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可汗 编辑

唐代少数民族对唐太宗李世民的尊称

天可汗天可汗

天可汗是唐代少数民族首领对唐太宗李世民的尊称,太宗皇帝成为了当时天下的共主。唐太宗于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599年)出生于武功别馆,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次子。公元614年娶妻长孙氏,武德九年八月二十一日立为皇后,即长孙皇后。 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于翠微宫含风殿,享年50岁。除唐太宗外,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也曾被称为天可汗。

基本信息

编辑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日期:599年

逝世日期:649年

主要成就:1.贞观之治2.安定边疆

主要成就:3.灭东突厥、吐谷浑、高昌、薛延陀、重创高句丽

本名:天可汗

外文名:Tengri Khagan

职业:皇帝

籍贯:陇西成纪

人物评价

编辑

评价

太宗在粉碎了东突厥之后,以这些人为辅助军,在以后的20年中,使突厥斯坦的突厥人和戈壁上印欧种人的绿洲都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一个受到震惊的亚洲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陌生的、史诗般的中国。决不向蛮族求和,也不以重金去收买他们撤兵,唐太宗扭转形势,战胜他们,使他们害怕中国。——〔法〕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

唐朝被中国和西方许多历史学家称为最辉煌的朝代。——〔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意气风发的时代,在唐朝诞生了专门的边塞诗派,诞生像“年年战骨埋荒外”这样的诗句。而至于“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生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种豪言壮语,则由于后世朝代偃武修文的风气,甚至成为了古代史上中国人尚武精神的绝响。尤其是贞观年间,大唐帝国四面出击,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唐太宗时期

第一个时期,唐太宗时期,全面扩张,四面出击。

太宗李世民太宗李世民

贞观年间是唐朝拓边最猛烈的时期,也是获胜最大的时期。贞观年间,唐朝依次取得了对东突厥、吐蕃、吐谷浑、高昌、焉耆、西突厥、薛延陀、高句丽、龟兹甚至可能还包括印度用兵的胜利。颉利可汗恐怕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被中国军队活捉的草原帝国最高统治者。唐军出击定襄,痛歼突厥,活捉颉利可汗,也是唐朝历史上拓边战争中最辉煌的胜利。颉利可汗被抓到长安。

突厥是唐朝最大的边患,作为同时存在的两个超级大国之一遭到毁灭,建立单级世界就变得容易多了。唐军再次远征,途中缺水,就刺马饮血,终于袭破伏允的牙帐,伏允丢下老婆孩子溜之大吉,不久在沙漠中被部下所杀。吐谷浑从此被纳入唐朝的势力范围。

唐朝的另一个著名将领侯君集奉命带兵修理骄横的吐蕃人。候君集率领的主力还未出手,其先锋牛进达部就击败了吐蕃军,夜袭吐蕃军,斩首千余,松赞干布惧而退兵。吐蕃退兵后,松赞干布做了颉利可汗也做过的事:派使者谢罪求和。但是他没有放弃和亲的请求。可能是被他的执着感动。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入藏。

贞观十三年,高昌国失臣礼。高昌王麴文泰看到唐兵来得那么快,吓得大病起来,感到忽冷忽热(冷风如刀,热风如烧),几天后竟然一命呜呼,由此作为第一个被唐军活活吓死的人而载入史册。

征战高句丽

第二个时期,征战高句丽。

征战高句丽征战高句丽

高句丽虽然向新成立的唐朝朝贡,但实际上却对唐朝持怀有敌视态度。到后来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时候,为援助处于高句丽和百济围困中的新罗(《新唐书》“(百济)与高句丽连和伐新罗,取四十余城。发兵守之,又谋取棠项城,绝贡道”,新罗告急),并统一被高句丽据有的“辽东”地区(当时的“辽东”的概念略同于汉朝四郡的范围,即中国东北辽河以东地区以及朝鲜半岛的北部,被唐朝认为是“旧中国之有”的领土),唐太宗东征高句丽,放话给薛延陀:我们父子都要去打高句丽,长安空虚,你要是想为寇只管放马过来!这么生猛的话,薛延陀当时就吓得气短了一截(《旧唐书》载后来高句丽用厚利诱惑薛延陀叛唐,但是“夷男气慑不敢动”)。

贞观十九年,唐军向辽东进军。唐太宗在路上对手下人说,四方基本安定了,就剩下这一块地方了,趁着我还没死,良将们还有精力,一定要解决掉。

夏季,李绩暗渡陈仓,突然出现在辽东城下,高句丽兵大骇。营州都督张俭和另一个前面出现的优秀将领(也是个王爷)李道宗也率兵进入辽东,击败高句丽兵,斩首数千。四月,唐军攻破高句丽盖牟城,俘虏两万多人,缴获粮食十多万石。五月,另一路唐军从山东渡海攻破高句丽卑沙城,俘虏八千人。上百年来中国军队第一次得以在鸭绿江边阅兵。

征战高句丽征战高句丽

不久,李绩和李道宗所部进逼辽东城下。高句丽军数万来援。有人建议说高句丽军多唐军少,应该坚守。可是李道宗说高句丽人仗着人多以为我们不敢拿他们怎么样,我们就是要攻击他们,杀杀他们的锐气。李绩说,我们被派来就是负责替皇上扫马路的。马路不干净,我们怎么能躲呢。于是唐军处于劣势却猛烈出击,高句丽兵始料不及,被冲乱阵型大败而归。唐太宗大军兵到后,把辽东围得水泄不通,日夜攻打。乘着刮南风的机会,唐太宗指挥士兵点燃城池西南楼,顺风放火。高句丽军抵挡不住了,辽东陷落。唐军杀高句丽兵一万多人,俘虏一万多人,此外还有百姓四万多人。

攻克辽东后,唐军继续向白岩城进发。乌骨城派兵一万支援,被唐军击退(此战唐军只用了800人)。六月,白岩城不战而降。唐军继续向安市进发。高句丽将领高延寿等人率领靺鞨、高句丽兵十五万来救援,被击败。高延寿向唐军乞降,来到唐军军营,一进门就跪下,挪动膝盖向前,拜伏在地。(《资治通鉴》上说“延寿、惠真帅其众三万六千八百人请降,入军门,膝行而前,拜伏请命。”)唐太宗对他们说:“东夷少年,跳梁海曲……自今复敢与天子战乎?”自唐以后,还有几个中国的皇帝能对任何一个外国说这么狠、这么长志气的话呢?)高延寿等人“皆伏地不能对”。唐太宗将降军中的高句丽军官、酋长三千余人虏往中原,其余高高句丽人悉数释放。

安市城小而坚,唐军久攻克。高延寿、高惠真请于上曰:“奴既委身大国,不敢不献其诚,欲天子早成大功,奴得与妻子相见。安市人顾惜其家,人自为战,未易猝拔。今奴以高丽十馀万众,望旗沮溃,国人胆破,乌骨城耨萨老耄,不能坚守,移兵临之,朝至夕克。其馀当道小城,必望风奔溃。然后收其资粮,鼓行而前,平壤必不守矣。”

群臣亦言:“张亮兵在沙城,召之信宿可至,乘高丽凶惧,并力拔乌骨城,渡鸭绿水,直取平壤,在此举矣。”唐太宗将要采纳,但是长孙无忌以为:“‘天子亲征,异于诸将,不可乘危徼幸。今建安、新城之虏,众犹十万,若向乌骨,皆蹑吾后,不如先破安市,取建安,然后长驱而进,此万全之策也。’”

王玄策王玄策

最终唐太宗决定暂时停止这次出征。9月,唐军班师。这次征伐高句丽,攻克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城,迁徙辽、盖、岩三州户口入中国七万人。新城、建安、驻跸三大战,斩首四万余级。在唐军,战士阵亡的约2000人,损失最大是战马,损失了七八成。

此战重创高句丽,但未能灭亡高句丽,因此,唐太宗认为这战没有成功,说:如果魏征还活着,肯定不会让我亲自出征。但这战的意义还是比较重大的。这是自三国时期毋丘俭攻破高句丽屠王城以来上百年中国军队第一次真正战胜高句丽人,收复了今天辽宁一带很多南北朝时期被高句丽夺取的土地,为今后唐朝彻底消灭高句丽打下了基础。

贞观二十二年,倒是有个印度的小插曲。王玄策作为唐朝的使者去印度。中天竺大臣那伏帝阿罗那顺篡位,劫持唐使,玄策从骑三十人全部被擒。王玄策只身逃到吐蕃,借来吐蕃军和尼泊尔军向印度进发。连战三天,印度军大败。唐军斩首三千余级,水中淹死印度兵约万人。阿罗那顺弃城逃跑,副使蒋师仁追上并俘虏之。此外虏男女一万二千人,牛马三万余匹。

攻灭薛延陀

漠北的薛延陀汗国强盛起来,表现出来不臣之心。贞观十五年,薛延陀真珠可汗派其子大度设率二十万大军南下,唐朝李勣薛万彻率数千唐军大破薛延陀军,斩首三千余级,俘虏五万多人,薛延陀残余军队逃回漠北遭遇大雪、人畜冻死了十分之八九。

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以江夏王道宗、左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为瀚海安抚大使;又遣右领卫大将军执失思力将突厥兵,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州及胡兵,代州都督薛万彻、营州都督张俭各将所部兵,分道并进,攻灭了薛延陀。

设府州于漠北

设府州于漠北设府州于漠北

唐朝攻灭薛延陀以后,漠北包括回纥在内的铁勒(敕勒)百余万户归降。 贞观二十一年,唐朝在漠北铁勒等地设置瀚海等六都督府、皋兰等七州,统治当地,并设置燕然都护府,瀚海等六都督、皋兰等七州皆隶属于燕然都护府。包括回纥在内的铁勒(敕勒)诸部用貂皮向唐朝缴纳赋税。

人物简介

编辑

天可汗天可汗

天可汗是唐代少数民族首领对唐太宗的尊称,太宗皇帝成为了当时天下的共主。此外除唐太宗外,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也曾被称为“天可汗”。

在今天陕西省礼泉县东北五十多华里的九嵕(念“宗”)山主峰上,有一座庞大的陵墓,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太宗的“昭陵”。昭陵周围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山前都种着庄稼,遥望古老的陵山宛如坐落在一张宽阔的碧毯上,更显得高耸入云,气势磅礴。

在唐代帝王的陵墓里,昭陵是最高、最大的一座陵园。不仅唐太宗本人的主体陵墓宏大,而且还有许多陪葬墓。陪葬墓除了嫔妃、王子、公主的以外,还有不少功臣高官的墓。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在功臣高官中,有好几座少数民族将领的陵墓。像突厥处罗可汗的儿子阿史那社尔,铁勒部的哥论易勿施莫贺可汗的孙子契苾何力,突厥酋长执失思力等,死后都陪葬昭陵。这种现象在以往是罕见的,可以说是唐太宗民族政策的一个侧影。

唐太宗简介

编辑
唐太宗(599-649年),名李世民,唐朝第二代皇帝,李渊次子,公元626年至649年在位。他在我国古代的帝王里,称得上是杰出的一个。他的杰出表现之一就是对少数民族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歃血为盟

唐朝初期,北方的突厥汗国还很强大,时常出兵南下骚扰。627年,也就是唐太宗贞观元年,东突厥的颉利可汗乘唐太宗即位之初,亲率十万大军,直逼渭水,驻兵便桥之北。

唐太宗当时正以全力消灭地方的割据势力,对突厥的进军采取守势,尽可能维持和好关系。不过,他也认识到在突厥进兵的情况下,不能退缩,越退缩,越对唐朝不利。

灭东突厥灭东突厥

为此,唐太宗召集禁军,出拒突厥。他自己首先身披甲胄,跨上御马,带着大臣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出长安城,抵达渭水。颉利可汗在营中听说唐天子来了,立即上马出营,也来到河边。唐太宗见颉利到来,就隔水责他负约。

不一会儿,唐军陆续到来,一时旌旗蔽野。颉利见唐军军容整齐,面有惧色。唐太宗让军队退下布阵,独自留下来同颉利对话。大臣萧瑀(yǔ)恐怕唐太宗轻敌,就在马前劝谏,要他回去。

唐太宗事后对萧瑀说:“突厥所以敢倾国而来,直抵长安城郊,是以为唐朝内部不稳,新皇刚刚即位,没有力量抵御他们。我们如果示弱,闭门自守,颉利就会纵兵大掠,我们就不好制服他们了。所以我轻骑先行,以示对他们的藐视;又摆出军容,表示我们决心一战。这样做是颉利意想不到的,他就会失去主意”“制服突厥,在此一举。你不信就等着看吧!”

果然,没过多久,颉利就派人来请和。唐太宗又亲临清水,与颉利可汗相会。他们两人就在便桥上,杀了白马,歃(shà)血为盟。唐朝赠给颉利金帛,突厥颉利可汗赠给唐朝马三千匹、羊万口; 颉利答应不再进犯唐朝,随后,引兵而去。

大破突厥

629年,关中丰收,生产得到了恢复;唐太宗的统治也已初步巩固。那时突厥地区连年遭到霜旱天灾,牲畜大量死亡。颉利加重对各部的勒索,各部纷纷叛离。唐太宗认为时机成熟,就在这年冬天派大将李绩、李靖带领十几万军队出击突厥。第二年,追击突厥至阴山以北,俘虏了颉利可汗,东突厥灭亡。

唐太宗登上顺天门,召见颉利可汗,当面数说了他不断背盟,恃强好战,“掠夺百姓的五大罪状。最后又对他说:“不过自从便桥会盟以来,你没有大规模的入犯,所以我可以不杀你。”颉利可汗感激不杀之恩,哭谢而退。唐太宗把颉利和他的家属安置在太仆寺,厚加款待。颉利可汗仍然郁郁不乐。他不住房屋,在院子里搭了帐篷。经常同家人悲歌哭泣,形容消瘦。唐太宗知道了,就改任他为虢(Guó)州(今河南灵宝)刺史,并对颉利说:“虢州地近山区,麋鹿野兽很多,可以游猎。”颉利不愿前去,唐太宗就又任他为右卫大将军(禁军的高级武官),赏赐了大量田宅。后来颉利病死,唐太宗按照突厥风俗施行火葬,还在灞水东面为他筑了高大的坟墓,并让颉利的儿子终身袭其父职。

大破东突厥以后,唐朝在东突厥的故地设置了许多羁麋州府,任用东突厥贵族作都督(地方军政长官),并按照他们的习惯,规定职务可以世袭。这些州府要接受唐帝国的册封,定期向中央朝贡。在这些州府之上,设都护府,其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代表中央行使主权,管理边防和处理民族之间的事务。这样,我国北部边疆出现了空前安定的局面。在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太宗也是采取设置羁麋州府的办法。

突厥碑文记载唐朝统治突厥,突厥“贵族子弟,陷为唐奴,其清白女子,降作奴婢。突厥之匍,弃其突厥名称,承用唐官之唐名,遂服从唐皇,臣事之者五十年。为之东征向日出之方,西征远至铁门。彼等之克国除暴,皆为唐皇出力也。”

突厥归顺

东突厥灭亡之后,一部分突厥部众内迁归附唐朝。对他们如何处理,唐太宗认为这是个大问题,就召集群臣商议。一些大臣主张把他们分到内地各州县,改变他们的生活和风俗;一些大臣如魏徵等,认为突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迁到内地,会成后患,主张让他们回到原来的住地。

唐太宗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对魏征是言听计从的,可是这次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而同意了温彦博的主张。温彦博建议把内迁突厥安置在河南朔方之地(今内蒙古南部乌审旗一带),保全原有的部落,仍由酋长治理,维持原有的风俗习惯,仍以畜牧业生产为主。突厥的首领也分别得到任用和安置。这就安抚了内迁的突厥部众。

不少内迁的突厥人住进了长安城,据当时统计,有近万户人家。京城内蕃汉杂居,蕃人有的戴汉帽,汉人也有戴蕃帽的,和睦相处,亲热非凡。就连皇太子也常把突厥人召入宫中游玩。

唐太宗对少数民族的大臣十分爱惜。如以智勇闻名的阿史那社尔,率突厥部众内属后,被唐太宗封为左骁卫大将军(禁军的高级武官)。后来在平定高昌的战役中立功,唐太宗还赐予宝刀和丝织品,封毕国公。契苾何力率铁勒部内属以后,唐太宗任他为左领军将军(武官)。他屡建战功,一次随唐太宗出兵,被敌军刺伤,太宗亲自为他敷药。

吐蕃归附

吐谷浑可汗诺易钵入朝,唐太宗把弘化公主嫁给他。

吐蕃吐蕃

吐蕃松赞干布派人向唐朝求亲,被唐朝拒绝,松赞干布借口吐谷浑从中作梗,出兵击败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直逼唐朝松州(今四川松潘),扬言若不和亲,便率兵大举入侵唐朝。

天可汗天可汗

唐朝派出侯君集率领唐军攻打吐蕃军,侯君集率领的主力部队还未出手,先锋牛进达部就击败了吐蕃军,松赞干布大惧,在唐将侯君集率领的唐军主力到达前,退出吐谷浑、党项、白兰羌,遣使谢罪,再次请婚,派大论薛禄东赞携黄金五千两及相等数量的其他珍宝来正式下聘礼。唐太宗将一宗室女封为公主(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唐太宗伐辽返回,松赞干布派人送金鹅并奉表曰:“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高丽恃远,弗率于礼,天子自将度辽,隳城陷阵,指日凯旋,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夫鹅犹雁也,臣谨冶黄金为鹅以献 。”

唐朝打赢了、处于优势时和亲,类似吐蕃和亲小勃律、蒙古和亲吐蕃,都是处于优势的一方嫁出公主,是一种羁縻方式。

攻灭薛延陀

东突厥汗国灭亡后,薛延陀汗国强盛起来。贞观十二年,唐太宗派人册封薛延陀真珠可汗(夷男)的两个儿子为小可汗,表面是优待,但实际是分化薛延陀。

薛延陀薛延陀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薛延陀真珠可汗听说唐太宗要封太山,认为周边国家都会去,唐朝边境空虚,此时攻取突厥阿史那思摩的如拉朽,于是派其子大度设率大军南下攻打突厥。 此时突厥已是唐朝的臣属,而薛延陀不遵守唐朝的命令,攻打唐朝的臣属,唐朝遂出兵打击薛延陀。贞观十五年十二月,李勣率领三千唐兵以及三千突厥兵出击,突厥兵战不胜,败退,薛延陀追击,遇到唐兵,唐军大破薛延陀军队,斩首三千余级,俘虏五万余人,大度设脱身逃走。

贞观十六年,薛延陀真珠可汗派其叔父沙钵罗泥孰俟斤来请婚,献马三千,貂皮三万八千,马脑镜一。 唐太宗同大臣们商量对策说:“薛延陀强盛于漠北,现在有两个策略,或者发兵攻灭薛延陀,或者与之联姻以抚之。”大臣房玄龄说:“中国新定,兵凶战危,还是和亲为好。”唐太宗说:“对,我是百姓的父母,只要对百姓有利,怎么偏爱一个女儿。”

契苾何力归附于唐朝,回其部落时,被绑架到薛延陀,契苾何力不肯投降于薛延陀。唐太宗的近臣说契苾何力反叛,唐太宗认为契苾何力不会背叛自己,之后听到使者带来的消息,契苾何力果然没有背叛自己。唐太宗答应把新兴公主嫁与真珠可汗为妻,让薛延陀送回契苾何力,契苾何力因此得以返回唐朝。

灭薛延陀灭薛延陀

贞观十七年,薛延陀真珠可汗使其侄突利设来纳币,献马五万匹,牛、橐驼万头,羊十万口。 契苾何力上言不可与薛延陀联姻。太宗派使者去接受受薛延陀的羊马,但是薛延陀珍珠可汗(夷男)调集其国中的物资,途径沙碛,无水草,羊马耗死近半,延误了期限没有到达。唐朝以薛延陀聘财未备为由,拒绝将公主嫁给薛延陀可汗。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对薛延陀的使者说:“回去告诉你的可汗,我父子东征高(句)丽,你如果能攻打唐朝边境,就趁这机会来吧。”高句丽以厚利请薛延陀攻打唐朝,但是薛延陀因为害怕唐朝而不敢轻举妄动。

真珠可汗死后,他的少子肆叶护拔灼袭杀其兄突利失可汗而自立,是为颉利俱利薛沙多弥可汗。此时唐太宗还在攻打高句丽,薛延陀于是趁机攻夏州,唐朝将军执失思力击败薛延陀,俘获薛延陀数万人。拔灼轻骑逃走,不久被回纥杀死。

贞观二十年,唐朝出兵漠北,分道并进,李勣,李道宗击败数万薛延陀部众。包括回纥在内的漠北铁勒诸部的首领到灵州见唐太宗,请列为州县,漠北皆平定。

扩张统治漠北

贞观四年,四夷君长诣阙请唐太宗为天可汗,群臣及四夷皆称万岁。

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唐朝设置六都督府七州,统治漠北,隶属于燕然都护府统。回纥部置瀚海都督府,多滥葛部置燕然都督府,仆骨部置金微都督府,拔野古部置幽陵都督府,同罗部置龟林都督府,思结部置卢山都督府,浑部置皋兰州,斛萨部置高阙州,奚结部置鸡鹿州,阿跌部置鸡田州,契苾部置榆溪州,思结别部置蹛林州,白霫部置置颜州。

诸部首领说:“臣等是唐朝的属民,到天至尊这里来,就像见父母,请在回纥、突厥部开一路,称之为参天至尊道(参天可汗道),世世代代为唐朝的臣属。”于是唐太宗下诏设置六十八所驿站。回纥等漠北诸部每年缴纳貂皮作为租赋。

尊号天可汗

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大大提高了唐朝中央政权的威望。东突厥灭亡以后,东北地区的奚、室韦等十几个部和西域的各小国都纷纷要求内属;逃到高昌的突厥人,听说唐朝对归降的突厥人待遇优厚,重又回来归唐。630年三月,四夷君长来到长安,请尊奉唐太宗为各族共同的首领“天可汗”。唐太宗说:“我为大唐天子,还要处理可汗的事吗?”群臣和各族君长都高呼万岁。 从此,唐太宗不仅是唐朝的皇帝,还是各民族的“天可汗”。他晚年曾得意地说:“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的确,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是古来的帝王所不可比拟的。

649年,唐太宗逝世,在朝廷作官的和来朝贡的少数民族首领几百人,听到这个消息,都悲恸地放声大哭,有的甚至剪去头发,用刀划破面孔,割去了耳朵,鲜血流了满地。阿史那社尔和契苾何力闻讯赶来,请求杀身殉葬。松赞干布也上书效忠致哀:“先皇晏驾,天子新立,臣子有不忠的,我将率兵赴难。”这些事例都表明唐太宗民族政策的成功之处。

下一篇 昆明池

上一篇 张宝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