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杰 编辑
乔杰,1964年1月2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安达市,生殖医学专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总工会第八届女职工委员会顾问。1987年,乔杰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获临床医学博士学位。2002年,在斯坦福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01年6月,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教授;2000年10月至2018年7月,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及生殖医学中心主任。2003年9月至2012年5月,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委副书记;2008年2月至2014年2月,兼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工会主席;2012年5月,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任医学部常务副主任;2021年4月至2021年5月,任医学部主任。2021年5月,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主要从事妇产及生殖健康相关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
中文名:乔杰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黑龙江省安达市
出生日期:1964年01月02日
毕业院校:北京医科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乔杰
1981年9月—1987年7月,乔杰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学习并获学士学位。1987年9月—1990年7月,于北医大第三医院妇产科学习,获医学硕士学位。
1993年9月—1996年8月,于北医大第三医院妇产科学习,获博士学位。
2002年9月—2003年8月,在Stanford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USA. 进行博士后研究。
1990年8月—1992年11月 ,担任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住院医师。
1992年12月—1997年9月 ,担任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
1996年9月—1997年3月 及1997年10月—1997年11月,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Queen Mary Hospital)妇产科担任访问学者并获香港临时注册医师资格。
1997年10月—2001年5月,于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2001年6月起,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教授。
2000年10月—2018年7月,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主任。
2003年3月—2018年7月,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
2003年3月—2012年5月,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委副书记。
2012年5月-2023年3月,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
2020年4月—2021年4月,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常务副主任。
2021年4月起,任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5月起,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 ,后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 5月5日,任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副会长。 5月30日,当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0月16日,《中国医学人文》杂志如期召开了第三届编委会成立大会,乔杰参会并担任副总编辑。
2021年12月,任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临床医学分委员会召集人(兼)。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乔杰一直从事妇产科及生殖健康相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从遗传学、表观遗传学角度对人类早期胚胎发育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基础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临床上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揭示疑难不孕症发病机制,优化辅助生殖技术方法,提高疑难不孕患者治疗成功率。以生殖调控相关的基础研究和不孕症相关疾病发病机制及诊疗新技术的研发为核心,在揭示人类配子、胚胎、原始生殖细胞发育过程的遗传和表观遗传调控规律、创建新型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系和提高疑难不孕患者治疗成功率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科研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
1 | 雌性生育力维持调节机制研究及生殖资源库建立 | 科技部973计划首席 |
2 | 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及防治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3 | 应用代谢组学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4 | 女性生殖细胞发育与生殖遗传疾病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 |
5 | 人卵泡体内及体外生长发育的基因表达谱及调控机制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6 | LHR和EGFR信号传导通路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卵泡发育障碍中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7 | PCOS患者脂代谢异常的相关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
8 | PCOS患者发病的遗传机制的DNA微阵列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
9 |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遗传机制的探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10 | Leptin与PCOS发病相关关系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
11 | 生殖内分泌与辅助生殖相关研究 |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
12 | 中国不孕不育流行病学调研 | 卫生部调研项目 |
13 | 辅助生育技术诊疗常规和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应用 | 卫生部公益项目 |
14 | 北京市已婚育龄妇女生育力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 |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联合攻关项目 |
15 |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精子库相关技术规范修订 | 卫生部科教司项目 |
16 | 北京市辅助生育技术管理规范的制定 | 北京市管理专项基金 |
17 | CD36基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
18 | 不同疾病状态蛋白表达异常的相关研究 |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
19 | 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 |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 |
20 | PCOS不同疾病状态表达异常的相关研究 | 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 |
21 |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教育部青年教师奖基金 |
22 | 利用小鼠模型及人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系评价磷酸二酯酶(PDE)3抑制剂作为潜在避孕药物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医学优先发展领域 |
23 | 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胰岛素抵抗发病机制的研究 |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
24 | 建立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疾病多能型干细胞系及雌性生殖细胞定向分化的研究 | 台大医学院合作建设项目 |
学术论著
第一或通讯作者SCI文章目录
1. Qiao J, Yeung WSB, Yao YQ, Ho PC. The effects of follicular fluid from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indications for IVF treatment on the binding of human spermatozoa to the zona pellucida. Hum Reprod (1998), 13(1)128—131.
2. Zhen XM, Qiao J*, Li R, Wang LN, Liu P. The clinical analysis of poor ovarian response in in—vitro—fertilization embryo—transfer among Chinese couples. J Assist Reprod Genet (2008), 25:17—22.
3. Wang L, Qiao J*, Liu P, Lian Y. Effect of l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 cycles on clinical outcomes of frozen thawed embryo transfer in Chinese women. J Assist Reprod Genet (2008), 25:229—233.
4. Qiao J*, Wang L, Li R, Zhang X. Microarray evaluation of endometrial receptivity in Chinese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Reprod Biomed Online (2008), 17: 425—435.
5. Ma C, Qiao J*, Liu P, Chen G. Ovarian suppression treatment prior to in—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n Chinese women with stage III or IV endometriosis. Int J Gynaecol Obstet (2008), 100:167—70.
6. Li R, Qiao J*, Wang L, Zhen X, Lu Y. Serum progesterone concentration on day of HCG administration and IVF outcome. Reprod Biomed Online (2008), 16:627—631.
7. Li HZ. Chen XN, Qiao J*. Letrozole as primary therapy for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in young women. Int J Gynaecol Obstet (2008), 100:10—12.
8. Yan LY, Qiao J*, Chen Y, Huang J, Liu P, Sun QY. Appl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to human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Fertil Steril (2009), 92: 1492—1495.
9. Chen Y, Zhao S, Qiao J*, Liu P, Lian Y, Zheng X. Expression of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15 in human oocyte and cumulus granulosa cells primed with recombinant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ollowed by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Fertil Steril (2009), 92:2045—2046.
10. Chen Y, Qiao J*, Yan LY, Huang S, Zhao PL, Yan J. Selective impairment in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 and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hosphorylation: comparisons with the hyperandrogenic and the hyperinsulinemic rats. Fertil Steril (2009), 92:1447—1455.
著作译作
一、主编
主编 | 书名 | 出版社 |
---|---|---|
乔杰 | 《生殖医学临床诊疗常规》(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教材)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李蓉、乔杰 | 《生殖内分泌疾病诊断与治疗》 | 北京大学医学部出版社 |
杨菁、张蔚、乔杰、孙莹璞 | 《新编妇产科实习医生手册》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马彩虹、乔杰 | 《生殖医学微创手术学》 | 北京大学医学部出版社 |
李力、乔杰 | 《实用生殖医学》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乔杰 | 《多囊卵巢综合征》 |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乔杰 |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 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 |
乔杰 | 《生殖医学临床新进展》 | 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 |
乔杰 | 《生殖工程学》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乔杰 | 《妇产科教学案例选编》 | 北京大学医学部出版社 |
乔杰 | 《不孕症与试管婴儿》 | 北京大学医学部出版社 |
副主编及参编的不列出 |
二、主译
主译 | 书名 | 出版社 |
---|---|---|
乔杰 | 《不孕症》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乔杰、杨孜 | 《卵巢和子宫癌》 |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乔杰 | 《临床生殖医学与手术》 | 北京大学医学部出版社 |
乔杰 | 《奈特妇产科彩色图谱》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科研成果
根据2020年9月北京大学医学部官网显示,乔杰的研究成果连续入选2014、2015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
获奖时间 | 获奖项目 | 奖项名称 |
---|---|---|
2017 | 配子胚胎发育研究与生育力改善新方法的应用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2016 | 女性生殖细胞成熟及发育潜能的机制研究 | 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
2015 | 卵母细胞成熟与胚胎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2011 | 不孕症病因及治疗方法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2009 | 人类辅助生殖和精子库的关键技术及其在生殖健康中的应用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人才培养
培养综述
乔杰多年来承担北大、北大医学部、北医三院等多专业、多层面教学及全国继续教育工作,授课内容包括妇产科学、生殖医学、不孕症等,授课对象包括医学本科生、研究生、全国各地的医学学科骨干和妇产科专业医生等。
教育获奖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授予单位 |
---|---|---|
1998年 | 北京市北京高校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三等奖 | 北京市教委 |
2000年 | 北京市北京高校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 北京市教委 |
2002年 | 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奖” | 教育部 |
2008年 | 高校科学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 教育部 |
2010年 | 创新团队奖 | 教育部 |
2013年 | 年度北京市“优秀教师” | 北京市教委 |
2014年 | 中国侨界贡献—创新团队 | |
2017年 | 优秀学科带头人 |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2017年 |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北京市教委 |
荣誉表彰
时间 | 名称 | 授予单位 |
---|---|---|
2008年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2009年 | 五洲女子科技奖“临床医学科研创新奖” | 中国女医师协会 |
2010年 |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名单 |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
2011年 | 何梁何利基金科技与技术进步奖 | 何梁何利基金 |
2012年 | 年度“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 |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
2013年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
2014年 | 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成就奖 | 科学技术部、药明康德 |
2015年 | 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2015年 | 第八届中华人口奖科学技术奖 | 中共中央宣传部 |
2016年 | 全国杰出科技人才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2016年 | 优秀医院院长 | 中国医院协会 |
2016年 |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2016年 | 中国医学科学家奖 | 中国医学科学院 |
2017年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2017年 | 中源协和生命医学成就奖 | 中源协和、中国科学院大学 |
2018年 | 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 中华医学会 |
2018年 | 第十一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 | 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奖励委员会 |
2020 | 外籍荣誉院士 | 美国人文与科学院 |
2020年 |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 |
2020年 |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 |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
2020年 | 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2022年 |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 |
2023年 | 树兰医学奖 | 树森兰娟院士人才基金 |
2023年 | 女性科技创新先锋人物 | 2023女性科技创新先锋论坛 |
2024年 | 第八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赤道几内亚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国际
时间 | 职务 |
---|---|
2016— | 国际生育学会联合会科学委员会(IFFS)董事会成员兼地方理事会主席 |
2012—2013 | 全球华人生殖医学联合会主席 |
2011—2013 | 美国生殖医学会主席 |
国内
时间 | 职务 |
---|---|
2024— | 全国总工会第八届女职工委员会顾问 |
2021—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
2021— | 中华医学会副会长 |
2020— | 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 |
2020— | 国家卫生健康委第二届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顾问 |
2020— |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 |
2019— | 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委员 |
2019— | 国家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委员 |
2018— |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
2018— | 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 |
2018— | 中国女医师协会会长 |
2018— |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生殖健康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
2018— | 中国医师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
2016— |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生物与医学学部委员 |
2016— | 中科院动物所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六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
2016— | 国际生育学会联合会科学委员会(IFFS)董事会成员兼地方理事会主席 |
2015— | 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
2015— | 生殖健康和中西医研究所所长 |
2015— | 国家妇产科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
2012—2015 | 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
2012— | 北京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
2012— | 世界高雄激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学会委员 |
2011— | 教育部辅助生殖重点实验室主任 |
2011— | 北京生殖内分泌和辅助生殖重点实验室主任 |
2008— | 卫生部辅助生殖技术培训基地主任 |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教科卫体委员会委员 |
期刊
职务 | 姓名 |
---|---|
2018— | 《NEJM医学前沿顾问》顾问 |
2018— | 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 (中文版)主编 |
2015— |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主编 |
2012— | 《生殖与避孕杂志》主编 |
2011— | Journal of Reproductive Biology and Endocrinology编委 |
2010— | Journal of Seminars in Reproductive Medicine编委 |
2010— | 《亚洲男科杂志》编委 |
乔杰一直从事妇产及生殖健康相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从生命源头守护人民健康,在不孕症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阻断等方面展开工作,显著提高了辅助生殖治疗成功率。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考验中,她更是冲锋在当时疫情最为严重的武汉,践行了自己的初心和承诺。作为辅助生殖领域的引领者,她一直深耕生殖医学临床与基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揭开了一个又一个人类胚胎发育的“黑匣子”。 (央视网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