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攻乌桓之战 编辑

东汉末年历史事件

曹操攻乌桓之战曹操攻乌桓之战

曹操攻乌桓之战是中国东汉末年官渡之战后的又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袁绍病亡,其子袁尚、袁熙投奔居今冀东、辽宁一带的乌桓族,以图再起。曹操为断绝袁氏复起的后患,而征伐乌桓。最终,曹操以所持麾授予大将张辽。于是,张辽临阵指挥先锋部队,大破乌桓,阵斩蹋顿,降者二十余万。

基本信息

编辑

名称:曹操攻乌桓之战

发生时间:建安十二年(207年)八月

地点:白狼山

参战方:曹操;袁氏残部,乌桓

结果:曹军大破乌桓、斩杀乌桓单于蹋顿

伤亡情况:蹋顿及名王多人死于阵前。降者20余万口。

主要指挥官:曹操,张辽;蹋顿,袁尚

事情过程

编辑
曹操为消灭袁氏残余势力,巩固北方,于建安十一年(206)开凿沟通呼沱河、鲍丘水的平虏、泉州二渠(今天津市南北),以输送军需。次年夏,曹操统军出无终(今天津蓟县),东攻乌桓。时雨涝道路阻塞,乌桓军扼守要道,曹军受阻。曹操采纳当地名士田畴出偏僻小道以攻其不备的建议,乃回师,诈称待秋冬进军。乌桓军因此戒备松弛。曹操以田畴率部曲为向导,上徐无山(今河北遵化东),轻骑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一带),于崇山峻岭中疾行数百里。

建安十二年(207年)八月,两军相遇于白狼山(今凌东南)。乌桓军队的数量很多。当时,曹操的主力重兵还在后方,尚未到达前线,而曹操身边只有少量的军队。曹军将士们希望等待后续部队,并对当前的危险局面都感到恐惧。

在“左右皆惧”的曹军氛围中,张辽力排众议,反对等待后方的重兵,极力劝说曹操应当趁着胡虏的阵势不整,立刻进行交战,劝战气势壮气奋发。曹操十分欣赏张辽的雄壮斗志,又看见乌桓的军队尚未排好战斗阵形,于是,曹操采纳了张辽的建议。曹操亲自将自己所持的麾,授予给张辽暂用(太祖壮之,自以所持麾授辽)。根据《淮南子·主术训》的“军之持麾者,妄指则乱矣”,说明,“持麾”的作用在于“指”,张辽负责临阵指挥。 根据《魏武军令》的“麾前则前,麾后则后,麾左则左,麾右则右。不闻令而擅前后左右者斩。” 因此,曹军各部的进攻方向、进攻时机皆由张辽决定,白狼山之战的全部参加将领都必须受张辽的指挥。于是,张辽率军突击,大破乌桓军队,并临阵斩杀了以“骁武”著称的乌桓单于蹋顿。蹋顿及名王多人死于阵前,降者20余万口。

意义

编辑
曹操攻乌桓的胜利,为尔后南攻西征解除了后顾之忧。

下一篇 龚都

上一篇 南皮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