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平 编辑
陆平(1914年11月15日—2002年11月28日),原名刘志贤,曾用名卢荻。1914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33年2月初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2月底转为中共正式党员。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全国总队部组织部部长、平北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冀察军区、察哈尔军区、华北野战军三纵队政治部主任。1948年后,曾任中共中央华北局青年工作委员会书记,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常委。1952年后曾任中共松江省委常委、黑龙江省委委员。1954年后历任铁道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中共北京市委委员。1975年后先后任七机部(后改为航天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全国政协第六、七届委员会常委。1995年离休。陆平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中文名:陆平
别名:卢荻(曾用名)、刘志贤(原名)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14年11月15日
逝世日期:2002年11月28日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出生地:吉林长春
入党时间:1933年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1921年,陆平一家迁到长春市自强街居住,其就读于长春市自强学校。
1930年2月,陆平初中毕业后,到沈阳东北大学附中文科班读高中。
1933年2月,陆平在吉林市省立第一师范学习期间,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CY),旋即转为中共正式党员,担任共青团吉林市特别支部宣传委员兼西区书记。5月,为躲避敌伪追捕,陆平辗转至北平,后在河北省“革命共济会”任秘书。
1934年8月,陆平化名卢获,以英文100分及中文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文学院教育系。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陆平投身抗日救亡,先后来到济南和太原,担任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全国总队组织部长。
抗战时期的陆平
1938年12月到1940年10月,陆平担任中共晋察冀北方分局青年工作委员会书记。
1941年6月到1943年3月,陆平担任平西地委常委、宣传部长,1945年后任平北地委副书记、书记。
抗战胜利后,陆平转入军队,先是在地方部队冀察军区政治部当主任,后任察哈尔军区政治部主任。随着战争规模扩大,陆平于1947年12月调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政治部主任。1948年12月,陆平调任华北局青委书记。
1949年5月10日,陆平当选为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全国委员会正式委员; 同月,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青工部副部长。 6月,当选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青工部长; 6月15日,担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全国铁道工作委员会书记。 9月20日,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 10月5日,当选为中苏友好协会总会理事。
1950年7月7日,陆平当选为政府铁道部政治部主任。 1954年11月,陆平担任铁道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1957年10月,陆平调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
1960年3月28日,陆平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
1966年,陆平遭“文革”“全国第一张大字报”及“评论员文章”等的诬陷,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并被群众专政。
1975年专政被解除,先后任七机部(后改为航天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全国政协第六、七届委员会常委。
1995年离休。
2002年11月28日,陆平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陆平同志逝世后,胡锦涛、李瑞环、李岚清、曾庆红、王兆国、贺国强、万里、宋平、薄一波、王光英、彭珮云、丁石孙、韩杼滨、任建新、宋健、李贵鲜、胡启立、罗豪才和肖克、杨成武、吕正操、马文瑞、郑天翔、李铁映、王汉斌、孙起孟、钱学森、邓力群等同志以不同方式对其家属表示慰问。
陆平(右一)建国初和夫人石坚、弟弟刘居英合影
对北大的师资培养:
在关于1960年任务的报告中,陆平指出,“建立一支强大的又红又专的师资队伍,是巩固党的领导,建设共产主义大学的一个关键的问题。”为了尽快建立起这支又红又专的师资队伍,陆平认为首先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为广大人民服务的强烈意志,”来克服业务基础差,物质条件差等不利因素,勇往直前;其次是要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认真读书,从书本上学习;另一方面,积极参加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从实践中学习。”努力成为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完全的知识分子”。第三,他强调提倡老中青年教师互相帮助,集体协作精神的重要性,要求“克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喜欢单干、害怕集体生活,不能接受纪律性和组织性等旧习惯”。他还重视青年教师的使用和培养,表扬了成立不久的无线电电子学系:该系教师平均年龄只有26岁,但他们开出了《讯息论》等反映当时最前沿的科技水平的课程,并完成了具有先进水平的自动扫描电离层观测仪、核磁共振波谱仪等科研项目。
1963年4月6日,陆平又在全校教师及有关干部大会上专门做了“关于师资培养问题”的报告。再次明确指出“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和业务水平,是我校提高教学质量和科学水平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希望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经过相当长时期的努力,使我们学校成为具有世界现代科学水平的最先进的大学之一。”在这里他提出了把北大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是教师的见解。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陆平提出了具体建议:一、从工作需要和教师现有业务水平出发,确定业务提高的要求和步骤。对于青年教师,他指出“要加强严格的基本训练,力求把根基打扎实。”并在有经验教师的指导下有步骤有计划地提高教学与科研能力。中年教师则要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培养自己的学术专长,又要学习老教师的经验和指导青年教师,是特别重要的力量。学术造诣深的老年教师,则应充分发挥学术专长,有较多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培养中青年教师和指导研究生工作。二、教师的进修提高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具体工作入手,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循序渐进,要克服和防止贪多、贪大、急于求成,不愿做具体工作等不良情绪。强调教师的业务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教学、科研实践和主要依靠个人努力,并与老教师的指导和集体的互助结合起来。接受指导的教师要尊重有经验的教师,虚心向导师学习;导师则应把培养青年教师做为自己责无旁贷的光荣任务,把自己的学术专长和经验无保留地传授给指导对象,同时严格要求他们。陆平校长还特别强调了在遇到学术上的不同观点时“大家应根据追求真理、服从真理的精神,和百家争鸣的方针进行讨论”,不应一言堂。但如果某些学术问题需要做出决定,而经过讨论意见仍难一致时,“导师有权做决定。”
在北大的干部选拔:
《高校六十条》规定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为了保证建立一支又红又专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北大党委还大抓了干部训练,受训人员包括党支部委员、团支部书记以上的干部,分批分期对全校处在工作一线的干部进行训练,以保证学校中心工作的顺利完成。
除对一线干部训练外,还加强了校级的领导力量。陆平选择任用了哲学家、佛学史家汤用彤教授,爱因斯坦相对论讨论班成员、物理学家周培源教授,历史学家翦伯赞教授,化学家傅鹰教授,理论物理学家王竹溪教授,语言文字学家魏建功教授等做为副校长,协助校长抓教学和科研工作。这些位副校长都是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后来称院士),都有代表性的学术创建,是所在学科的英杰人物,而且都从事高等教育多年,是高教战线的行家里手,由他们协助校长抓教学抓科研其效果是指日可待的。校长选择任用大批著名学者作助手,可见校长贯彻教学为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心,以及知人善任的眼光。
教学方式的改革:
1962年中共中央的“七千人大会”,和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科学工作会议、全国戏剧创作会议等给全国人民以巨大鼓舞。当年全国上下一心想急起直追,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忘记了“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然而“过犹不及”,根据全国反映的情况,1964年2月13日(夏历甲辰年正月初一),毛泽东主席主持召开了教育工作座谈会(通常称“春节座谈会”),参加人员有刘少奇、邓小平、彭真、郭沫若、章士钊、杨秀峰、蒋南翔、陆平等16人,包括了从国家主席、教育部长、科学院院长到北大、清华两校校长。可见中央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会议的主旨是学制要缩短,课程要少而精、减轻师生负担,以利德智体全面发展。陆平校长回校后立即传达贯彻座谈会精神,一时间减轻学生负担,贯彻“少而精”成了学校的主旋律。理科、文科分别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贯彻“少而精”的问题。陆平校长提出总的要求是“态度积极,步骤稳妥,方法对头。”在“理科教学工作经验交流会”上陆平校长谈了课程太重,注入式教学方法等原因造成学生负担过重,要求提高教师水平,实行启发式避免注入式教学,贯彻少而精等。此后全校开展了摆成绩、摆进步、摆经验,找差距、找原因,定措施的“三摆二找一定”活动,使学校活动进入了一个比较正常的新阶段。
在我们家,父亲始终具有一种威严感,每个孩子对父亲说话都不敢过于随意。而母亲一直是我们家善良温柔的象征。母亲遇到什么事都只为父亲想、为孩子想,我们有什么话也敢毫无顾忌地跟母亲讲,有时我们甚至忽略了母亲的感受,敢去和她发脾气。父亲说话声若洪钟,沉浑的中音,让他的话来得格外有力量。父亲的威严并不是从声音中来,而是从他的那种无可动摇的、精神上的坚毅中来,常常让我们觉得无法撼动他,而只能是服从。
父亲不但可以决定我们的事,而且,还参与决定妈妈的事,在母亲的人生经历中,几个关键的事父亲的意见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父亲在我们的眼里就更加威严有力。
父亲一辈子喜欢读书,喜欢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小到大,我们和父亲聊天谈话,从天文地理,到国内外历史事件、人物、故事,很少有父亲不知道的。他经常读马列的、毛主席的以及一些持其他政治观点的中外政治家、哲学家的著作,对一个时期比较有影响的书,或者畅销书,他保持着“找来一读”的兴趣。报纸和文件是他每天必看的。
父亲始终对市场上出现的一些有科技含量的民用新产品保持着“尝鲜”的兴趣。我们家是最早的半导体收音机、黑白电视机、彩色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傻瓜照相机的使用者。为了买到这些东西,一家人颇费周折。记得1959年家里买了第一台国产北京牌黑白电视机,当时,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父亲听说并且看到了这个新的电子产品,执意要买一台回家。当年,一台电视要500元,是我们全家十口人几个月的开销,可是父亲亳不动摇!“文革”前,我们家日子过得紧,历来没有积蓄,为了防备万一,家里总锁着200块钱上下,以备不时之需。父亲先是动用了这笔款,而后紧缩开支,压全家的生活费,经过三四个月的筹备,钱依然不够,于是,又迫不得已向家里的阿姨借了50块钱,总算把这台电视机请回了家!于是赵忠祥憨厚朴实的面孔,沈力俊俏端庄的面容出现在全家人的面前。父亲高兴得不得了,说,这回好了,我们可以在家里看天下事,孩子们的眼界可以打开了。
陆平之女陆莹:
在我们孩子的眼里,“文革”前的父亲,年轻,有知识,有文化。他任铁道部副部长的时候只有40岁,意气风发,敢作敢为。父亲的不少老同学、老同事因为他从“一二·九”运动时就表现出的在重大问题上敢于直言的性格,而呼他为“大炮”。但是,“文革”以后,父亲变得更善于理解别人的痛苦。他对重大问题不轻易向外人表态,每每带着我们去看望的人,大多是身不在重位、命运也不尽顺利的老同志。对于“文革”,特别是“文革”中的揪斗、吊打,父亲几乎从不提起,家人也尽量回避这个话题,因为任何一个细小的话题都可能触发大家的伤感。
父亲晚年头脑一直很清晰,大事小事都很难瞒得过他。父亲对党的历次会议、文件,制定的每一个方针、政策都非常关心,而且有自己的看法。但他毕竟高龄,晚年谈北大的历史,通常原则性强,细节谈得少。
广西医科大附属医院白晓琪:
与陆平同志的初次相遇已过去62年了,但他为了革命不怕牺牲的精神,时刻想着战友而完全不考虑自己的作风,还有他开朗的性格、幽默的谈吐和处理事情的周到,还时常让我回想起。
中国科学院李德仲:
另一件事反映了他的为人品质和作风。那是在他准备就任七机部(航天部)副部长之前。当时中央任命郑天翔同志为部长。这事定了之后,他有些为难,来找我。因为过去他的职务曾比郑天翔高,他很谨慎,想得很深,怕处理不好这种关系。后来我说:“不要紧,我们相处了这么多年,彼此都很清楚。你只要脑子里没有'私'字,你是可以处理好的。”事实证明,他处理得很好。事后我和郑天翔在一起开会时,曾向他提起过这件事。我说:“陆平去你们那里前,当时他有顾虑,怕处理不好关系。”郑天翔说:“他很好啊人品很好,关系处理得也很好,大事小事都跟我商量的。”后来他和郑天翔还成为了很好的朋友。这件事反映了陆平良好的政治品质和为人。
“他一个人默默地来到这个世界,一生做到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原国务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珮云:
“历史是对人最好的鉴定,陆平同志就是一位久经考验、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值得所有人去学习。”
原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
“作为那个特殊时代的北大校长,陆平同志不仅做出了时代的贡献,而且还承受了时代的苦难,但是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北大呕心沥血,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殚精竭虑,这种精神力量必将鼓舞着后来的北大人去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
北京大学新闻网:
“在北大担任领导期间,他重视提高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尊重和爱护知识分子,有力地推进了北大各项事业的发展。”
《人民日报》:
“陆平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是充满了热情与理想的一生。”
李德仲:
我和陆平在平西朝夕相处的两三年时间里,感到他为人正派、耿直、考虑问题周到、办事认真稳妥,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和影响力。
周绍铮 宋德敏 朱作霖 卫宏 杨续先 张永年 张建安 林安娣:
“在近七十年的革命岁月里,他对党和人民革命事业作出了很多贡献。在十年文革中他遭受了无法忍受的凌辱和迫害,然而在政协工作时,他从无半句谈及自己的贡献,更绝口不提文革中身心所受的摧残,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陆平同志从青年时期就坚信社会主义,并终身为之而奋斗。在斗争实践中,他不断提高和加深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并在坎坷的经历中不懈地身体力行。直到陆平同志病危时,仍在关心我国改革开放进展的前景,坚信社会主义一定会在大地上取得最后胜利。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陆平同志给后人留下的是深深的怀念和无比的激励。”
女儿:陆莹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