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新材料学院 编辑
北京大学新材料学院创建于2013年,是一所北大传统、深圳活力的新兴院系。学院致力于 新材料“基因组 ”与清洁能源体系的研发,重点领域包括清洁能源的采集(热电、太阳能电池)、存储(储能和动力电池)与应用(新能源汽车、新型有机光电显示、照明)及通过高通量的材料计算、合成与检测等新材料“基因组 ”技术开展关键材料等研究,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学院以北大深圳研究生院为基地,有教员19人,包括从哈佛大学、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剑桥大学、日本、国内著名高校全职教员10人,和双基地(本部与深圳研究生院)教员7人,兼职(外聘)教员2人。新材料学院与北大化学学院、工学院等学院形成优势互补的紧密合作关系,团队成员承担过多项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并具有丰富的产学研转化经验,以及在项目组织实施、 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特色优势。学院将采用哈佛工学院的学生培养模式,注重从基础到应用的研究,实现前沿领域的交叉学科的培养。
中文名:北京大学新材料学院
外文名:School of Advanced Materials,PKU
简称:北大新材料学院(PKUSAM)
创办时间:2013年
办学性质: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理工
学校特色:211工程985工程
主管部门:教育部
现任领导:邹如强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个
院系设置:材料物理与化学
院庆日:5月4日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西丽镇丽水路2199号北京大学深圳校区G栋
主要奖项:深圳市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工程实验室2018年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14年,北大新材料学院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和申报国家。陆续引进了孟鸿老师(UCLA博士)和王新炜(北大百人,哈佛博士)等高端人才,使学院的一 流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强。
2016年,北京大学新材料学院拟面向全国高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硕士生将采用推免和统考两种方式招收,博士生采用推免直博、硕转博和“申请-考核”制三种方式招收。
研发体系
新材料学院致力于“节能及清洁能源体系”的研发,包括清洁能源的采集(太阳能电池)、存储(储能和动力电池)与应用(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相关研究,以及新型有机光电显示、照明和信息材料的研究,为新能源和节能关键材料和器件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另外,学院围绕节能和清洁能源体系这一核心研究方向,开展原子、能量、信息、生命融合的基础研究,实现新材料、新能源与信息技术的交叉研发和创新。
学院以产业化为科研发展目标,从产业革命的技术瓶颈和科研需求出发,力争成为新能源关键材料基础研究到应用协同创新的枢纽和支撑平台。
实验基地
动力和储能电池与材料研究中心
太阳能电池与材料实验室
有机光电材料及器件实验室
新材料“基因组”实验室
新型真空镀膜工艺与装备实验室
原子层沉积技术实验室
高性能复合材料及器件实验室
办学目标
学院以创建“顶级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办学目标,通过前沿领域的国际合作基础研究、应用领域的产业合作开发、及交叉学科的协同研究开发,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复合型新型人才。学院汇聚了来自哈佛大学、北大、清华等国际知名学府以及全球500强企业的顶级研发和创新的师资团队,并与美国阿贡和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哈佛和斯坦福等国际知名实验室合作,开展联合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
办学特色
北京大学新材料学院
国际化的联合学院--与国际知名学府加州伯克利、斯坦福、哈佛等协商共建联合实验室,联合培养高素质科研人才,共同开展新材料的研发创新和产业化应用。先进的材料制备体系--引进创新团队,建立世界先进的在原子层层面可控的薄膜制备和纳米微米小球的制备技术体系,开发相关的装备和基础原料,为新能源、电子信息和生物医疗产业服务。
产业化为目标的协同研发体系--—将学校的自由创新和国际大公司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相结合,以产业化为目标,与当地企业及研究院紧密合作,形成协同研发体系,共同解决关键材料问题。
师资力量
新材料学院以新材料的设计与理论计算、能源采集、能源存储、能源转换及材料在原子和纳米尺度的可控制备等五大方面为总体发展布局,力争成为新能源材料基础到应用研发创新的枢纽和支撑平台 。
学院以北大深圳研究生院为基地,目前有教员19人,包括从哈佛大学、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剑桥大学、日本、国内著名高校全职教员10人,和双基地(本部与深圳研究生院)教员7人,兼职(外聘)教员2人。新材料学院与北大化学学院、工学院等学院形成优势互补的紧密合作关系,团队成员承担过多项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并具有丰富的产学研转化经验,以及在项目组织实施、 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特色优势。学院将采用哈佛工学院的学生培养模式,注重从基础到应用的研究,实现前沿领域的交叉学科的培养。
培养目标
学院以创建“一 流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办学目标,通过前沿领域的国际合作基础研究、应用领域的产业合作开发、及交叉学科的协同研究开发,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复合型新型人才。学院汇聚了来自哈佛大学、北大、清华等国际知名学府以及全球500强企业的一流研发和创新的师资团队,并与美国阿贡和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哈佛和斯坦福等国际知名实验室合作,开展联合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
发展战略
北大传统,深圳活力。
国际化的师资、优秀的学生和一 流的实验室。
交叉学科融合的基础科学研究。
产业化为目标的协同应用创新。
职务:教授、博导
最高学历:英国斯特莱斯(Strathclyde)大学博士
研究领域:材料基因组、新能源材料
2.孟鸿
职务:教授、博导
最高学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博士
3.陶国华
职务:副教授、博导
最高学历:布朗大学理论化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博士后
4.王新炜
职务:北京大学“百人计划”特聘研究员、博导
最高学历:美国哈佛大学博士
5.李锐
职务:副教授、博导
最高学历:浙江大学材料系博士
6.肖荫果
职务:副教授、博导
最高学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
7.郑家新
职务:副教授、博导
最高学历:北京大学物理学博士
8.吴忠振
职务:副教授、博导
最高学历:哈尔滨工业大学 焊接系 博士
9.丁柏昕
职务:助理教授、博导
最高学历: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博士
10.董成
职务:研究员
最高学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
11.林原
职务:兼职教授
最高学历: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博士
12.杨卢奕
职务:副研究员
最高学历: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博士
13.方岱宁
职务: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最高学历:Technion-Isre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博士
14.吴锋
职务:兼职教授
最高学历:美国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荣誉博士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上一篇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