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永华 编辑
刘永华(1970.1-),男,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福建上杭人。1991 年获得厦门大学历史学系历史学学士学位,1994年获得厦门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硕士学位, 2003 年获得加拿大麦吉尔大学( McGill University )东亚系哲学博士学位。著作有Confucian Rituals and Chinese Villagers、《礼仪下乡》等。
中文名:刘永华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70年1月
毕业院校:厦门大学;麦吉尔大学
出生地:福建上杭
职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时间与主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
《仪式文献研究》(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
《法国史学革命:年鉴学派,1929—1989》(第二版)(译著),彼得·伯克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文化贸易》(合译著),包筠雅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马丁·盖尔归来》(第二版)(译著),娜塔莉·泽蒙·戴维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Confucian Rituals and Chinese Villagers: Ritual Change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a Southeastern Chinese Community, 1368-1949. Leiden: Brill, 2013.
《中国社会文化史读本》(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马丁·盖尔归来》(译著),娜塔莉·泽蒙·戴维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法国史学革命:年鉴学派,1929—1989》(译著),彼得·伯克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历史之岛》(合译校),马歇尔·萨林斯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福建宗教史》(合著),陈支平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
论文
2018《排日账与19世纪徽州乡村社会研究——兼谈明清社会史研究的方法与史料》,《学术月刊》,2018年第41期。
2017《清代民众识字问题的再认识》,《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7年第2期。
2017《18世纪以来荷属东印度华人的纪年、认同与多元时间——来自华文铭刻和公案簿的例证》,《全球史评论》,2017年第1期。
2017《签押为证:明清时期画押的源流、类型、文书形态与法律效力》(第一作者),《文史》,2017年第1期。
2016《闽南历史研究的四个视角》,《闽台文化研究》,2016年第1期。
2015《从乡厉到无祀:基于闽西四保的考察》,《民俗研究》,2015年第6期。
2015《小农家庭、土地开发与国际茶市(1838-1901)——晚清徽州婺源程家的个案分析》,《近代史研究》,2015年第4期。
2014《从“排日账”看晚清徽州乡民的活动空间》,《历史研究》,2014年第5期。
2014《宗教仪式、地域社会、历史脉络——婺源县玉坦村2009年11月仙水老爷醮考察报告》(第二作者),《地方文化研究》2014年第4期。
2014《明代匠籍制度下匠户的户籍与应役实态——兼论王朝制度与民众生活的关系》,《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2012 "Daoist Priests and Imperial Sacrifice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The Case of the Imperial Music Office (Shenye Guan), 1379–1743",Late imperial China,Volume 33, Number 1, June 2012。
2011《祭谱与游谱:有关闽西 客家族谱相关仪式的笔记》,《相聚休休亭:傅衣凌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
2011《时间与主义》,《读书》2011年,第7期。
2010《不倦的教诲,不灭的薪火——读<杨国桢教授治史五十年纪念文集>》,《人文国际》第2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
2010《正德癸酉平阳尧庙改制考:平阳尧庙〈三圣庙碑〉解读》,载《民俗曲艺》第167期(2010.3)
2010《赦罪书的诗学与政治:娜塔莉.泽蒙.戴维斯的<楼案中的虚构>》,载《人文国际》创刊号,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
2009 Review of Brigitte Baptandier, The Lady of Linshui: A Chinese Female Cult. Published in The China Journal, no. 62, July 2009
2009 “民间”何在?——从弗里德曼谈到中国宗教研究的一个方法论问题。收入复旦文史专刊之二《“民间”何在,谁之“信仰”》,中华书局,第1-25页。
2008《清初中国东南地区的粮户归宗改革——来自闽南的例证》,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年第4期(第一作者)
2008《〈文化贸易:清代至是国时期四堡的书籍交易〉评介 》,载《历史研究》2008年第4期。
2008《强盗、高僧和死者的“契约意识”》,载《东方早报·书评周刊》2008年10月19日,又载《书评的解剖》(东方早报·上海书评)第四辑,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9年版
2008《 明清时期的神乐观与王朝礼仪——道教与王朝礼仪互动的一个侧面》,《世界宗教研究》第3期,第32-42页。
2008 《明清时期的礼生与王朝礼仪》,《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九卷,第245-257页。
2007 《道教传统、士大夫文化与地方社会:宋明以来闽西四保邹公崇拜研究》,《历史研究》第3期,第72-89页。
2007《风水:一个社会文化史的诠释》,载《读书》2007年第12期。
2006 Village Rituals, Imperial Sacrifices, and Taoist Liturgie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A Study in the Jiwenben (Manuals of Sacrificial Essays) of Sibao, Fujian. 族群、历史与文化亚洲联合论坛:人物与地域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国立中央大学客家学院主办,第237-287页。
2006《 明清时期华南地区的祖先画像崇拜习俗》,《厦大史学》第二辑,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第181-197页。
2005 《明末至民国华南地区的族田与乡村社会——以闽西四保为中心》,《中国经济史研究》第3期,第52-60页。
2004 《墟市、宗族与地方政治——以明代至民国时期闽西四保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第6期,第185-198页。
2004 《亦礼亦俗——晚清至民国闽西四保礼生的初步分析》,《历史人类学学刊》第2卷第2期,第53-82页。
2003 《明清时期闽西四保的乡约》,《历史人类学学刊》第1卷第2期,第21-45页。
2002《 “我们”印第安人与“你们”美国人”》,《读书》第9期,第32-38页。
2000《清代广东“不落家”史料一则》,《民俗研究》2000年第2期。
1998 17至18世纪闽西佃农的抗租、农村社会与乡民文化。《中国经济史研究》第3期,第139-150页。
1998《重利·扬名显亲·中国的资本主义》,《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8年第5期。
1997《评〈乡土之链:明清会馆与社会变迁〉》,载《历史研究》1997年第3期。
1997《十九世纪南洋华人合会试探》,《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7年S1期
1997《中国传统社会基层管理的模式》,《福建学刊》1997年第5期
1995 《关羽崇拜的塑成与民间文化传统》,《厦门大学学报》第2期,第78-84页。
1995《九龙江流域的山区经济与沿海经济》,《中国社会经济史》1995年第2期。
1994 《文化传统的创造与社区的变迁——关于龙岩适中兰盆胜会的考察》,《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第3期,第57-69页。
1993《传统中国的市场与社会结构——对施坚雅中国市场体系理论和宏观区域理论的反思》,《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4期。
1993《宋元以来闽西社会的土客之争与佃农斗争》,《中国社会经济史》1993年第2期。
1991《唐中后期敦煌的家庭变迁和社邑》,《敦煌研究》1991年第3期。
礼仪下乡
作者名称 刘永华
作品时间2019-7-1
《礼仪下乡》是一部由刘永华所著的书籍,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
时间与主义
作者名称 刘永华
作品时间2018-7-18
《时间与主义》是刘永华所著书籍,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仪式文献研究
作者名称 刘永华
作品时间2016-10
《仪式文献研究》是2016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永华。
中国社会文化史读本
作者名称 刘永华
作品时间2011-4-1
《中国社会文化史读本》是201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永华。本书涵盖社会文化史研究的五个主要问题领域:国家认同,神明信仰,宗教仪式,历史记忆,感知、空间及其他。
“明清时期闽西四保的乡约”。2005年获厦门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