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轼 编辑
朱轼(1665-1736年),字若瞻,小字伯苏,号可亭,瑞州府高安县艮下村(今江西省高安市村前镇艮下村)人。清朝中期名臣、史学家,乾隆帝师傅。
康熙三十三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历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官廉洁,刚正不阿,颇具惠政, 官至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吏兵二部尚书,世人称颂其“束其励行,通经史百家”。
乾隆元年,去世,时年七十二岁,获赠太傅,谥号文端,归葬故里,御赐“帝师元老”。
字:若瞻,一字伯苏
号:可亭
谥号:文端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瑞州府高安县艮下村
出生日期:1665年
逝世日期:1736年
主要成就:开创用"水柜法"修筑海塘
最高官职: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
本名:朱轼
朱轼在高安可算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显赫人物,康熙四年(1665年),出生于高安村前镇艮下朱家村的清贫人家。从小聪敏勤学
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进士,授庶吉士,改授湖北潜江知县,有惠政,历任陕西学政、奉天府尹、浙江巡抚,开创用"水柜法"修筑海塘,为治理沿海水患功垂后世,迁左都御史。雍正帝时,充清圣祖实录总裁,授刑部主事、督学陕西,累官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与怡贤亲王允祥共治畿辅营田水利,蓄泄得宜,灌溉田地六十顷。
乾隆元年(1736年)九月,朱轼积劳成疾,病逝于京都,谥号文端。
教导乾隆
康熙推崇朱熹学说,朱轼成为当时朝廷御用程朱学派的重要代表。高安一直流传着朱轼和乾隆的故事。朱轼作为康熙、雍正、乾隆的三朝元老。皇四子爱新觉罗·弘历初入学堂,雍正帝命朱轼为师,在懋勤殿设讲坛,行拜师礼。朱轼对弘历的要求很严,连雍正也觉得过分了,就对朱轼说:“教也为王,不教也为王”。意思是说,对皇子;教育,他做王;不教育,他也做王。先生何必这么严格呢。朱轼答道:“教则为尧舜,不教则为桀纣”。教育好了,就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贤君,不教好,就会成为夏桀、商纣那样的暴君。雍正帝见说得有理,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乾隆做了皇帝后,非常感激和尊重他的老师,曾亲自到高安来问候朱轼,朱轼用四盘二碗宴请皇帝,菜谱是:腊肉、肉皮、粉丝、闽笋四盘猪脚或冻鱼,肉圆子或薯粉圆子为二碗。朱轼生活俭朴,高安民间旧时流行的酒席"朱公席",待客时多为四盘两碗,据说是朱轼宴请乾隆帝时所创。这种筵席,一直在高安流传下来。
政绩显著
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朱轼考中进士,担任潜江知县,有德政,以清廉审慎著名,后来又任陕西学政。任浙江巡抚,上任伊始,把“清吏治,正风俗”做为急务。他说:“查吏莫先于奖廉惩贪,厚俗莫要于去奢崇俭”。就是说,要考察官吏,没有比奖励廉洁惩办贪污更重要的;要使风俗淳厚,没有比禁止奢侈、崇尚更要紧的。他下令取消巡府衙门的额外摊派,精简巡府的出入仪仗队。他办理政事十分勤勉,重要的事情一定要亲自办、亲自过问。因为他自奉廉洁,以身作则,把境内治理得井井有条,号通国第一。特别是他治海水,更是功绩著显。
清代,海宁、上虞一带多是海患,海潮给人民造成了灾难。在元代、明代修筑提塘,提基尽是浮沙,多次崩塌。朱轼经过实地考查,反复研究,认为只有采用“水柜法”筑石堤,才能保持永久。所谓“水柜法”就是用松树、杉树等耐水木材,做成长丈余、高四尺的水柜,内塞碎石,横贴堤基,使其坚固,再用大石高筑堤身,附提别筑坦坡,高度大约为提身的一半,仍然用木柜为主干,外面砌巨石二三层,用来保护提脚,从此以后海担坚固,沿海的老百姓免除了水患。
康熙五十九年,朱轼任左都御史,朱轼救济灾民,安定社稷,保卫巩固边疆,都作出了贡献,成为了一代名臣。康熙六十年,山西、陕西大旱,朱轼差往山西劝粜给赈。他严惩贪官污吏,奖励富户、绅士捐献粮钱,救济灾民。他还组织劳力整治漕河水道,停收米船课税,以利粮食流通责任地方官设厂医治患病灾民。此后疏请山西建立社仓以备荒歉;大兴水利,引泉灌田,民受其利。雍正三年,授文华殿大学士,这就是担任宰相的职责了。
乾隆时,充世宗实录总裁,命协同总理事务,跻身相位,当朝一品,得到康熙帝的赏识、雍正帝的重用、乾隆帝的倚重,是康、雍、乾三世“恩宠极人臣之分”的显赫人物。
雍正元年,御赐“朝堂良佐”匾和题诗扇面,转迁吏部尚书,晋加太子太保,又加太子太傅,雍正帝视其为左右手。
朝堂良佐
朱轼出身于高安的一个农家,自幼苦读寒窗,通晓经史百家,是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历任潜江知县、陕西学政、奉天府尹、浙江巡抚、左都御史。雍正时,充圣祖实录总裁,拜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兵部尚书。
朱轼一生秉承“君主专制+道德教化”为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为官之道。出任潜江知县之治,认为“教民易俗莫如圣谕十六条”,即援用楚中乡语,注为训解,每月朔望,宣讲四乡。无论何处为官,都必强调教化的重要,办书院崇尚儒学。他三主会试,以“读对贤书而能发明其义蕴”为选才标准,在浙江任上刊印颁发了《大戴礼记》《仪礼节略》以及《张子全书》《颜氏家训》《温公家训》等书,使浙江风俗为之一变。
朱轼为官清廉刚正、望正朝端。时,康熙推崇朱熹学说,朱轼为当时朝廷御用程朱学派的重要代表。他生活俭朴,高安民间旧时流行的酒席“朱公席”,待客时多为四盘两碗,据说是朱轼宴请乾隆时所创。
朱轼还主张“民本”,“民可载舟,民可覆舟”。他在潜江,下车伊始,即下免粍之令,正供之外无丝毫多取。朱轼关心民生,对于营田水利各节,筹划举措,都事必躬亲。他在浙江督修海塘,多所创造,海宁、上虞等县常患海潮,朱轼采用“木柜法”作堤基,从而堤塘坚固,潮患免除,民则安之,所以人言“朱轼所修不塌”。
二百多年过去了,人们只能从他留下的文稿、手书、碧落桥、墓地等为数不多的文物中来凭吊这位为民兴利,为国选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朝堂良佐”。诗人袁枚有《朱文端公墓下之作》:“鹓鹭曾居第一班,衣冠常惹御香还。独将经术勷三圣,自起清风播九寰。玉魂骑箕苍昊上,石麟沐雨翠微间。寻思几滴西州泪,仰止松揪不忍攀”。朱轼的故事将永远流传下去,从采茶戏《南瓜记》里唱下去 。据史料考证,朱轼一生居官廉洁,刚正不阿,处事公正,执法严明,赈济灾民,广施惠政,被百姓称为“大清官”,巡抚浙江期间,政绩更著,时称“身持风谦,以身作则,境内之治,号通国第一,列入清史的显赫重臣和著名政治家之一。查同治《高安县志》记载,雍正皇帝赐与朱轼“朝堂良佐”御匾一块,以表示皇帝的器重和信赖之情。
朱轼不但是历史上对政治有重大建树之杰出人物,而且还是一位博学多才、著述丰富、潜心教育、善育英才的著名史学家和教育家。乾隆帝在给朱轼的祭词中称“朱轼学术端醇,器资凝厚,早登词苑,蜚声著作之庭”。
御赐折扇
在教育上,朱轼不但培养出了乾隆皇帝这一文武兼备、治国称雄的杰出人才,而且在振一代文风、严格科举制度、兴办各类书院、选拔人才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此,雍正帝曾将一面优质苏州折扇贡品赐给朱轼,并在扇面上题诗一首以表彰。诗云:高岳生良佐,兴朝瑞老臣。南昌持藻鉴,北斗重权衡。忠岂唯供职,清能不近名。眷言思共理,为国福苍生。
清雍正御赐朱轼题诗扇面
这把御扇一直被朱轼后裔珍藏下来,“文革”前捐献给当地人民政府,现收藏在高安市档案馆,高安市博物馆存有复制件。朱轼御扇现仅存扇面,该扇面淡烟黄色底,洒金“皇榜纸”质,白宣精工裱托,色泽清丽。扇面横长54.5厘米,纵28厘米,右起竖书翰墨13行,题诗一首计字五十个于上,每字2—2.5厘米见方,书法圆润秀发,似仿松雪体,每行字数不一,疏密有致,颇具美感。题诗首字旁铃长条朱文印,诗后署“御笔赐尚书朱轼”一行,并铃雍正帝朱文御印2方。整个扇面完整无损,字迹清楚,印文可辨。据有关文物专家鉴定,确认此扇面为国家珍贵文物,对研究朱轼生平及其清代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朱轼后裔在捐扇时,介绍了这面御扇记载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雍正朝某年科考,皇帝钦定朱轼为主考官,侍郎刘碧为副主考官。
开考前一天,雍正帝密召两主考官定下考题。当天下午,国舅命其亲信给正副主考官各送来黄金、锦缎等贵重礼品,意欲请主考关照他的儿子,与此同时,刑部、工部、户部等一些官员也分别送来不少礼品,均请求主考官关照其亲朋好友。刘碧贪财将考题泄露,朱轼却连夜带全部礼单、礼品进宫禀告皇帝,雍正大怒,立即要治罪刘碧和国舅等官员。朱轼则请雍正帝暂不处理人事,先将考题重新出过。结果,考后国舅等送礼官员亲属子女名落孙山,而考中者尽为文章锦绣、见解独特的人才。雍正帝赞赏朱轼“尽拨佳文、摒除弊端”,并赐题诗御扇于朱轼,以示奖赏。从御扇题诗首句“高岳生良佐”与雍正帝曾赐朱轼御匾“朝堂良佐”这一语气分析,此御扇为雍正帝赐赠朱轼完全可信。
朱轼出身于高安的一个农家。《朱氏宗谱》上曾记有北宋元丰年间,苏轼曾在赴筠州(后改瑞州)看望弟弟苏辙的途中,慕名游览过艮溪里,于是,流经艮溪里的河,便改叫苏溪河,艮溪里的山,也改叫坡山。艮溪里人以苏轼游此而认为是一大殊荣,对苏轼推崇备至。这种尊崇,也给朱轼以极大的影响。为此,他把学名取为朱轼。
八股破题
少时,有人指着木匠锯板,叫他作一个“八股文”的“破题”,他应声答道:“送往迎来,其所厚者薄也”。破题是八股文的开头部分,要为圣人立言,要提起下文。朱轼的破题从表面上看,讲的是锯板,送过去拉过来,使厚的木材变成薄板;从句里面的意思看,破题中活用了古人的话,也可理解为人情冷暖,随着地位情况的变化,深厚的友情也会变得淡薄,这就含有更多的哲理,为下文的展开铺了路,难怪族中长老称之为“千里驹”了。
南瓜记
在高安市,还在上演着以朱轼为模特而创作的高安采茶戏《南瓜记》。朱轼崇尚节俭,以南瓜接待地方官为母贺寿,除暴安良的故事,脍炙人口。《南瓜记》讲的是南昌县恶霸地主王寿庭勾结官府,横行霸道,强抢穷秀才丁文选之妻杜兰英为十房夫人。适为回高安与老母拜寿的宰相朱轼所闻,并设下巧计救出杜兰英,依法严惩了王寿庭和一班贪官污吏。为表感激之情,丁文选挑担南瓜去与朱母祝寿。这个节目多次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西人民广播电台中播放,成为家喻户晓的采茶戏。
朱轼工于古文,学宗横渠(张载),著有《周礼注解》、《周易注解》、《文端公集》、《春秋钞》、《历代名臣传》、《历代名儒传》、《仪礼节要》,在中国文史学术界影响甚大。先后被雍正帝、乾隆帝召充为《圣祖实录》《世宗实录》总裁。
朱轼墓
朱轼墓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村前镇龙溪村剑形山。历经270多年岁月沧桑,墓地已非原貌。墓地呈窄长形,坐落在自北向南缓缓而下的坡丘上,南北深104米,东西宽26米,占地面积2704平方米 。罗围内平列两封土,残高1.5米,罗围砌石无存。墓前拜坪筑成水塘,墓道入口为神道碑、石牌楼、望柱和石像生等依次排列两侧。神道碑在墓地前首南端,两碑并列。石马一对,相向侍立,双眼前视。翁仲一对,对视恭立,其中一个是原件遗物,另一件则因为被盗遗失为建国后仿制品。怪兽和石猪各一对,破残。望柱二根。1987年,朱轼墓评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的名单中,朱轼墓榜上有名。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