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元梓 编辑

文革时期北京大学造反派领袖

聂元梓聂元梓

聂元梓(1921年4月5日—2019年8月28日),女,原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党总支书记,“文化大革命”中为北大文化革命委员会主任、北大革委会副主任、北京市革委会副主任、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法庭认定其已构成反革命宣传煽动罪和诬告陷害罪,依法判处她有期徒刑17年,剥夺政治权利4年。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聂元梓

性别:女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21年4月5日

逝世日期:2019年8月28日

人物经历

编辑

青年聂元梓青年聂元梓

聂元梓,生于1921年4月5日,河南省滑县留固镇西尖庄人。1937年为抗日救国,年仅16岁即参加革命。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被选送延安学习和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她在1946年2月被组织派往东北工作,曾担任中共哈尔滨市委理论部长,其间曾赴中央马列学院(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前身)学习。建国后,于1963年调入北京大学,任经济系副主任。1964年调任北大哲学系党总支书记。

聂元梓聂元梓

1966年5月25日,在康生的煽动下,北京大学聂元梓等7人联名贴出了题为《宋硕、陆平、彭佩云在“文化大革命”中究竟干了些什么?》的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攻击北京大学党委和北京市委。经毛主席批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6月1日晚向全国广播了这张大字报。当天,区委召开17级以上干部会议,传达市委会议精神,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有关文件,重点学习“五一六”通知。2日,《人民日报》全文刊登了北大的这张大字报,并配发了《欢呼北大的一张大字报》的评论员文章,号召群众起来彻底摧毁“黑帮”“黑组织”。

1966年6月1日,经毛泽东批准,新华社播发北京大学聂元梓等7人攻击学校党委和北京市委的一张大字报。同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从此“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

1966年12月,南京地区的“造反派”在五台山体育场召开“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誓师大会,北京的聂元梓、蒯大富等人在会上作了煽动性讲话,给已经一发不可收拾的“造反运动”推波助澜。1966年底,“文化大革命”的狂潮由领导机关推向基层,由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蔓延到经济工作的各个部门,致使县以上党政机关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此后,聂元梓当选北大校文革主任,北京市革委会副主任,首都大专院校红卫兵代表大会核心组组长。1969年4月在中共“九大”当选中央候补委员。在这个时期,她和清华大学的蒯大富、北京航空学院的韩爱晶、北京师范大学的谭厚兰、北京地质学院的王大宾等五人多次受到毛主席、周总理以及中央文革小组的接见,因此被称为“文革造反派五大领袖”。

1971年初,聂元梓曾被隔离审查。1973年下放北京新华印刷厂参加劳动。1975年转到北大仪表厂劳动。

文革结束后,聂元梓于1978年4月19日被捕入狱。1983年3月,她被北京市中级法院以反革命宣传煽动罪、诬告陷害罪判刑17年,剥夺政治权利4年。当时,聂元梓已57岁。

1984年6月,聂元梓获准保外就医,1986年10月16日正式获得假释。她是三八式老干部,1953年就被评定行政12级,属于高干级别。根据中央有关政策规定,即便是文革“两案人员”,在判刑出狱后也应该由原单位给予生活出路,但聂元梓却在此后十几年中,一无生活费,二无医药费,三无住房。原来的工作单位,不管是北大,还是北京市都拒绝接收她。据一直帮助照顾聂元梓的她在北大时期的学生刘若女士讲,聂元梓那时曾经借住在朋友一间6平米的小房子里,生活一度困苦到去菜市场捡人家丢弃的菜叶子充饥的程度。

2005年1月,84岁高龄的聂元梓通过朋友帮助,在香港出版了由她口述的《聂元梓回忆录》。不管其观点如何,这应该是文革造反派公开出版的第一本回忆录。第一次有造反派敢于从当事人和亲历者的角度回顾那段历史,因此引起广泛关注。

2017年10月,香港中国文革历史出版社社长、原中央财经学院学生造反派领袖敖本立先生为聂元梓再版了由她本人亲自修订增补的《我在文革漩涡中——聂元梓回忆录》。

2019年8月28日上午10:55,聂元梓在北医三院逝世,享年9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