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 编辑

战国曾国君主

曾侯乙曾侯乙

曾侯乙(约前475-约前433),周王族诸侯国中曾国(又叫随国)的国君,姬姓,氏南宫,名乙曾国与史书中的随国一国两名,始祖为赫赫有名的周朝开国大将军南宫适(括)。曾国是西周初期周天子分封镇守南方的重要邦国。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曾侯乙

民族:华夏

出生日期:公元前约475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约433年

职业:战国时期曾国的国君

考古发现

编辑

编钟编钟

1978年,在今湖北省随州市区西约一公里处的擂鼓墩,考古工作者对其墓葬(后来证实)进行了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包括举世闻名的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尊盘等,同时出土文物还有大量兵器、乐器、铸造精良的漆器、青铜器等,共15000多件,其中9件被定为国宝级文物。出土的文字材料说明曾侯乙是一位名乙的曾国诸侯王。从楚惠王送给他的一件青铜镈上的三十一字铭文看,曾侯乙死于公元前433年或稍晚,通过对其尸骸的碳14测定,可以推定曾侯乙的死亡年代在公元前433年到公元前400年之间,他死时年龄在42―45岁之间。综合考察其他材料,曾侯乙应当生于公元前475年或稍晚,约在公元前463年前后成为诸侯王,在位约三十年。出土文物表明,曾侯乙生前非常重视乐器制造与音律研究,兴趣广泛,同时也是擅长车战的军事家。

曾侯乙尊盘曾侯乙尊盘

鸳鸯形的漆盒鸳鸯形的漆盒

四龙曾徽

编辑

四龙曾徽

“四龙曾徽”是1978年出土于随州曾侯乙墓中的珍贵文物之一。曾侯乙葬于公元前433年。离今已有将近2500年的历史。某曾姓教授曾说:“此徽的设计独据一格。与一般古文不同。它集聚了文字与美术雕刻的美于一体。这四条龙,以阴刻与阳刻的雕刻手法分为两组。各组中的龙,眨看形态相似。相互倒影。但细看,各龙的姿式却各有所异。更难得的是无论将其正置或倒置,都能看出“曾”字”。

相关资料

编辑

曾侯乙墓挖掘现场曾侯乙墓挖掘现场

值得注意的是,历史文献很少有对曾国的记载,常用随来指代它,如“汉东之国,随为大” 。据猜测,“随”可能为其重要的城市,如国都之类。历史上,这种用都城指代国家的例子也较多。

著名历史学家、夏商周断代工程组组长、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在其文章《续论曾国之谜》中首次提出“曾随之谜”,并推论曾国与随国为同一国家,在史学界引起大讨论。曾随是否合一,不同的声音一直存在,史学界却始终没有定论。

其中史学界有三大观点被关注得最多:

其一,曾随两国地域相同,都在汉水以东,所谓“汉东之国随为大”,两国是否合一;其二,两国族姓是否相同,他们是否同为姬姓;其三,在曾侯乙墓出土的65件编钟中有一镈钟,铭文上说楚王曾经被曾国所救,而史书上却记载楚国郢都被吴军攻占后,“楚王奔随”,随国人救楚,这段历史作何解释?

破解“曾随之谜”

编辑
180多字铭文破解36年“曾随之谜” (来: 新华网)

新华网武汉10月21日电(记者 王贤)“通过近几年在随州境内的文物考古发掘整理,我们接连发现了几段重要铭文,其中曾侯乙编钟上的180多字的铭文清楚表明曾、随是同一个国家,破解了困扰史学界36年的‘曾随之谜’。” 这是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随州叶家山西周曾侯墓、文峰塔东周曾侯墓考古发掘领队黄凤春在20日召开的湖北省政协“随州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界别协商座谈会暨重点提案督办会透露的。

铭文铭文

记者在随州市博物馆看到了这个钟身刻满铭文的编钟。黄凤春介绍,这是曾侯乙的编钟,2009年出土于随州文峰塔墓地 ,上面有180多个铭文,记载了战国时期王伐楚,楚昭王逃到“曾”国的历史。这段历史在《左传》中有详细记载,不同的是《左传》中保护楚昭王的国家是“随”,曾侯乙编钟用的是“曾”,“这就证实了,‘曾’‘随’确实是一个国家。”(参见词条吴破楚入郢之战)

曾国贵为姬姓

叶家山墓地考古史料佐证定论

面对越来越大的争论气氛,黄凤春在整理叶家山文物时,有了一个重大突破,“我们在一个青铜簋上发现了‘南公’的铭文,这个铭文意义重大!” 铭文为“犺作烈考南公宝尊彝”,此处的南公,就是南公括(适),为姬姓,“《封神演义》里面就有这个英雄人物,是西周早时期的灭商功臣。”

另外,曾侯乙编钟上还有段铭文:

“唯王正月吉日甲午,曾侯乙曰:伯适上通,左右文武;挞殷之命,抚定天下;王遣命南公,营宅汭土;君庀淮夷,临有江夏。”

其意为,曾侯在追溯他的先祖伯括,即南公。南公适(括)受到天子重用,辅佐文王和武王,完成了攻打殷商的使命,最后安定了天下;周王派遣南公到南方经营疆土,警戒淮夷,监视江夏的异动。

图1 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仔细解读曾侯舆编钟铭文

黄凤春称,“伯适”指的是西周重臣、文王四友之一的南宫适。铭文的意思是,南宫适得到周王重用,辅佐周文王、武王,灭殷平定天下,周王即分封南宫适,到南方营建城址。

将这两段指向南公括的铭文,与史书文献记载相对应,可以推定曾国是西周早期被分封到南方的姬姓侯国。另外还有一件钟的铭文说道,“曾侯乙曰:余稷之玄孙。”稷,为后稷,是周人的祖先。有关曾国姬姓的争议,到此就可以尘埃落定。(图1为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仔细解读曾侯舆编钟铭文)

黄凤春说:“铭文出自曾侯墓,周王分封的是曾国,受封地在今随州地域,也就是史书记载的随国。”

叶家山西周曾侯犺墓一件簋上的铭文“犺乍剌考南公宝尊彝”也可佐证。黄凤春解释,曾侯犺称“南公”为“考”,“考”为对逝去父辈的称谓。曾侯犺就是被封于曾国的南宫适的后代。

“铭文是最有说服力的,有铭文为证,曾随一家、曾即是随,已没有悬念。”黄凤春说,我们的成果发布后,考古、史学界都没有异议。

图2 随大司马献有之行戈图2 随大司马献有之行戈

在湖北随州文峰塔,春秋晚期曾国墓葬中,发现“随大司马戈”。发现该戈属于东周时期,其长21厘米、高15厘米,刃上清晰地刻着“随大司马献有之行戈”的铭文(见图2),是至今所有曾国墓葬群青铜器物发现中,唯一明确记录归属为“随国”的青铜兵器。

据了解,史料对随国有记载,但不见随国铜器出土,却常发现曾国铭文铜器,而曾国在史料上并无记载。特别是1978年曾侯乙墓发现后,引起了学术界对曾、随是否是一国两名还是两个国的“曾随之谜”的大讨论。

至此,延续36年“曾随之谜” 终于破解。

历史背景

编辑

曾侯乙编磬曾侯乙编磬

曾侯乙是周朝开国重臣南宫适之后,建立曾国属于西周王朝经营南方大策略的重要部分,实现了周王朝对江汉地区的有效控制。

曾侯乙的曾国是周王朝正统的代表,自然重视当时贵族教育“六艺”之“乐”,也格外维护当时堪称周朝治国基础的礼乐制度。 曾侯乙墓出土的曾侯乙编钟和曾侯乙编磬等大型礼乐重器,折射了华夏先祖们,曾创造出的辉煌的礼乐文明。

下一篇 钟玉

上一篇 国家一级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