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 编辑

中国近现代国画家

张大千张大千

张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四川省内江市人。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名大风堂。中国近现代国画家。代表作品《荷花图》《爱痕湖》《长江万里图》《秋曦图》等。1911年9月,张大千就读于内江天主教福音学校,随后在华美初小学毕业。1914年9月,就读于重庆曾家岩求精中学,之后转入江津中学。1917年,东渡日本,在京都艺专学习印染,仍习画不辍。1919年,由日本回到上海,先后拜书画家曾熙李瑞清为师,主攻魏碑,兼学行、草、篆、隶等体。在上海期间,与兄弟张善孖昆仲创立大风堂画派。1944年,举办《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受到重庆各界关注。之后在亚、欧、美举办了画展,被誉为“当今最负盛名之国画大师”。1949年,创作《荷花图》,现藏于中南海毛泽东故居。1969年,迁居美国旧金山,居美10年,是张大千创作的鼎盛期。1974年,获美国加州太平洋大学名誉人文博士学位。1978年,移居台北,晚年思乡而不得归,于1983年4月2日因心脏病逝世。2023年5月,国家文物局网站公布了《关于颁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等8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的通知》。根据通知,张大千的书画作品将一律不得出境。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张大千

别名:大千居士、下里港人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城郊安良里

出生日期:1899年5月10日

逝世日期:1983年4月2日

毕业院校:京都公平学校

职业:画家

代表作品:《荷花图》《爱痕湖》《长江万里图》《秋曦图》等

主要成就:山水画大家国画大师与张善孖昆仲创立“大风堂画派”泼墨画家

字:季爰

号:大千、大千居士、下里港人

信仰:佛教

原名:正权

人物生平

编辑

少年时期

张大千

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城郊安良。 1904年,从姐琼枝识字,读《三字经》等启蒙读物。1905年,从四哥文修习字,读《千家诗》。1907年,随姐从母习画,母曾氏善绘民间剪纸花卉。1911年9月,就读内江天主教福音学校(华美初等小学)。1914年,就读重庆求精中学,后转江津中学。

青年时期

1916年,暑假与同学徒步返内江,途中遭匪徒绑架,迫为师爷,称之为“黑笔师爷”,经百日才脱离匪穴。同年冬,与表姐谢舜华定亲。1917年,东渡日本,在京都公平学校学习染织,课余时间坚持自学绘画,学诗,学治印。其二哥张善孖也在日本。

1919年,返上海,拜曾熙为师,因未婚妻谢舜华去世,痛而在松江禅定寺出家,法号大千;3月后还俗,奉命归川,与曾庆蓉结婚。婚后重返上海,从师于李瑞清、曾熙始,曾、李二师以清末遗老提倡书法、绘画,对他影响颇深。 曾熙始为他取名曰“猨”(亦写作蝯),省作爰。张大千在上海结识吴昌硕黄宾虹王震、冯超然、观岱、吴待秋、吴湖帆、郑午昌等。

1925年,在上海宁波同乡会馆内,举办平生第一次画展,展出没几天,100幅作品全部卖完。从此走上了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道路。 1929年4月,以两幅作品参加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并被推选为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干事会员。1931年,与兄张泽一同作为唐宋元明中国画展代表赴日本。

1932年,全家移居苏州,住网师园。其时,张大千潜心于历代名家画作,尤其是沉酣于石涛。1933年,应南京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艺术系主任徐悲鸿之邀,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转年即辞职,专事创作。

1936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张大千画集》,徐悲鸿作序,推誉“五百年来一大千”。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张大千困居北京,由于侮辱日军,一度被日军扣押起来。1938年5月,逃脱,并只身离开北平,抵达上海。1938年底,和家人来到四川青城山上清宫居住,临摹宋元名迹。

中老年时期

张大千纪念馆藏张大千仕女图

1940年,赴敦煌莫高窟临摹历代壁画,前后共计2年零7个月,共临摹276幅,并为莫高窟重新编号。1943年,出版《大风堂临摹敦煌壁画》。

荷花图荷花图

1949年1月,创作《荷花图》赠毛泽东。 1950年,应印度美术会之邀赴新德里举行画展,并留居印度大吉岭年余,其间曾去阿旃陀石窟临摹壁画,以之与敦煌莫高窟壁画作比较研究。在印期间所绘作品多精细工笔,且有《大吉岭诗稿》1卷。1951年,返港,翌年迁居阿根廷。

1953年,再移居巴西,在圣保罗购地150亩,建中国式庄园──八德园,留居17年。1955年,所藏画以《大风堂名迹》4册在日本东京出版。1956年,首次欧洲之行,赴法国与毕加索会见。 期间,大陆的家人秉承张大千的意愿,将壁画临摹品二百二十件全部交给国家,受到周恩来的肯定。

1957年,以写意画《秋海棠》被纽约国际艺术学会选为世界大画家,并荣获金奖。此后,又相继在法国、比利时、希腊、西班牙、瑞士、新加坡、泰国、德国、英国、巴西、美国及香港等办画展。1969年,迁居美国旧金山,修园名曰环筚庵。居美10年,是张大千创作的鼎盛期。

1972年,在旧金山举办四十年回顾展。1973年,捐赠作品108幅给台北历史博物馆。1974年,获美国加州太平洋大学名誉人文博士学位。1978年,移居台北,于台北外双溪筑摩耶精舍。晚年思乡而不得归,于1983年4月2日因心脏病逝世。

个人生活

编辑

家庭成员

成员

姓名

介绍

父亲

张忠发

以收卖破烂和帮人挑水为生

母亲

曾友贞

以单线自描为人描绘帐帘、枕套、鞋样等养家糊口

妻妾

曾庆蓉

名门闺秀,旧式的家庭妇女

黄凝素

后与大千分离

杨宛君

原是北平观音寺清音阁唱京韵大鼓的曲艺演员,曾让张大千一见钟情

徐雯波

为女儿的同学

女儿

张心瑞、张心庆

-

儿子

张心印、张心智

-

参考资料

喜好美食

张大千对食材要求极为苛刻,从不吃过夜菜,鱼也要鲜活。经常以美食家标准要求自己,不但要会吃,还要会做。在坚持烧菜的同时,还用漂亮行草书写菜单。

名字由来

“大千”这个名字,是他在1919年冬于上海松江禅定寺(今已不存)出家时,由住持逸琳法师为他所取的法名,出于佛经《智度论》卷七,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略语。因大千不愿接受烧戒,且他家中反对遁入空门,最后由二哥善孖将他抓回四川成婚。从此,大千不再起意出家当和尚,前后一共娶了四位夫人。“大千居士”的名号却延用终生。

主要作品

编辑

画作

代表画作

代表画品

创作时间

图鉴

《天女散花》

1935年

天女散花天女散花

《红拂女》

1944年

红拂女红拂女

《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1948年

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青城山通景屏》

1962年

青城山通景屏(局部)青城山通景屏(局部)

《瑞士雪山》

1965年

瑞士雪山瑞士雪山

《碧峰古寺》

1967年

碧峰古寺碧峰古寺

《长江万里图》

1968年

长江万里图长江万里图

《寿桃 镜心》

1982年

寿桃 镜心寿桃 镜心

《黄山文笔峰》

-

黄山文笔峰黄山文笔峰

《晴麓横云》

1980年

晴麓横云晴麓横云

《金笺山水》

1980年

金笺山水金笺山水

《阿里山浮云》

-

阿里山浮云阿里山浮云

《瑶池双桃 镜心》

1980年

瑶池双桃 镜心瑶池双桃 镜心

《峨嵋金顶图》

-

峨嵋金顶图峨嵋金顶图

《荷花图》

-

荷花图荷花图

《庐山图》

1981年-1983年

庐山图庐山图

参考资料:

著作

代表著作

代表著作

出版时间

《张善子先生百龄纪念画集》

1982年

《大千的世界》

2009年

《国画名师经典画库》

2003年

《黄山记游》

1985年

《张大千画选》

1997年

参考资料:

创作特点

编辑

主题思想

  • 佛禅思想

    佛禅思想对张大千的艺术创作有重要影响,或表现在艺术内容上,或表现在艺术形式上,或表现在艺术创作方式上,或表现在对艺术的态度上。其论画诗中就有佛禅之心的真切流露。

    张大千人物画作

    张大千之百日和尚、面壁敦煌为虎受戒、摩耶精舍等经历,无一不表明张大千一生与佛有着种种难以解脱的因缘。其二,张大千所师法的诸前辈大抵与佛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精佛理,其作品也禅意盎然。张大千最为推崇的石涛便是典型例。其三,张大千不仅从佛教艺术中吸收创作泉,把雕像画佛的艺术行为视为礼佛、寻求神灵庇护追求功德圆满的重要手段。从作品中推断,张大千思想中的“佛禅之石”必然要在观念上被借用,以利于打磨他的“绘画之玉”,诸如绘画内容和形式之“玉”、创作理念和创作机缘之“玉”以及绘画创作的升华之“玉”。

    在内容上,张大千以“俯拾万物”之心观照生活,力图包容“大千世界”:从道释隐逸到世俗黎民、从圣贤明到野老樵夫、从贞烈淑媛到摩登女郎、从树石飞瀑到到亭台楼字、从梅兰竹荷到杂草野花、从黑猿锦鳞到寒鸦燕,尽皆如画,无所不善。这些题材或用于宣扬人的道德风尚,或用于表现人的风度神韵,或用于人的娱情畅神,或用于表达人的宗教情结等。以其荷花题材为例,它所反映的主题思想就涉及到人格、爱情、宗教、友谊、娱乐怡情等广泛内容,恰如佛禅包容之心。同时又通过“荷花”之一体,达成诸观念的统一和合谐,切实体现了诸事物在本质上圆融无碍的禅家要义。

    在形式上,张大千力图使绘画语言穷形尽象,千姿百态。佛禅虽然认为现象世界“本来为空”、“本来无实”,但是又认为“现象世界中每一事物, 皆是真心全体所现。张大千推崇李成、董源、范宽、巨然、北宋四家“构图宏大,峰脉连绵,笔法豪放,气势幽远,不愧为山水画的百代宗师。亦盛赞敦煌壁画展现了“泱泱大风”的境界,体现了“先民气魄的伟大”。禅宗思想在张大千绘画创作中具有明显的导向性作用,其绘画内容和绘画形式是佛禅观照大千世界之包容性思想外化;其绘画理念和创作机缘是佛禅追求随缘放旷、任性自然之思想的艺术移情;其绘画创作的升华表现为生活与艺术的互化。本质上,亦是禅学不二法门思想之完满实践。

  • 爱国情怀

    张大千的的命运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紧密相连,他一生的经历体现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1938年5月,张大千只身离开北平,匿迹在友人李秋君家中,计划回到四川,《看山图》正作于此时。图中绘白衣高士立于断崖边,题跋“踏遍千万山,两脚犹未茧。青白自分明,保我看山眼。”鲜明地表达了他的忠贞气节。 1942年,张大千在敦煌石室中所作的《越山图》采用平远辽阔的视角,图绘了绵延的故国家山,题诗“墨痕染笔吴芳草,故国伤离鏖酒共。万里龙沙回旧梦,剪灯还见越山青”,表达了他时时萦绕心间的对于国家民族的感怀。

    艺术特色

  • 敢于革新

    山水画是中国画中的重要门类,历来受到画家们的重视。然而中国山水画的色彩主要表现为黑、白、灰,不像西方风景画那般色彩鲜艳。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西方艺术交流已经颇为频繁。张大千在充分吸纳西洋绘画的基础上,大胆地对中国山水画进行改良,将大红大绿大蓝等颜色,植入山水画之中。如此一来,使得中国山水画的色彩观感发生颠覆性的变化。绘画本来法无定法,但是张大千在青绿山水画方面的革新,引发画坛大批保守派的抨击,但张大千继续在青绿山水画方面坚守前行。

    张大千形成自己具有个性的绘画风格:其作品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既交错互补,又在动态中互容互化,举精微可以收宏大,宏大可以摄精微。其宏观结构多源自唐宋艺术所呈现的大观气势;而微观结构多源自对自然万物所作的细致刻画;宏观结构在整体上趋向率性写意、笔法上趋向豪放恣肆,微观结构在局部上趋向客观写实、笔法上趋向细腻精微。

  • 大千画派

    张大千、张善孖共同创建了大千画派,画风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和许多画家一样,张大千同样经历了描摹之路。在近代像大千那样广泛吸收古人营养的画家是为数不多的,他师古人、师近人、师万物、师造化,才能达到“师心为的“的境界。他师古而不拟古,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他还想到了创新,最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了泼墨,创造了泼彩、泼彩墨艺术,同时还改进了国画宣纸的质地,然而思想的先行者往往是孤独的,在他五言绝句《荷塘》有“先生归去后,谁坐此船来”之句,似乎暗示着后来者继续他的道路。

  • 后世纪念

    编辑

    人物影响

    张大千纪念馆张大千纪念馆

    张大千擅画山水、花卉、人物,尤善画荷花,独树一帜。工笔写意俱臻妙境。20世纪30年代就与齐白石齐名,并称“南张北齐”。

    艺术展

    2018年1月,张大千艺术展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20世纪名家系列展,系统展示张大千一生的创作历程。

    2019年5月,张大千120周年诞辰海峡两岸艺术交流活动在四川内江市举行。

    2023年5月,2023香港春季拍卖内地巡展活动在佳士得上海艺术空间举办,张大千泼彩作《云峰古寺》首现拍场,以1500万至 2500万港元的估价领衔。张大千臻品佳构《前后赤壁赋》书画合璧,亦值得关注。

    2024年5月12日,“百年传承”——纪念20世纪艺术大师张大千诞辰125周年《张大千与上海文献展》在上海静安大风堂美术馆揭幕。展览通过80余件旧照片、老版画册、信件、绘画作品和人文史料,立体展示艺术大师张大千二十世纪初、中期在上海的艺文经历 。

    纪录片

    2010年4月,《百年巨匠:张大千》开机仪式在内江举行,纪录片摄制组到张大千纪念馆、张大千故居进行了取景。

    圣保罗时间2023年10月22日,第47届圣保罗国际电影节上,由华裔导演张伟民执导,讲述中国画家张大千海外生涯的纪录片作品《万里千寻》,在电影节上全球首映并连映数场。

    纪念馆

    内江大千园旅游景区位于沱江之滨,依山傍水,占地280亩,分布有张大千故居、张大千纪念馆、张大千博物馆、张大千美术馆,展陈内容各有侧重。

    人物评价

    编辑
    张大千临摹了很多敦煌壁画,是通过他的临摹艺术品展览,让全国美术界同行乃至老百姓,知道中国有这样一个艺术宝库。(中国敦煌学会原秘书长 柴剑虹 评)

    张大千的泼墨汲取了狂草的灵感,别开新境。(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 李志敏 评)

    张大千清楚自己的作品可以面向大众,容易受市场欢迎,被一般藏家所接受与喜爱,他在生前经常举办一些商业性的画展,参加一些酒会、沙龙等社交活动,以此来助推自己的知名度,扩大作品的受众面和影响力。(艺术评论家 王进玉 评)

    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的是与非,功与过,任凭世人评说,无可否认的一点是,正是这位传奇画家的敦煌之行,促使敦煌成为显学,让敦煌艺术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和认知。(《北京日报》纪事栏目 评)

    人物相关

    编辑
    2023年5月,为加强文物保护工作,防止近现代珍贵文物流失,国家文物局关于颁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等8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的通知。根据通知,张大千的书画作品将一律不得出境。

    2024年4月2日消息,张大千的青绿山水作品《乔木芳晖》在香港苏富比2024年春拍中作为重点拍品亮相。

    人物争议

    编辑
  • 剥落敦煌壁画

    1941年至1943年在敦煌时,张大千偶然发现130窟外面的壁画年代较晚,里面夹层的色彩还很鲜艳,一激动就剥落了外层的壁画,裸露出内层尚且鲜艳的图案。 临摹的作品促进了艺术家、史学家对发掘敦煌宝藏的兴趣。

    针对此事,每每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及“你认为张大千破坏了壁画没有?”中国敦煌学会原秘书长柴剑虹都会耐心地回答,张大千是一个艺术家,他心血来潮去揭壁画是有不妥,但是另外一方面,他作为一个艺术家发现了这个东西,剥出来了就要得到很好的保护。后来常书鸿也采取了同样的办法,人们看到的220窟也是剥出来的。如今,观众再去看130窟甬道这幅画,已经很不清楚,所以临摹也是一种保护。

  • 下一篇 流沙河

    上一篇 李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