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弥曼 编辑
张弥曼,1936年4月17日出生于江苏南京,浙江嵊州人。古脊椎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3年张弥曼考入北京地质学院;1960年从前苏联莫斯科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从事古生物研究;1983年出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2年担任国际古生物协会主席;1993年担任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1995年被选为伦敦林奈学会外籍会员;2011年当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6年10月获得“罗美尔-辛普森终身成就奖”;2018年3月23日获得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2018年11月6日,获颁“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019年1月,被评为2018年度十大女性新闻人物。2019年11月18日,获得中国古生物学会终身成就荣誉。张弥曼主要从事比较形态学、古鱼类学、中-新生代地层、古地理学、 古生态学及生物进化论的研究,探讨了东亚真骨鱼类的起源演化和动物地理学提供了化石证据。2018 年3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授予中国古鱼类学家张弥曼,以表彰她对水生脊椎动物向陆生动物演化过程的研究成就。
中文名:张弥曼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南京市
出生日期:1936年04月17日
毕业院校:莫斯科大学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热河生物群》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16年获罗美尔-辛普森终身成就奖2018年获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2018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019年获中国古生物学会终身成就荣誉
籍贯:浙江省嵊州市
张弥曼
1936年4月17日,张弥曼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籍贯浙江省嵊州市。 父亲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任教,在神经生理学领域颇有建树,受到父亲的影响,张弥曼从小对生物、自然科学充满了兴趣,立志长大后成为一名医生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随父母逃难到四川北碚;然后辗转江西,小学教育时辍时续,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受到较持续的教育。1950年,在南通中学读初三下学期 。
1953年,毕业于上海市同济中学,并考入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入学不久,她被选拔留苏 。
1960年,毕业于前苏联莫斯科大学地质系,回国后被分配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1965年,被选送到位于斯德哥尔摩的瑞典国家自然博物馆留学进修,做了一年研究工作(至1966年)。
1980年,再次前往瑞典斯德哥尔摩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攻读博士学位。
1982年,以出色的成绩获斯德哥尔摩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张弥曼获奖
1983年,出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至1990年)。1986年,被聘为研究员及博士研究生导师。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2年,担任国际古生物协会主席(至1996年)。
1993年,担任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至1997年)。
1995年,被选为伦敦林奈学会外籍会员 。
2005年10月,古脊椎动物学会第65届年会上为张弥曼举办的荣誉学术研讨会 。
2011年,当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同年被授予美国芝加哥大学荣誉科学博士学位 。
2015年10月5日,获得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生院荣誉博士学位 。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张弥曼从事比较形态学、古鱼类学、中-新生代地层、古地理学、古生态学及生物进化论研究。对泥盆纪总鳍鱼类、肺鱼和陆生脊椎动物间关系研究的结果,对传统看法提出了疑问,受到国际同行的重视。在中新生代含油地层鱼化石研究中,探明了这一地质时期东亚鱼类区系演替规律,为探讨东亚真骨鱼类起源、演化和动物地理学提供了化石证据,提出对中国东部油田地层时代及沉积环境的看法,在学术上和实际应用上都有一定的价值 。
20世纪70年代中期,张弥曼调查、采集和研究了东北白垩纪中期(距今约一亿年)及渤海沿岸地区新生代始新世(距今约五千万年)以来的含油地层中的鱼类化石,对含油地层的时代和环境提出了与当时通行的观点不同的意见,后来被石油地质专家们采用,为祖国的石油勘探和开发做出了贡献。
20世纪80年代初,正在瑞典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进修的张弥曼,通过复杂、严谨的化石还原技术,研究了云南曲靖杨氏鱼、奇异鱼的结构,大胆指出:它们没有内鼻孔,是一种原始的肺鱼。这一观点挑战了当时的权威学说。她的发现让世界古生物界为之震动,对四足动物起源新一轮的探索由此开启。随着中国云南曲靖陆续发现震动古生物界的泥盆纪、志留纪鱼化石,张弥曼的观点逐渐获得学界认同 。
成果奖励
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来源 |
---|---|---|---|
1983年 | 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 |
| |
1993年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 |
1995年 | 华南泥盆纪鱼化石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
|
论文著作
出版日期 | 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
2012.12 | 《中国古生物志 新乙种第35号 山东及邻区张夏组 寒武系第三统 三叶虫动物群 上、下》 | 周志炎,张弥曼主编 | 科学出版社 |
2012.11 | 《中国古生物志 总号第197册 新乙种第35号 山东及邻区张夏组 2023年7月19日,“张弥曼星”命名暨“张弥曼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在曲靖师范学院举行。 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国际编号为347336号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张弥曼星”。“张弥曼星”国际命名公报认为,张弥曼院士作为中国四足动物起源研究的奠基者,其可持续的工作为早期脊椎动物演化研究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张弥曼是我国著名古生物学家,在早期肉鳍鱼类化石及鱼类登陆过程、中国东部油田地层时代及沉积环境、青藏高原隆起幅度和干旱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奠定了中国古鱼类学研究的国际学术地位 。(人民日报评)
张先生的为人品德和学术造诣都是我们晚辈学习的楷模。(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评) 张弥曼开创性的工作为水生脊椎动物向陆地的演化提供了化石证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颁奖词) 张弥曼是国际上享有盛名的古鱼类学家,她的工作已帮助澄清了生存于四亿年前的海洋里的鱼类和由其演化而来的呼吸空气的陆生动物之间的联系 。(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荣誉学术研讨会) 张弥曼是一位科学探索的开拓者、是在中国古生物与国际同行之间的搭桥人、更是一位具有勇气的带头人 。(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生院教务长诺瓦切克)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词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