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翁 编辑

西汉循吏

文翁文翁

文翁(前187~前110年) ,名党,字仲翁,庐江郡舒县(今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人。西汉循吏,公学始祖。年少好学,精通《春秋》。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太守,为政仁爱,振兴教育,察举贤能,政绩卓著。设立官学,教授学生。“学官弟子为除更繇”,入学者免除徭役,成绩优良者,补缺郡县官吏。文翁任蜀郡太守期间,一方面“修兴水利”,将都江堰灌溉系统大大扩大,“穿湔江口,灌溉繁田千七百顷。”他开放地培养师资,派张叔等十余人,到京都受业于博士,深入研习儒学经典,学成归蜀,大都成为一代名师。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去世,享年七十八。元始四年,汉平帝下诏建祠于文翁石室,成都建有多处文翁祠。为了纪念文翁,舒城县将原文冲小学改名为文翁小学,原香树中学改名为文翁中学。

基本信息

编辑

别名:仲翁

字:仲翁

出生地:庐江郡舒县

出生日期:前187(一说前156年)

逝世日期:前110(一说前101年)

主要成就:公学始祖,举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

本名:文翁

名:党

人物生平

编辑
文翁,庐江郡舒县人,西汉历史人物。年少好学,通晓《春秋》,担任郡县小官吏时被考察提拔。汉景帝后期,担任蜀郡守,仁爱并喜欢教导感化。见蜀地的民风野蛮落后,文翁就打算诱导教化,加以改进。于是就选出张叔等十多个聪敏有才华郡县小官吏,亲自告诫勉励,遣送(他们)到京城,就学于太学中的博士,有的学习法规法令。减少郡守府中开支,购买蜀刀、蜀布等蜀地特产物品,委托考使送给太学中的博士。几年后,这些蜀地青年都学成归来,文翁让他们担任要职,按顺序考察提拔,(他们中)有的成为了郡守刺史。

文翁祠文翁祠

在成都市中修建学宫(公立学校),把条件差的县的青年学生招收为学宫弟子,免除他们的徭役,把学问高的学宫弟子用来增补郡县官员的空缺,学问稍次的担任孝弟力田(一种主管德行教化的官职)。经常选出一些学宫中的青少年在自己身边做事。每次到各县巡查时,更是从学宫的学生中选一些通晓经书、品行端正的一起去,让他们宣传教化的法令,在官府中出出入入。各县的官民见到了都以为很荣耀,抢着成为学宫弟子,有钱人甚至花钱以求能成为学宫弟子。因此,蜀地的民风得到极大的教化,蜀地到京城求学的人数和齐鲁之地的一样多。到汉武帝时,命令全国的郡县都设立学宫,有学宫从文翁开始创立这种说法。

文翁在蜀地逝世,(蜀地的)官民为他建盖祠堂,每年祭祀不断。巴蜀地区爱好文雅(风气),是文翁进行教化(的功劳啊)。

主要成就

编辑

振兴教育

文翁从教育工作入手,来改变这种落后状况。他的得力措施之一就是派有培养前途的低级官员到京城西安学习,他为了解决这批学生的费用 (包括生活费和给老师的报酬)不惜减少行政开支。大概可以肯定那时政府并没有专项教育经费,即使有也不够用。学生学了几年回到四川,择优提拔为高级官员,"官有至郡守刺史者"。把有一定实践经验的苗子派往京城学习,如此培养人才,恐怕是从文翁开始的。在此以前官员是举荐的,科举考试制度是隋以后才有的。

文翁文翁

文翁第二个得力措施,是在成都大办"学宫",并加强对学校的领导,招选所属各县弟子来学习。一开始来学习的人并不多,他又采取了许多奖励政策,首先是物质上的优待,如免除劳役;其次是从实践上加以培养锻炼,并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文翁到各县去出巡,常把一些学得好的学生带在身边,谙习政事,上传下达,出入官府也非常随便,这样就扩大了影响,"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由是大化。"

史书说"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汉书》)。有的则说:"蜀地文风比于齐鲁"(《辞》)。总之,从此以后,四川文风大盛。

兴修水利

文翁主持在太平堰鱼嘴处开通蒲阳河,引水灌溉灌县蒲阳地区,把都江堰灌区向成都平原北面扩大,在彭县、新繁交界处与湔江汇合(称清白江),增加灌溉面积一千七百顷。使四川农业生产很快地发展起来,出现了“世平道治,民物阜康”的局面。文翁也就成为扩大都江堰灌溉效益第一人。文翁的这两项功绩实为相辅相成,互为基础。经济发展了,才有基础培养人才。同时,人才培养了,才会有力促进经济发展。

文翁文翁

文翁被誉为教育史上一颗明星。在写中国教育史时,应把文翁大书一笔。在安徽的历史上,有两位办教育的名人,一位是现代的陶行知,被誉为当代的孔夫子----陶夫子。

宋庆龄亲笔题了"万世师表"四个字,陈列在歙县 "陶行知纪念馆"。另一位就是文翁。所不同的是,陶行知本人是教育家,而文翁是作为地方官员兴办教育的。

《汉书 循吏传 第五十九》中,介绍了六人,文翁列在第一,依次为王成、黄霸、朱邑龚遂召信臣。六人中有三人是安徽人,文翁、朱邑皆庐江舒县人,召信臣为寿县人,都是西汉治理地方有卓见有政声的人物。《汉书》对文翁的介绍仍然简略。

班固《汉书》评论: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班固完成《汉书》时,上距文翁在四川兴办学校,约200年左右,班固的评价当不是溢美之词。文翁的贡献,不仅在于从教育入手,发展了四川的文化,而且他所创办的"官学"有一套得力的措施,由于他办"官学"成效卓著,到汉武帝时,中央政府推广了文翁管理"官学"的经验,下令全国各郡皆立学官,以发展教育,这在中国教育史上 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班固把文翁列为循吏之首,可见班固对文翁的重视。

所谓"循吏",按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解释,是"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大概是指善于治理政事的清官。《史记》被列入"循吏列传"的,有孙叔敖、子产、公仪休、石奢、李离等五人。从此以后,凡修史志的,列俦中都有循吏一章。由于文翁在循吏中又是因"崇教化、兴学校"为世人称道、表现突出,因而成为循吏中的典型。汉李翕《折里桥甫阁颂》说:"佥日大平兮,文翁复存"。

文翁创办的文翁石室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是全世界唯一一所连续办学两千多年未有中断、未曾迁址的学校,今成都石室中学的前身。

人物评价

编辑
班固《汉书》: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2020年6月,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领导小组评选文翁为“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

家族成员

编辑
据族谱记载,文翁为文氏大宗第十五世祖,世系图如下:

文种——高——源——孝——察——全——先——诚——富——荣——锡——用——颁——汪——仲翁——应尝——拨——志——易——慈——宣——齐——训——震——岐——恩——仁——宽——学——隆——导——位——加——命——仕——勋——煦——才——成——伦——渭——万原——荆——翼——鼎——舜——裘——郊——持——麟——沧——祉——邱——贞——节——琢——紫——文 时(江右文氏始祖)——环——光大——彦纯——卿——蒙——炳然——正中——利民——安世——时用——仪——文天祥

后世纪念

编辑

诗人赞颂

卢照邻《文翁讲堂》:锦里淹中馆,岷山稷下亭。空梁无燕雀,古壁有丹青。槐落犹疑市,苔深不辨铭。良哉二千石,江汉表遗灵。

岑参《文公讲堂》:文公不可见,空使蜀人传。讲席何时散,高台岂复全。丰碑文字灭,冥漠不知年。

裴铏《题文翁石室》:文翁石室有仪形,庠序千秋播德馨。古柏尚留今日翠,高岷犹蔼旧时青。人心未肯抛膻蚁,弟子依前学聚萤。更叹沱江无限水,争流只愿到沧溟。

李石《黎州鹿鸣宴》:圣化如时雨,吾门自教风。文翁来蜀郡,常衮在闽中。夔足无多用,鳌头只独雄。诸君携手上,名姓广寒宫。

文翁石室

文翁书院文翁书院

文翁石室现为成都的石室中学。一进大门,就看到"文翁石室"四个擘窠大字的匾额。

据相关人士透露,他们是两千多年前从文翁创办"官学"算起的。校园宽敞明净,郭沫若少年时代曾在此读过书,学校后院有校史陈列室,还有学生会,是郭沫若题的匾额"求实务虚"四个挺秀的大字,两旁对联是:"爱祖国,爱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学习。求真理,求技艺,愿增进文翁石室之光荣"。当文翁主持四川的政务时,虽然早已有了都江堰的建设,川西平原的农业生产有了发展,而且同时代也出现了像司马相如这样的大文学家,但整个说来,四川仍属边陲,文化很不发达,《汉书》所谓"地辟陋有蛮夷风"。

文翁故里

文翁故里在今舒城县春秋乡(原枫香树乡)文家冲。按十修《文氏宗谱》记述:“文翁父必达公迁于舒,世居鹊岸”,“公生子二:长名乡;次名党,字翁,又名仲翁”。“仲翁生于汉文帝二十三年(前156年)十月十四日,卒于汉武帝三十九年(前101年)十月,享年五十六岁”。“翁生子三:士宏、士运、士廉。”文冲是文姓子孙聚居地,世世代代,繁衍生息,苗裔昌盛,迄今已历七十七世。据当地老人回忆:民国初年,县知事李万机手下公差胡作非为,竟撞碎“文翁牌位”,族人文楝臣率众上诉李纵容部下“侮辱先贤,有伤风化。”李自知理屈,请人疏通,并赶制“新牌位”披红挂彩,鸣锣开道,亲自送至文氏祠堂,并题写对联:

化蜀比中邦看今史同昭垂合邑前贤翁是祖

家舒几百世依旧人文叠起回乡老族孰居先

这才算平息了文氏族人和当地群众的义愤,迄今“文翁祠”俱在,“文翁庄”遗址犹存。

文翁研究会

文翁研究会成立于2006年 ,是在1992年所成立的文翁教育思想研究会的基础上注册、成立的。当时会址设在舒城师范学校,现移至合肥市黄山路621号绿城桂花园,与国际禅意书画院合署办公。

法人代表、研究会会长汪照亮;

副会长:曹长山、张士彬、夏大建、欧荣坤、卢光阳、侯为平、徐大珍、方何荣、孔令仓、黄更生、文伏生;

秘书长:高传文;副秘书长:葛明福、潘孝生、王家斌、郭其宏、常根彬。

文翁研究会顾问:成都市石室中学原教务处长、全国特级教师、资深文翁研究专家徐敦忠、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何劲松、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科院副院长黄明东、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唐忠毛、安徽省文史馆副馆长(主持工作)余家林。

名誉会长:舒城县人大副主任刘自朝、浙江省优秀青年企业家文良为、安徽文翁文化发展公司董事长章舒、安徽省青年联合会委员、合肥市青年联合会常委黄舒、文翁75代孙、安徽省寿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文见宝、著名旅美画家张宜克先生。

现有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常务理事和理事共60人。

史料记载

编辑
《汉书 循吏传》:汉初,四川成都一带为边陲。文翁治蜀首重教育,选派小吏至长安,受业博士,或学律令,结业回归,择优“为右职,次举官至郡守刺史者”;在成都兴“石室”,办地方“官学”,招下县子弟入学,入学者免除徭役,以成绩优良者补郡县吏,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班固在《汉书》中评论说:“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据《都江堰水利述要》记载:文翁在任职期间,带领人民“穿湔江,灌溉繁田一千七百顷”,是第一个扩大都江堰灌区的官员。由于注重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使蜀郡出现了“世平道治,民物阜康”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