锺子期 编辑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人物

锺子期锺子期

锺子期,名微,字子期。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集贤村)人。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家,与伯牙并称为“伯牙子期”。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拿板斧的樵夫。《列子·汤问》曾记载了伯牙、子期的佳话。春秋时期,楚国音乐家伯牙曾在汉江边鼓琴,弹奏《高山流水》,钟子期正巧遇见,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江河。”因兴趣相投,两人互为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便摔琴谢知音,终生不再鼓琴。此外,《吕氏春秋》中记载了“子期夜闻击磬者而悲”的故事。后人多以伯牙、子期比喻知己和知音。把当年伯牙江边鼓琴觅知音的地方命名为“古琴台”,把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地方,命名为“琴断口”,把钟子期的家乡集贤村命名为“钟家台”。钟子期善于倾听,对音乐极其敏感,能够细腻地捕捉到旋律背后蕴藏的情绪和心理。相传古琴子期式为钟子期所作,琴项笔直而深入,为半月势。

基本信息

编辑

所处时代:春秋战国时期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地:楚国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diàn)区集贤村)

主要成就:伯牙的知音

主要作品:高山流水

本名:锺子期(钟子期)

相关典故:伯牙摔琴谢知音

历史记载

编辑

锺子期锺子期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文:伯牙弹琴的时候,锺子期在一旁欣赏。伯牙弹奏时意在高山,锺子期说:“弹得太好了!琴声就像巍峨的高山”。伯牙意在流水,锺子期赞叹道:“弹得真好!琴声就像水势浩荡的江河”。不论伯牙(弹奏时)想什么,锺子期总是能准确地说出他的心意。子期死后,伯牙觉得再也找不到比锺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把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不同版本

编辑

锺子期锺子期

鲁教版《伯牙绝弦》

锺子期与伯牙的塑像锺子期与伯牙的塑像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上海教材《高山流水》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部编版《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人物经历

编辑

鼓琴觅知音

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伯牙,但真心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却不多。一天,他把官船弯到汉阳的一座山坡下,面对汉江弹起“高山流水”这曲子,曲还没有弹完,一根主弦陡然绷断。伯牙晓得弦断得蹊跷,必有知音到。你说那知音是个什么样的人咧?他不是豪门公子,也不是一介书生,偏偏是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山野樵夫锺子期。他听到伯牙弹的“高山流水”,心合琴声跳,斧随琴声舞,不想一板斧劈断一根大树枝,主弦就绷断了。

俞伯牙与锺子期俞伯牙与锺子期

伯牙有意在官船上大声感叹:“为何荒野回声大?”山林中,锺子期高声回答:“只因山高流水长!”伯牙重整断弦,再弹一曲,子期合唱:“美哉洋洋乎,意在高山!”伯牙也不理会,又弹一曲。子期急奔下山,隔船赞唱:“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伯牙一听,忙把子期请到船上,美茶相陪,酒肉款待,谈音论律,八拜为交。伯牙年幼称弟,子期为兄。

话长夜短,两人不觉聊到东方鱼肚子白。子期起身要走,伯牙难得知音,哪里舍得,硬要接他到晋国,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共操艺琴。无奈锺子期上有年迈二老高堂,下有兄弟姐妹,远离不得,只好约定来年中秋在集贤村锺家相会。

摔琴谢知音

锺子期锺子期

转眼到了第二年中秋,伯牙又抱琴来楚国汉阳,向一位白胡皓须的老翁问路:“请问老公,这里可是集贤村?”老翁说:“集贤村有上下两个湾子,不晓得先生找的是哪个?” 伯牙说:“找我的知音朋友锺子期。”老翁一听说是找锺子期,眼圈就红了,眼泪一洒,号哭说:“您家莫是那个伯牙大人伯牙先生咧?我期儿坟上都长草了,今昼是他的百日,他闭眼那暂,还要听先生弹琴哪!”伯牙一听,跌脚捶胸,三泡眼泪四泡流,呜呜哭了一大场。他跟着锺父到子期坟头,把琴搁在拜石上,打起盘脚,愈哭愈弹。那上下左右湾的伢儿老小,听说大臣都跟子期上坟,一窝蜂赶来看稀奇,一见伯牙打坐弹琴,以为他好不懂事,还在取乐,就都嘘之啦沙、叽叽哄哄地走了。伯牙一见,越发伤心,搜出解刀,割断琴弦,举起瑶琴,卯起来往拜石上一摔,高声哭唱:“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相关说法

编辑
《吕氏春秋·金钟篇》讲了一个故事,钟家人世代为乐官,还能代表国家去和另一个国家进行交流,所以钟子期的身份肯定很高。颠覆了钟子期的樵夫身份。从文献记录可以得知,钟子期后来还在秦王那里任过乐官,他的身份和家世说明他有家学传承,自己身份也相当崇高。钟子期具备了成为伯牙知音的条件。不仅如此,大量史料都证明,钟子期是专业的琴家,“明代的琴书里有历代古琴图示,其中有伯牙和子期琴的图示,下面还有注释,子期少于伯牙,他们是同学,师从一个老师”。如此可见,同出一脉的师兄弟伯牙和子期,能成为知音实属必然。

写法规范

编辑
关于“锺子期”的“锺”:

2013年《通用规范汉字表》调整的汉字

根据2013年《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国发〔2013〕23号),《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后,社会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应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准,原有相关字表停止使用。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第102页,32鍾:用于姓氏,人名时可简化为“锺”(参见本表序号7679)。

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一文中对于锺子期的姓氏,使用的是“锺”字,故应作“锺子期”。

锺子期墓

编辑
锺子期系春秋楚国人士,其墓就位于不远的马鞍村。经修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汉阳知县华某并立碑,“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80年修复。墓为圆形,封土高1.5米,底径8米,环以石垣。碑高1.5米,宽0.7米,上刻“楚隐贤锺子期之墓”。1987年在墓前修建知音亭,钢筋混凝土结构,方形,四柱,歇山式顶,底周除正面外皆置栏杆。墓与亭坐北朝南,背山面湖。山上青松葱茏,山下芳草碧翠,湖面绿波粼粼,湖畔流水潺潺,凤鸣水声,宛若琴音。

钟子期墓

武汉市蔡甸区知音湖大道旁

详情

相关作品

编辑

《伯牙鼓琴图》《伯牙鼓琴图》

《伯牙鼓琴图》

这是一幅人物故事画,画中的故事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一书。画的是俞伯牙与锺子期两位知心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画面上共有五人,左边是伯牙,他面目清秀,蓄长髯,披衣敞怀,端坐石上,双手抚琴。伯牙的对面是子期,也坐在石上,身着长袍,低头静心谛听。两人的身后共有侍童三人站立。作者用生动、准确的笔墨刻划了两个主要人物的外形特征和内心活动,弹琴者的专注传神,听琴者的入神,都跃然绢上。为了衬托两个主要人物,作者还安排了三个侍童,并借用次要人物的不同反应来表达伯牙和子期之间用琴声传递感情并成为“知音”的友谊。

下一篇 王昌元

上一篇 俞伯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