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宏 编辑
梅宏,1963年5月出生于贵州省遵义市,计算机软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委员。1980年梅宏17岁时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先后获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1987年硕士毕业后留校工作;1989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攻读计算机软件专业博士;1992年博士毕业后进入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同时在北京大学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副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获得霍英东基金青年教师奖(研究类);1998年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国氏”博士后奖;1999年作为访问科学家,前往美国贝尔实验室学习;200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3年担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软件所所长;2006年担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兼软件所所长;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年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同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4年当选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学会会士;2016年7月担任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8年9月任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2019年7月,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0月20日当选为中国计算机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理事长。梅宏主要从事软件工程和系统软件领域的研究。
中文名:梅宏
外文名:Hong Mei
国籍:中国
出生地:贵州省遵义市
出生日期:1963年05月20日
毕业院校:上海交通大学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籍贯:重庆
发表论文数量:150余篇(截至2019年7月)
性别:男
1978年7月,高中就读于余庆县敖溪中学的梅宏参加余庆县初中数理化竞赛,获总分第二名,物理单科第一名、数学单科第二名 。
1980年9月,17岁时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系计算机应用专业 。
1984年7月,毕业获得学士学位,9月继续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系,就读计算机软件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7年3月,毕业获得硕士学位,之后留校工作,担任助教(-1989年9月)。
1989年9月,进入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师从孙永强教授攻读计算机软件专业博士 。
1992年10月,毕业获得博士学位,之后进入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1994年10月),同时在北京大学任教,先后担任讲师(1992年10月-1994年10月)、副研究员(1994年11月-1997年7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7月-)。
1997年,获得霍英东基金青年教师奖(研究类),1997年中创软件人才奖。
1998年,获得中国博士后基金会“国氏”博士后奖(现中国优秀博士后奖)。
1999年3月,作为访问科学家,前往美国贝尔实验室学习(-2000年4月)。
梅宏
2000年12月,担任负责人的863项目的“软件构件组装技术及工具研究”通过专家组验收,综合评价为A-。
200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2年9月,担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2006年7月)。
2003年9月,担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软件所所长(-2006年7月)。
2004年,获得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2006年7月,担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兼软件所所长。同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2009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为第六届学科评议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组)成员 。
2011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2013年3月,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10月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的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24届会议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
2014年,当选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学会会士(IEEE Fellow) 。
2016年7月,担任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
2018年9月,担任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 。
2018年9月22日,欧洲科学院(AcademiaEuropaea)正式公布了2018年度新增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单正式揭晓,梅宏当选外籍院士 。
2019年7月,担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
2023年9月,完成的“面向网构软件的软件体系结构建模理论、方法及应用”获得2022年度陈嘉庚科学奖信息技术科学奖。
梅宏 报告/演讲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梅宏研究工作主要涉及软件工程及软件开发环境、软件复用及软件构件技术、(分布)对象技术、软件工业化生产技术及支持系统、新型程序设计语言等 。他针对开放网络环境下软件动态适应和在线演化两个核心难题,提出基于微内核的中间件构件化体系结构和基于容器的构件在线组装机制,建立了构件化的软件中间件技术体系与框架。提出基于软件体系结构(SA)的构件化软件开发方法ABC,拓展SA到软件全生命周期,实现了对系统级结构复杂性和一致性的有效控制。
1992年至1999年,作为核心骨干和技术负责人之一参加了杨芙清院士主持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青鸟工程的研究开发。“八五”期间,作为项目集成组长,解决了大量关键技术问题,为这项由全国20多所大学、研究所和企业单位承担的大型科研项目的顺利集成和最终完成做出了突出贡献。“九五”期间,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之一和青鸟软件生产线系统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在第一线组织项目的实施工作,配合杨芙清院士提出的软件生产线技术的思想,提出了青鸟构件模型,制定了青鸟构件技术规范。青鸟系统已产生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了中国国内CASE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软件工程思想和技术的推广 。
承担项目&成果奖励
截至2016年,梅宏承担了数十项国家级科学项目,两次担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科技成果奖励 。
承担项目
时间 | 课题/项目名称(担任职务) | 项目来源 |
---|---|---|
1984.3-1984.7 | 线切割机微机控制系统的实现(已用于工业生产,系统主要实现者) | 本科毕业设计 |
1985.9-1987.5 | 交互式计算机辅助排料系统ICANS(已用于工业生产,系统实现者) | 硕士学位论文 |
1989.9-1992.9 | 函数式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FOPL—设计及实现(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863计划资助) | 博士学位论文 |
1992.12-1995.5 | 集成化软件工程开发环境(CASE)的标准化与实用化(课题主要骨干,技术组成员,JB2系统集成组组长) | 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课题 |
1992.12-1994.6 | 面向对象的智能化软件原型生产技术及系统(技术负责人,协助杨芙清院士主持设计及实现工作) | 863计划课题 |
1993.6-1995.3 | 面向对象的软件过程模型研究(课题负责人) | 博士后基金课题 |
1994.8-1996.4 | 基于复用的面向对象智能化软件生产技术(技术负责人,协助杨芙清院士主持设计及实现工作) | 863计划课题 |
1995.11-1997.11 | 软件工程环境(青鸟CASE)工业化生产技术及系统的研究开发(技术组成员,专题负责人) | 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
1996.1-1998.9 | 对象的说明型形式化语义模型研究(课题负责人) | 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课题 |
1996.1-1998.12 | 基于主动对象模型的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及其支撑系统(第二负责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
1996.8-1998.6 | 基于构件、构架复用的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技术及其系统(课题负责人之一) | 863计划课题 |
1998.2-2000.11 | 软件工程环境(青鸟CASE)工业化生产技术及系统的研究开发(技术组成员、专题负责人) | 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
1998.6-2001.6 | 青鸟软件生产线系统的引进、推广及示范工程(技术负责人) | 云南省人民政府和北京大学省校合作项目 |
1998.12-2000.12 | 软件开发过程自动化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技术负责人) | 教育部重点科技预研项目 |
1998.12-2000.11 | 软件构件组装技术及工具研究(课题负责人) | 863计划课题 |
2000.9-2002.12 | 特征交互及构件组装(课题负责人) | 贝尔实验室合作研究课题 |
2000.9-2002.12 | 面向软件体系结构(SA)的软件构造技术研究(课题负责人) | 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
2001.1-2002.12 | 基于软件体系结构的构件组装技术研究(课题负责人) |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课题 |
2001.1-2002.12 | 软件构件组装技术及理论研究(课题负责人) | 2000年度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 |
2002.1-2004.12 | 面向构件的领域工程技术研究(课题负责人) |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
2002.1-2005.12 | 软件构件组装技术及理论研究(课题负责人)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
2002.1-2003.12 | 面向领域的应用中间件(课题负责人) | 教育部科技研究重大项目 |
2003.1-2006.12 | 软件的特征交互及互操作性的研究(课题负责人) | 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 |
2002.12-2007.8 | Internet环境下基于Agent的软件中间件理论和方法研究(首席科学家)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 |
2003.6-2005.5 | 奥运信息系统模型的研究与建立(课题负责人) |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 |
2006.1-2008.12 | ABC方法中的求精变换技术研究(课题共同负责人) | 自然科学基金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 |
2006.1-2008.12 | 面向网络计算环境的开放软件模型研究(课题负责人) | 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
2006.12-2008.12 | 现代服务业共性服务集成化技术研究(课题负责人)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
成果奖励
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
- | 大型软件开发环境-青鸟系统 | 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 |
1996年 | 大型软件开发环境-青鸟系统 | 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排名9) |
1998年 | 大型软件开发环境-青鸟系统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3) |
2006年 | 基于Internet、以构件库为核心的软件开发平台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2) |
2012年 | 全生命周期软件体系结构建模理论与方法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1) |
学术报告
时间 | 学术报告 | 报告地点 |
---|---|---|
2000.8 | 软件构件技术 | 863第四期“全国计算机高级人才培训班” |
2002.5 | 软件复用和软件构件技术――漫谈及反思 | 南京大学百年校庆世界著名科学家论坛“软件新技术”分会 |
2002.10 | 软件工程现状和进展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50年校庆名家讲座 |
2003.3 | ABC: Architecture-based Component Composition |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Robust Software Construction |
2004.6 | Internet时代的软件技术 | 中科院技术科学部第10次技术科学论坛“信息技术科学” |
2004.9 | ABC: Supporting Software Architectures in the Whole Lifecycle |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Formal Methods |
2005.2 | ABC: Supporting Software Architectures in the Whole Lifecycle | The 3rd Workshop on Programmable Structured Documents |
2006.2 | 基于体系结构、面向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ABC | 中科院信息技术科学部第19次技术科学论坛“软件技术” |
人才培养
梅宏认为:大学最重要的产出是人才,要以学生为本。科研固然非常重要,但任何科学成果都有过时的时候,只有人才的培养才是持久的。北京大学之所以成为北京大学,不仅在于有一批优秀的科研成果,更在于北京大学培养了一批杰出的人才,为社会各界做出贡献,是他们铸就了北京大学的辉煌 。
2006年,梅宏出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以后,在学院学科布局、人才引进、教学培养体系、创新性科研、学生服务保证与组织管理等方面都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 。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
1994年 | 北京大学青年教师“安泰奖” |
1995年 | 国家“八五”科技攻关电子行业先进个人 |
1996年 | 北京大学青年教师“安泰项目奖” |
1997年 | 北京大学“大众奖教金”特等奖 |
1997年 | 霍英东基金青年教师奖(研究类) |
1997年 | 中创软件人才奖 |
1998年 | 中国博士后基金会“国氏”博士后奖(现更名为中国优秀博士后奖) |
2000年 |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2001年 | 北京大学“杨王院士奖” |
2004年 | 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
2005年 | 全国优秀博士后表彰大会表彰 |
2015年 | IEEE计算机分会技术成就奖(Computer Society Technical Achievement Awards) |
2022年 | 2022年度陈嘉庚科学奖信息技术科学奖 |
2024年 | “中国软件产业40年功勋人物” |
组织机构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98-2000 | 863计划306主题软件重大项目监理 |
2000-2004 | 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
2001-2006 | 863计划“十五”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主题专家组成员 |
2002-2005 | 中国电子学会IFIP工作委员会委员 |
2004-2007 | 第十届、十一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算机学科专家评审组成员 |
2006- | 863计划“十一五”信息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 |
2024年1月 | 中电数据科学与智能工程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
- | 信息产业部软件构件技术标准工作组组长 |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软件工程分会理事长 | |
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软件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 |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科第4、第5届评议组秘书 | |
贝尔实验室中国基础科学研究院顾问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 | |
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 | |
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 | |
中国共创软件联盟理事 | |
《中国科学F辑(信息科学)》编委 | |
《软件学报》编委 | |
《电子学报》编委 | |
《自然科学进展》编委 | |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编委 | |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编委 | |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编委 |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eb Services Research》编委 | |
《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Software in China》编委 | |
中国科学院学部第七届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委员 | |
2024年6月 | 江西省数字政府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
学术会议任职
TOOLS’97 ASIA、TOOLS’98 ASIA、TOOLS’99 ASIA程序委员会委员(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chnology of Object-Oriented Languages)
IFIP WCC2000/ICS2000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论文评审人及分会主席(2000.8,北京)
the 25th Anniversary Annual International Computer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s Conference (COMPSAC 2001)程序委员会委员(2001.10,Chicago)
the 8th Asia-Pacific Software Engineering Conference(APSEC2001)程序委员会委员(2001.12,澳门)
IFIP WCC2000/ICEUT国际会议IFIP/ACM/IEEE Panel: Computing Curricula 2001的Panelist(2000.8,北京)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ormal Engineering Methods (ICFEM2002) 程序委员会委员(September 24-27, 2002,上海)
The 26th Anniversary Annual International Computer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s Conference (COMPSAC 2002)程序委员会委员(2002. 8,Oxford, UK)
The ICSM 2002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Maintenance) 程序委员会委员 (2002. 10, Montréal, Canada)
HASE 2002 (Seventh IEEE International High-Assurance Systems Engineering Symposium) 程序委员会委员 (2002.10,Tokyo, Japan)
2001年8月“全国软件技术与软件产业研讨会”程序委员会主席,大连
2002年11月“全国软件与应用学术会议(NASAC2002)”程序委员会主席,北京
The WRSC 2003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Robust Software Construction) 特邀报告人 (2003. 2. 28-3. 2, Hayama, Kanagawa, Japan)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Quality Software(QSIC 2003)程序委员会委员(Dallas, Texas, USA, November 6 - 7, 2003)
The ICSM 2003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Maintenance) 程序委员会委员 (2003. 9. 22-26, Amsterdam, The Netherlands)
2003年11月14-15 “全国软件与应用学术会议(NASAC2003)”程序委员会主席,上海
The SPLC2004 (The Third Software Product Line Conference) 程序委员会委员 (August 30-September 2, 2004, Boston, Massachusetts)
The ICSM 2004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Maintenance) 程序委员会委员 (2004. 9. 11-17, Chicago Illinois, USA)
The SEFM2004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Formal Methods )特邀报告人(28-30 Sept. 2004, Beijing, China)
The PSD 2005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Programmable Structured Documents) 特邀报告人(January 26 – 28, 2005, Yokohama, Japan)
APWeb05 (The Seventh Asia Pacific Web Conference)程序委员会委员(March 29 - April 1, 2005, Shanghai, China)
The ICSM 2005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Maintenance) 程序委员会委员(Budapest, Hungary, Sept 25-30, 2005)
The QSIC 2005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Quality Software)程序委员会委员(Melbourne, Australia, September 19-21, 2005)
The GPCE'05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erative Programming and Component Engineering) 程序委员会委员(Sep 29 - Oct 1, 2005, Tallinn, Estonia)
The MoDELS2005/UML (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l Driven Engineering Languages and Systems)程序委员会委员(Jamaica, 2-7 October, 2005)
The COMPSAC 2005 (the 29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mputer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s Conference) 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 (Edinburgh, UK, 26-28 July 2005)
The SEKE 2006 (the 1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 ) 程序委员会委员 (San Francisco Bay, USA, July 5-7, 2006)
The ICWS 2006 (the 2006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Services ) 程序委员会委员 (September 18-22, 2006, Chicago, USA)
The COMPSAC 2006 (the 30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mputer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s Conference) 程序委员会委员 (Chicago, USA, September 18-21, 2006)
The ICSM 2006 (the 22n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Maintenance) 程序委员会委员(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USA, Sept 24-27, 2006)
The QSIC 2006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Quality Software)程序委员会主席(Beijing, China, Oct 26-28, 2006)
梅宏在基于构件的软件复用及其标准化方面的杰出贡献 。( IEEE计算机分会技术成就奖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