“端公戏”。傩戏源于人们在表演驱赶邪魅时,口中不停地镇唱“傩、傩”之声,以显示其气势,故得名。

福宝灯戏

福宝灯戏即民间在春节期间表演的车灯,包含有生灯、车灯等。福宝大漕河流域,灯戏特别流行,正月初起灯,由灯头向天地举行起灯仪式,有“人和灯”等名称。表演者多为两男一女,女称幺姑,现在福宝灯戏重新恢复生机,非常受欢迎。

福宝山歌

“福宝高腔山歌”是佛宝产生、流传的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原生态山歌,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福宝融合了巴蜀文化、夜郎文化与中原文化而形成。由于福宝地域的封闭性和人文的包容性,形成了福宝高腔山歌生态的原始性和内涵性。福宝山歌有福宝薅秧歌、割草歌、打柴歌、拉木歌、上梁歌、开石歌等种类,尤以其高腔山歌最为精彩,称作“山之声,水之音,物之韵,人之灵”,美学大家王朝闻誉之为“山歌经典”。中央电视台对福宝高腔山歌作过报道,四川电视台以《歌王山歌》为题对福宝高腔山歌作过专题报道。《山乐魂.唱歌老师走前头》等5首福宝高腔山歌收入《四川民歌集成》。现福宝高腔山歌也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一篇 尧坝古镇

上一篇 太平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