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龙翔 编辑

前北京大学校长

张龙翔张龙翔

张龙翔(1916年3月19日—1996年10月24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人,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家,教育家,北京大学前校长。张龙翔于1933年升入沪江大学化学系;1934年插班转入清华大学化学系学习;1937年从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1938年考取岭南大学化学系研究生;1939年应聘到昆明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担任研究助理,同年考取中英庚款公费留学;1940年改派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生物化学系学习;1942年获得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后前往美国耶鲁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44年应聘到重庆桐油研究所担任研究员;1946年受聘到北京大学化学系担任教授;1950年担任北京大学代秘书长;1951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3年担任北京大学生物学系副系主任;1956年担任北京大学科学研究处处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至1966年担任北京大学自然科学处处长;1978年至1981年担任北京大学副校长;1981年至1984年担任北京大学校长;1996年10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张龙翔先后从事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胰蛋白酶自溶过程中化学结构变化和酶活性关系的研究。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张龙翔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

出生日期:1916年3月19日

逝世日期:1996年10月24日

毕业院校: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81年至1984年担任北京大学校长

性别:男

政治面貌:民盟盟员;中共党员

人物生平

编辑

张龙翔

1916年3月19日,张龙翔出生于浙江省兴(现湖州)南浔镇。

1930年,考入上海沪江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

1933年,高中毕业后升入沪江大学(现上海理工大学)化学系学习 。

1934年,插班转入清华大学化学系学习。

1937年,从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

1938年,考取岭南大学化学系研究生。

1939年,应聘到昆明清华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农业研究所担任研究助理;同年,考取中英庚款公费留学,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未能成行。

1940年,改派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生物化学系学习,从事致癌多环芳烃代谢作用的研究。

1942年,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毕业,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前往美国耶鲁大学化学系,在生物有机化学家安德森(R.J.Anderson)指导下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进行结核杆菌脂质化学的研究。

1944年,应聘到重庆桐油研究所担任研究员。

1946年,受聘到北京大学化学系担任教授。

1950年,担任北京大学代秘书长。

1951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52年,由于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张龙翔教授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三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1953年,担任北京大学生物学系副系主任。

1956年,担任北京大学科学研究处处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

1960年—1966年,担任北京大学自然科学处处长。

1978年,担任北京大学教育革命部部长的张龙翔被委派担任“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748工程)会战组”组长 。

1978年—1981年,担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

1981年5月—1984年3月,担任北京大学校长。

1996年10月2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

主要成就

编辑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张龙翔专于生物化学,从事致癌芳香烃代谢作用、结核菌脂质、葡萄糖脂肪酸脂、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并通过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研究动物的亲缘关系,提出了大熊猫应在食肉目中划为独立一科的见解。1958年他领导生化教研室师生成功完成八肽(催产素)的化学合成。1985年在对胰蛋白酶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基础上,又开始了胰蛋白酶的分子设计与蛋白质工程的研究,这项研究成为国家高技术发展“863”计划中生物技术领域中的一项专题研究 。

    人才培养

  • 学科建设

    在张龙翔的领导下,北京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批生物化学硕士点和博士点 。

  • 教学建设

    1954年,张龙翔与沈同教授一起开始筹建生物化学教研室,并于1956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全国首先正式成立了北京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 。

  • 课程建设

    张龙翔与沈同教授一起制定了生化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和主要专业课的教学大纲。张龙翔先后开设了《生物化学》《蛋白质化学》《酶学和生物化学大实验》等课程 。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2016年

    上海理工大学杰出校友

    上海理工大学

  • 社会任职

    编辑

    时间

    担任职务

    1979年5月—1990年8月

    中国生物化学会(现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一至三届副理事长

    1980年

    国务院自然科学奖评审委员会委员

    1981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物学科评议组副组长

    1981年—1990年

    中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选项目(China U.S.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CUSBEA)中方主席

    1982年

    北京生物化学会第一至第三届理事长

    1984年

    《生物化学杂志》常务编委

    1985年

    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考选委员会委员及学务委员会委员

    1986年—1992年

    中英友好奖学金资格审查委员会副主任

    1987年—1990年

    国家发展高技术“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蛋白质工程主题评审委员

    1989年

    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第四次国际自然科学奖生命科学学部评审组成员

    1990年8月—1993年8月

    中国生物化学会第五届理事长

    1991年—1993年

    “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评估员

    1993年—1996年

    “海外及归国中国生物学者生命科学暨生物技术讨论会”主席和名誉主席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人物评价

    编辑
    张龙翔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和生物学科发展均做出了重要贡献 。(上海理工大学校友网评)

    张龙翔是一位敬业、开拓和务实的好导师、好领导、好校长。先生为人朴实,不尚慷慨激昂的言词。他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终生致力于科学和教育事业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朱圣庚教授评)

    张龙翔在北京大学任职期间,大力支持胰岛素合成和“七四八工程”,为中国的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北京大学校史馆评)

    张龙翔热爱祖国,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作风正派,坚持原则,治学严谨,谦虚谨慎,克己奉公,平易近人,待人宽厚。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参加北京大学的各项改革活动,将他的一生奉献给北京大学和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北京大学新闻网评)

    后世纪念

    编辑
  • 张龙翔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

    2016年3月19日上午,纪念张龙翔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暨“生命科学学院张龙翔基金”捐赠仪式在北京大学金光生命科学大楼一层邓祐才报告厅举行。会议由生命科学学院校友会会长许崇任主持。七位张龙翔先生家人,北京大学副校长王杰、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小龙、北大方正集团党委书记韦俊民、北京大学校史馆馆长马建钧、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赵文莉、广东双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杰鹏等,北京大学王学珍、陈堃銶、陈守良、贾弘禔、黄文一等老教授老干部,以及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吴虹、院党委书记柴真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座谈会 。

  • 捐赠文物

    2018年1月30日,前北京大学校长张龙翔长子张元凯先生(1970届技术物理系校友)携夫人戴未英女士(1970届物理学系校友),再次向档案馆、校史馆捐赠了张龙翔校长的教案、日记、手稿、书信、文摘卡片、聘书等40余件校史文物及部分校史资料复印件 。

  • 下一篇 刘廷琛

    上一篇 朱益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