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匡 编辑

东汉末年河内太守

王匡(生卒年不详),字公节,东汉末年的地方军阀。兖州泰山郡(位于当今中国山东省泰安市东北方)人。起初,王匡在大将军何进手下任大将军府掾。何进死后,受拜为河内郡太守。董卓执政时,王匡与各地群雄同时起兵来讨伐董卓。最后,因妹夫胡母班的亲属和曹操的联手攻击而死。在纪传体史书《三国志》和《后汉书》中,皆有叙述王匡相关事迹;但无个人传记。

基本信息

编辑

全名:王匡

字:公节

所处时代:东汉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兖州泰山郡

主要成就:起兵讨伐董卓

官职:河内太守

人物生平

编辑

仕于何进

王匡字公节,泰山郡人,年少与当时蔡邕的交情要好。本身不吝啬财物,热衷地将金钱大量施舍他人。因为这些事迹而使他闻名天下。

中平年间,王匡被大将军何进任用,担任大将军府掾。

中平六年(189年),何进为强迫其妹何太后支持自己诛杀宦官,听从袁绍之言,征召四方猛将豪杰引兵向京城。当时王匡奉何进之命东行返回家乡兖州泰山郡(一说前往徐州)征兵。他成功征招五百名强健的弓箭手,并且运往位于西边的京师洛阳,准备在起事时使用。

同年八月戊辰日(9月22日),以张让为首等多名宦官抢先杀害何进,使得整体计划化成泡影。不久后,袁绍等人直接率兵杀入宫阙诛除宦官。 王匡也参与行动,他与袁绍等人并力杀入端门,于承明堂上格杀中常侍高望等二人。

后来,王匡返回州里,不久又受朝廷的征召,成为河内郡太守。

起兵讨董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王匡与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广陵太守张超等人一同举兵于关东,讨伐董卓,众人推袁绍为盟主,王匡与袁绍屯兵河内。

在讨伐董卓期间,为了稳固基地河内郡,王匡派几名读书人到郡县中暗中观察官民的行为。只要发现有人犯罪,就抓来押入牢房,严刑拷问他们。这些嫌犯必须拿出钱财或物资才可以抵罪,否则就要与其宗族一同处刑。王匡想要借由这个手段提升个人威严。在实行的过程中,王匡由一名读书人的报告得知常氏(常林的叔父)殴打宾客,他的心情感到不悦,决定派人收押常氏。当时常家人都很害怕,不知道王匡会怎么治罪,都害怕受牵连不敢营救。常林为救叔父,就去拜见与王匡同县的胡母彪,对他说:“王府君凭着文武高才,到我这个郡来当太守,此郡山河相绕土地辽阔,百姓富足,又有很多贤能的人才,可以任他重用。如今主上年幼,贼臣虎踞京师,整个华夏为之震怒,正是各地雄才为国奋力之时。如果欲诛天下之贼,扶王室之微,使天下智士望风归附,纷纷响应,平息暴乱,在于人和,人和则战无不胜。但如果对百姓没什么恩德,又任用错误的人,就会走向败亡,何谈匡扶朝廷,树立功名呢?请您思考一下!”常林又述说了叔父被抓的事,胡母彪随即写信责备王匡,王匡于是饶恕了常林的叔父,并且免除其罪名。

董卓令大鸿胪韩融、少府阴修、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修、越骑校尉王瑰携带诏书劝解关东联军,结果袁绍指使河内太守王匡杀死胡母班、吴修、王瑰,袁术也将阴修捉拿处死,只有韩融因名望德行而幸免。

谢承《后汉书》记载:胡母班是王匡的妹夫,袁绍指使王匡将他收捕下狱,打算杀他示众。胡母班写信给王匡说:“自古以来,就没有下土诸侯举兵向京师的。《刘向传》说‘掷鼠忌器’,对于器物尚且如此,何况董卓身处身处京城,用天子做掩护。幼主还在宫中,怎么能够讨伐呢?我与太傅马公、太仆赵岐、少府阴修都受到诏命。关东诸郡,虽然实际嫉恨董卓,但表面仍然奉行王命,不敢让朝廷所遣之人蒙受耻辱。而唯独足下将我拘于狱中,打算杀我衅鼓,这是何等悖暴无道之举?我与董卓是何亲戚?岂有与他共同承担罪恶的道理?足下张开虎狼之口,吐长蛇之毒,因痛恨董卓而迁怒于我,何等残酷啊!死亡,是人不幸的遭遇,但我耻为狂夫所害。如果死者有灵,我当向皇天控诉足下。婚姻是灾祸或幸福的原因,今日我算是明白这个道理了,过去我们是一体,如今成了血仇。亡人的两个儿子(一说为两个女儿)也是您的外甥,我死之后,希望您切勿让他们看到我的尸骨。”王匡得书后,抱着胡母班的两个儿子大哭,最终胡母班死于狱中。

(注: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认为此信内容有误,且前后互相抵触,怀疑此并非胡母班所作。)

战败身死

在《三国演义》登场的王匡与部属在《三国演义》登场的王匡与部属

王匡派从事韩浩率领兵马,于孟津(离当今河南省孟县西南方三十五里一带,隶属于河内郡河阳县)驻守。 并且派遣“泰山兵”驻守河阳津,打算对董卓发起攻势。不过,董卓用疑兵之计,做出要从平阴县(为今河南省孟津县东方,隶属于司隶河南尹)渡河的样子,暗中让精锐部队经小平津渡河到其后方袭击,大破王匡于津北,王匡军几乎全灭。

王匡被董卓击败后,返回泰山招募兵马,得到数千名强悍又勇猛的兵卒,又打算与张邈会合。但胡母班的亲属愤怒不已,于是与曹操并力攻击王匡,最终王匡被他们所杀。

人物评价

编辑
常林:“王府君以文武高才,临吾鄙郡。”

胡母班:“关东诸郡,虽实嫉卓,犹以衔奉王命,不敢玷辱。而足下独囚仆于狱,欲以衅鼓,此悖暴无道之甚者也。仆与董卓有何亲戚,义岂同恶?而足下张虎狼之口,吐长蛇之毒,恚卓迁怒,何甚酷哉!” (注:《资治通鉴考异》怀疑此信是伪作。 )

《英雄记》:“轻财好施,以任侠闻。”

亲属成员

编辑
妹妹

王氏,嫁同郡胡母班。

后世影响

编辑
因使妹夫胡母班斩首而去世,影响到王匡必须照顾胡母班的二位儿子。除此以外,也影响到他的存活。方诗铭在《三国人物散论》提出一种说法,认为曹操为了掌握兖州,决定屏除兖州地方势力,而王匡为他的眼中一钉。接着,就以班的亲属对于王匡的仇恨,作为与他们的一时联合,更促使曹操有机会,攻灭王匡及他的势力;先前,有跟王匡结为盟军的张邈,也因此被削弱能作为外援的势力范围。

另外,在王匡派遣的“泰山兵”败于董卓军没多久,蔡邕写了一篇祝贺董卓的文章

史料记载

编辑
王匡事迹主要见于《英雄记》及谢承《后汉书》,原书已佚,今列其辑本。

《英雄记(辑本)》

《八家后汉书辑注·谢承后汉书卷四》

文学形象

编辑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关于王匡的记载《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关于王匡的记载

毛本《三国演义》中,王匡在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出现,是“十八路诸侯反董卓”中的第五路。诸侯会盟后,王匡向众人提醒奉大义之名讨董,就必须推举一位能够发号施令的盟主,随后众人一致同意推袁绍为盟主。后来虎牢关之战,王匡迎战吕布,帐下“河内名将”方悦出战,不出五合被吕布刺于马下。王匡军大败奔走,得乔瑁、袁遗相救。

在明朝嘉靖年间刊行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当中,王匡最早在卷一的第九回〈曹操起兵伐董卓〉登场,小说中称他“仗义疏财,挥金似土”。 第十回《虎牢关三战吕布》,王匡迎战吕布,战败被乔瑁、袁遗救援。

央视《三国演义》十八路诸侯之河内太守王匡央视《三国演义》十八路诸侯之河内太守王匡

除了《三国演义》以外,在蔡东藩的《后汉演义》和吕抚的《历代兴衰演义》,也有提到王匡。

《后汉演义》方面,王匡初次出场在第六十五回《元舅召兵泄谋被害 权阉伏罪奉驾言归》,至第六十七回《议迁都董卓营私 遇强敌曹操中箭》为止,再未出现往后回目。最初,以大将军府掾的身份接受何进的命令,与骑都尉鲍信同时回乡募兵。 然后,跟袁绍等人同时起兵讨董,也接受率领军队到河内郡报到的袁绍,达成联盟。最后,王匡与军队在河阳津,受董卓军的后方袭击而战败,并返回河内郡,接着向袁绍报告。

至于《历代兴衰演义》部分,仅仅在第十八回《二百年曹操起汉室三分》中,提到在起兵讨董时,跟盟主绍驻守河内郡。

下一篇 张邈

上一篇 刘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