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子 编辑

民间表演技艺者

戏子戏子

戏子的说法诞生于晋代。中国在汉代就出现了自对狩猎活动模仿的角抵戏,在汉之前它被称为“蚩尤戏”。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戏子

别名:蚩尤戏(汉之前)

年代:晋代

源于:对狩猎活动模仿的角抵戏

种类:角抵戏、百戏等

地位:在三国时代,戏子的身份地位低下

“角抵戏”

编辑
戏中演员头戴野兽面具,表演民间歌舞。戏中常出现的一个场面就是两个相抵角力,以强弱定胜负,故称“角抵戏”。而后,两人相抵角力的表演单独出去,便成了后世的相扑、摔跤。

“百戏”

编辑

戏子戏子

汉武帝打通西域后,丝绸之路的开辟导致西域胡人相继朝贡。史书记载,此后胡人曾进贡过两个杂技班子,自此,印度杂技传入中国,“角抵戏”中开始出现了杂技、魔术、音乐、舞蹈表演。这时,“角抵戏”有了“百戏”的名称。

“百戏”这个词是印度古梵语“巴戏”的谐音,原意为“有趣的玩意儿”,后引伸为诡技、花招、蒙骗……(东汉张衡在《西京赋》曾记载过一次宫廷印度杂技表演,有吞刀,吐火,弄蛇等杂技节目。)

此汉以后,“百戏”实际上汇集了前代的和外来的多种民间表演技艺,包罗了中、外、古、今各民族各地域精彩节目,兼容并取,合为一体,同时,开始出现略带情节的原始戏剧剧目。当然,其中必有人兽相抵,人人相抵角力的保留项目。

到了三国时代,罗马(埃及)商人秦论曾给孙权进贡过侏儒杂技团,晋代以后,罗马商人更频繁地出没于中国,佛教涌入,各种文化交融,带有情节的“百戏”娱乐之风进入民间,表演者开始称为“戏子”。在当时戏子的身份地位低下。

下一篇 俞平伯

上一篇 戏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