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雕(安岳石刻) 编辑
石雕(安岳石刻),四川省安岳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安岳石刻是四川省安岳地区流传的一种传统雕刻艺术。安岳石刻始于南北朝时期,盛于唐、五代和北宋时期,以佛教造像为主,亦有道教造像,境内有古代石刻遗存五百余处、造像十万余尊。安岳石刻继承和延续古代的摩崖造像艺术传统并加以发扬光大,它有圆雕、塔雕、壁雕、碑刻等技艺形式,刻工精细,刀法娴熟,匠心独运,人物形象生动而富有情趣。2008年6月7日,四川省安岳县申报的石雕(安岳石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Ⅶ-56。
中文名:石雕(安岳石刻)
遗产级别:国家级
遗产类别: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四川省安岳县
批准时间:2008年6月7日
遗产编号:Ⅶ-56
安岳石刻
安岳石刻始于南北朝时期梁代普通二年(521),盛于唐、五代和北宋时期,有少许明、清作品。其内容以佛教造像为主,熔道教造像于一炉,大多数是摩崖造像。龛窟中所雕塑的佛、菩萨、罗汉、金仙、力士、飞天、护法、供养人等形象,除反映佛院世容外,也从不同角度折射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现实和世俗生活。这些人物形象生动而富有情趣,刻工精细,刀法娴熟,匠心独运,有神工鬼斧之妙,是中国古代石窟寺院雕刻艺术的宝贵遗产。南宋以后,安岳石刻逐步走向衰落,明清时期造像规模小、数量少、技术较差。特别是20世纪中叶,十年动乱期间,安岳民间石刻工匠不敢涉及石刻工艺,安岳石刻几乎成了一片空白。
1992年,四川省安岳县石刻艺术总公司成立。公司集聚了安岳县的民间石刻艺人,他们在吸取安岳古代石刻的精华上,大胆创新,在安岳县内外创作出了一批具有思想性、艺术性、价值性、观赏性较强的摩崖石刻造像、圆雕、塔雕、壁雕、影雕、浅浮雕、透雕、线刻等作品和石刻工艺品,安岳石刻工艺得到了继承和发展,重新焕发了青春和活力。
2000年后,安岳紫竹阁石刻艺术品展示中心、舒氏雕刻坊等10余个雕刻团队相继成立,打开了石刻艺术品的销售市场,带动了旅游发展,促进了安岳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石刻艺术业在政府的支持下,成为了安岳旅游产业支柱之一。
主要分类
安岳石刻按石刻工艺品用途可分为观赏和挂戴类,按作品内容可分为石窟和摩崖类、陵园类、宫殿园林类、寺庙祭祀类、牌坊碑塔类、动植物类、生活用品类等。在安岳,石刻工艺已延伸到其他材质的工艺品上,与此相辉映的还有木雕、根雕、竹雕、泥塑等。
雕刻风格
岳石刻浓缩了中国中晚期石刻艺术的精华,点多、面广、数量大,形成了中国南方独特的石刻文化艺术风格。在雕刻手法上趋于精细和写实,塑人则神情兼备,状物则质地可感,一扫中国石刻艺术前期中的“瘦骨清象”,大众化、生活化的石刻艺术创新继承和发扬了中期石刻艺术端庄丰满,健美华丽之风,将中国石刻艺术推到了雕塑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把四川独有的地方题材特色融入、体现到内容和表现手法中,精美绝伦、宛若塑出。
雕刻方式
安岳石刻
安岳石刻主要采用安岳石刻传统手工技艺,吸取古代石刻艺术精华,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不同形式的雕刻方式。一、圆雕:以石雕、宗教神佛像、人物、动物造像为主,如资中文庙孔夫子造像,乐至县元帅广场的陈毅塑像,贵阳狮子桥上的桥头狮,成都文殊院五百罗汉像等。
二、浮雕:指图像浮凸于石料表面,是半立体的雕刻作品,细分有高浮雕、浅浮雕等,如安岳县城普州广场的佛教故事,石刻艺术墙等。
三、沉雕:主要用于建筑墙面的装饰及碑塔、牌坊、墓葬、摩崖石刻、匾额、宅居楹联等,以线的造型为主要特色,要求线条劲挺有力又有柔顺畅达之美,主要代表作如宜宾的卧佛,安岳圆觉洞的紫竹观音造像。
四、影雕:以舒氏雕刻坊为代表。影雕是通过特制的一种头大脚小针尖的合金钢作雕刻工具,雕刻者在光洁度较强的黑玉或青斗石等纯黑色花岗石上,运用腕力及眼力调节针点的疏密粗细、深浅和虚线变化来表现图像。作品主要以佛教造像为主,如紫竹观音、净瓶观音,也雕刻婚纱影像、花、鸟、鱼、蝶。代表作有“百年好合”“玉兔望月”“龙欢腾”“莲花仙子”等。
安岳石刻
安岳石刻以安岳当地盛产的青蒙石为主要原料,辅以大理石、花岗石、汉白玉、紫袍玉等名石珍玉,选料考究。安岳石刻工艺流程大致分为:选料布局、打坯成型、拉刺定型、精刻修光、磨光上蜡等工序。一般的石刻作品,石刻艺人可凭经验、技术直接操作。在实际操作中,按照艺术形式的不同,一般按照三个步骤完成石刻工艺品的制作,其基本的制作顺序大致如下:
一、定位。在坯料未正式打凿之前,按照设计构思的要求,根据地形、料形、岩质确定前后、上下、左右的基本方位。在此基础上根据作品外部选型、轮廓、气势、线条、角度进行构图造型,确定“基准点”,以基准点为中心、为主干,从基准点开始落凿。
二、打坯。作品未进入精修阶段都称为坯,包括敲、戳、铲、钻、镂、拉刺等工序。实施规则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上向下,由近到远,由前到后,由粗到细,由实到空。
三、修光。修光又称修细,就是修出光彩,显出石质本身所特有的自然色泽,做到刮深、刻明、剔清、雕净、抛光。使作品达到光洁精细、形实神似、惟妙韵美。
安岳石刻
安岳石刻除反映佛院世容外,也从不同角度折射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现实和世俗生活,这些人物形象生动而富有情趣,是中国古代石窟寺院雕刻艺术的宝贵遗产,是研究古代宗教艺术和古代雕塑史的珍贵资料。此外,大量的唐宋、明清时的碑刻题记,为文物考古断代以及研究地方史和四川宗教发展史等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传承人物
石永恩,男,汉族,2018年5月被评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项目石雕(安岳石刻),申报地区:四川省安岳县。
保护措施
2018年12月18日,资阳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资阳市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资阳市首部实体法规《资阳市安岳石刻保护条例》相关情况,条例于2019年2月1日起施行。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安岳县文化馆获得“石雕(安岳石刻)”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石雕(安岳石刻)”项目保护单位安岳县文化馆评估合格。
2014年9月17日至19日,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版权局、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在成都世纪新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安岳石刻参展。
荣誉表彰
2013年,安岳石刻在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获得最佳展览奖。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