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星拱 编辑
王星拱(1888--1949.10.8),字抚五,安徽怀宁人。著名教育家、化学家、哲学家。
中文名:王星拱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888年
逝世日期:1949年
毕业院校: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科学技术学院
出生地:安徽省怀宁县
王星拱
早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科学技术学院。在英国留学期间,曾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反清进步运动,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欧洲支部。1916年获硕士学位回国,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在《新青年》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宣传科学知识,反对宗教迷信。1925年"科学与玄学"论战中,主张"科学万能"。1929年任省立安徽大学校长。后又与王世杰、李四光等一起负责筹建国立武汉大学,任国立武汉大学化学系首任系主任。1933年5月出任国立武汉大学校长,后因得罪战时教育部长陈立夫,1945年7月,王星拱调任中山大学校长。1948年3月,他辞职回到安庆。其间,国民党当局屡次催逼他飞赴台湾,他都不予理睬。1949年10月8日,王星拱在上海病逝,终年61岁。在上海的300多名武大校友不约而同地聚会哀悼;陈毅市长送来了一幅挽联,上书:“一代完人。”遗体后被运回老家,与其妻叶玉芝的遗体合葬于故里。自然科学方面
作为自然科学家,他有着自发的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作为哲学家,他又深受第二代实证主义代表人物马赫的影响,在20世纪20年代的“科玄之争”中,站在“科学派”一边,反对“玄学派”,同时也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相对立。
哲学方面
他在哲学上否认宇宙间有超自然主宰力量,但认为外部物质世界与主观的“精神的我”不痛分开(《科学概论》)。认为科学的构造应以宇宙现象中的因果律为基础,但又认为因果关系只能凭直觉获得。肯定一切事物可知,人的认识是从未知到已知的演进过程,科学可以解决人生观等问题。著作有《科学概论》、《科学与人生观》、《什么是科学方法》、《哲学方法与科学方法》等。
科学概论
作者名称 王星拱
作品时间2008-05-01
《科学概论》是2008年5月1日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星拱。
从1934年6月到1945年7月,王星拱正式担任武大校长11年,时间之长,仅次于李达(14年),他在武大工作并实际主持校务前后长达17年之久,为国立武汉大学招揽贤才、发展学术做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是为武大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是武汉大学最杰出的校长之一。在长期的工作中,王星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主张,提出:“大学的任务,在道德方面要树立国民的表率,在知识方面要探求高深的理论,在技能方面要研究推进社会进步的事业。”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武大于1935年开创了研究生教育,1936年设立农学院,发展成为一所有5个学院15个系及2个研究所的综合性大学。
1937年,抗战爆发。王星拱及时稳妥地做好了迁校准备,使武大在搬迁诸大学中受损最小。国难当头,王星拱多次发表演说,号召抗日,并以教书育人为手段,在教学中灌注抗战的精神,特别强调战争与困难时期的人格教育。
1938年,王星拱率校西迁四川乐山,曾拒绝国民党在校内建立区分部,并保护进步学生,支持学生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武大西迁乐山后,物质匮乏,经费困难,王星拱殚精竭虑,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教学与科研的正常开展,使武大得以继续和发展。他不顾病痛的折磨,跑遍了整个抗战大后方,广揽学者名流。他不问出身、派别,一律兼容并包,往往亲自登门相邀,从而延聘了不少出类拔萃的教授,取得了学术成就。
他长继承蔡元培兼收并蓄、任人惟贤的传统,聘任周鲠生为教务长(后政见不合,撤换为朱光潜),赵师梅为训导长,叶圣陶、方重、张真如、杨端六、陶因、石声汉、愈忽等一大批知名教授、学者为各系主讲。还延请郭沫若、黄炎培等著名爱国民主人士莅校讲演、评论时局武大继30年代跻身“民国五大名校”之后,再次与西南联大、中央大学和浙江大学一道,被并誉为“四大名校”,还赢得了著名科学史家、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博士的高度赞赏。武大“乐山时期”的辉煌,王星拱当居首功。
1947年中山大学不少学生在“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反蒋游行示威中被捕,他多次向广州军政当局据理力争,要求释放被捕的爱国进步学生,遭拒绝后,王星拱愤然离校。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