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 编辑

北宋诗人、官员

梅尧臣梅尧臣

梅尧臣(1002年-1060年), 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祖籍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北宋诗人、官员。给事中梅询的侄子。

梅尧臣自幼便跟叔父梅询宦学于各地。天圣六年(1028年),以叔父梅询荫补太庙斋郎,历任河南、河阳主薄,德光、建德、襄城县令,监湖州盐税。庆历八年(1048年)为国子博士。皇佑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与钱惟演欧阳修是至交好友,经欧阳修举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佑五年(1060年)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是宋代重要的诗人,他的诗歌与欧阳修的古文、蔡襄的书法代表了庆历、嘉祐年间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是嘉祐文明在文艺上的集中体现。 他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其诗风格“闲肆平淡,涵演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有“宋诗开山祖师”之称,对宋代诗风转变影响很大。 梅尧臣给后世留下了很多著作,其诗文被编为《宛陵集》60卷,收录于《四库全书》。其他尚有《唐载记》26卷、《毛诗小传》20卷、《孙子注》13篇、《续金针诗格》1卷等。

基本信息

编辑

别名:宛陵先生、梅直讲、梅都官

字:圣俞

所处时代:北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宣州宣城

出生日期:1002年5月31日

逝世日期:1060年5月27日

主要成就:“宋诗开山祖师”

主要作品:《宛陵集》

本名:梅尧臣

官职:尚书都官员外郎

典故:上竿鱼

人物生平

编辑

仕途坎坷

梅尧臣像

宋真宗咸平五年四月十七日(1002年5月31日 ),梅尧臣出生于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为宣城梅氏第四世孙。先世本为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其高祖父梅远于唐天祐年间(904年左右)被宁国军节度使王茂章辟为宣城掾,后因战乱不能回乡,遂定居于宣州。

梅尧臣出身农家,幼时家贫,但他酷爱读书。十六岁时,梅尧臣参与乡试,但未被录取。之后,由于家庭无力继续供其再次攻读,梅尧臣便跟随叔父梅询到河南洛阳,以恩荫补任太庙斋郎,后历任桐城、河南、河阳三县的主簿。

在河南任职时,梅尧臣深受当时著名的诗人、西京留守钱惟演的赞赏,二人成为忘年交。凭借钱惟演的提携,梅尧臣还结交了欧阳修等青年文士。

此后,梅尧臣曾以德兴县令之职兼知建德、襄城两县,并监湖州税。又任签书忠武军、镇安军节度判官及监永丰仓等地方官。 因朝臣屡次推荐,他于皇祐三年(1051年)得宋仁宗召试,获赐同进士出身。

皇祐四年(1052年),梅尧臣以太常博士之职担任献官 。此年,他或曾参与纂修《太常因革礼》 。旋即任监永济仓。

南归游历

皇祐五年(1053年)六月,梅尧臣编次林逋所著《和靖先生诗集》,并为之作序。 同年冬,扶嫡母束氏灵柩南归。

至和元年(1054年),在宣城居丧的梅尧臣研读医药书籍,常为邻里农民治病。此后,他曾至扬州及京师汴京等地。

不登权门

梅尧臣半身像 梅尧臣半身像

嘉祐元年(1056年),翰林学士赵概、欧阳修等人上疏举荐梅尧臣。次年,梅尧臣被任命为屯田员外郎,充任《唐书》编修官及国子监直讲。同年,欧阳修等权知贡举,梅尧臣充任点检试卷官。

梅尧臣在京任职,足迹“不登权门”,即使对于当时官拜京兆尹的好友欧阳修,他也不愿前往其家。 此时欧阳修、江休复、吴中复等常来访晤。嘉祐二年(1057年),因郊祀加恩,梅尧臣晋升为尚书都官员外郎,故有“梅都官”之称。

染病长逝

梅尧臣曾上奏自著的《唐载纪》二十六卷,对旧史的缺漏错误多有补正,仁宗遂命其参与修撰《新唐书》。

嘉祐五年(1060年),汴京爆发疫病。四月十七日,梅尧臣不幸感染此病。同月二十五日(1060年5月27日) ,梅尧臣病逝于汴京,享年五十九岁。

此时《新唐书》已修成,但梅尧臣还未来得及奏呈仁宗便已去世。仁宗为了酬答他的功绩,特将他的一个儿子起用为官。 同年七月九日,欧阳修等公祭梅尧臣于汴京,欧阳修及刘敞等各自撰有祭文。

主要影响

编辑

文学

梅尧臣在宋代诗坛具有很高的地位,他在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方面均有建树,对后代影响较大。在当时,他和苏舜钦齐名,被合称为“苏梅”;与欧阳修同为北宋诗歌革新运动的推动者,并称“欧梅”。他积极支持欧阳修的古文运动,欧阳修曾自以为诗不及梅尧臣。陆游在《梅圣俞别集序》中,曾举欧阳修文、蔡襄书、梅尧臣诗“三者鼎立,各自名家”。

诗歌

诗歌理论

梅尧臣苏州石刻像 梅尧臣苏州石刻像

梅尧臣对唐末宋初雕章琢句、徒具空言的诗风极为不满,主张诗歌创作必须“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在艺术上,梅尧臣强调诗歌要形象、含蓄、平淡,主张“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引)、“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自称“不书儿女书,不作风月诗。唯有先王法,好丑无使疑”(《寄滁州欧阳永叔》)。

诗歌创作

梅尧臣的创作实践与其创作主张是一致的。在诗歌创作中,他一反西昆体诗风,常以质朴平淡的诗句抒怀言志,反映社会现实。其时宋与辽、夏的摩擦、战争不断,他的《故原战》《襄城对雪》等诗表现出诗人对战事的关切,对宋军失利的痛心。其《田家》《陶者》《田家语》《汝坟贫女》《小村》《送王介甫知昆陵》等诗,揭露沉重的徭役、赋税带给农民的灾难。他的《闻欧阳永叔谪夷陵》《闻尹师鲁谪富水》《猛虎行》等诗,或直抒其愤,或托喻以讽,表明自己对范仲淹的支持。

梅尧臣的诗歌以风格平淡、意境含蓄为基本艺术特征。欧阳修谓其“初喜为清丽,间肆平淡,久则涵演深远,间亦琢刻以出怪巧,然气完力余,益老以劲”(《梅圣俞墓志铭》),张嵲谓“圣俞诗长于叙事,雄健不足,而雅淡有余”(《读梅圣俞诗》)。其《鲁山山行》诗“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描画秋山荒幽静的情景,恬淡有致,历来为人称赞。其余如“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东溪》)、“不上楼来知几日,满城无算柳梢黄”(《考试毕登铨楼》)、“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均为意新语工的写景佳句,开宋诗以新颖工巧取胜的途径。 欧阳修称梅诗“譬如妖韶女,老自有余态。”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称之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后村诗话》)。龚啸说他“去浮靡之习,超然于昆体极弊之际,存古淡之道,卓然于诸大家未起之先”(《宛陵先生集附录》),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称“圣俞诗工于平淡,自成一家”。

梅尧臣的诗也有雄奇、怪巧的一面,如《黄河》《梦登河汉》,雄浑壮丽,不同于他多数诗的风格。由于他作诗受韩愈、孟郊的影响较大,艺术上有过分议论化、散文化的倾向,有时语言过于粗率无文、枯淡无味,但瑕不掩瑜。

文章

梅尧臣亦能文,其散文风格与诗相类,欧阳修称“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梅圣俞诗集序》)。

政治

梅尧臣于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调任建德(今安徽省东至县)县令,直到景祐五年(1038年)离任,在建德县为官五年。

梅尧臣为人诚厚,清高自持,颇能体察民间疾苦,尽自己的力量做了许多惠政于民的事情。他经常深入乡间百姓家微服私访,与农人、与烧瓦匠、与贫妇交谈,了解民间疾苦,还亲自赶赴山林大火现场,洪水泛滥的溪流进行实地察看;他革除弊政,事必躬亲,当时建德为山区小县,县署外有圈破旧的竹篱,需要修护,因此成了向官吏勒索的借口,梅尧臣来后果断以土墙代替,并在院内植了一丛竹子。

当地民众为了纪念梅尧臣,把县城所在地取名“梅城”,延续至今。凡其为官之地,民多为之建祠。元吴师道在《梅公亭记》中赞颂他“以仁厚、乐易、温恭、谨质称其人”。

主要作品

编辑

《梅尧臣诗选》《梅尧臣诗选》

梅尧臣有文集四十卷,已佚。传世作品有《宛陵集》六十卷、《梅氏诗评》一卷,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另有《毛诗小传》二十卷、《唐载纪》二十六卷。 《全宋诗》录其诗25卷,《宋诗精华录》录其诗二十四首,《全宋词》录其词三首。

宋明以来,《宛陵集》屡有刊刻,今存宋嘉定重修本(残卷)、明万历刊本和正统刊本、清康熙四十一年刊本等。朱东润著有《梅尧臣集编年校注》。

体裁

作品名称

《陶者》《春寒》《鲁山山行》《书哀》《东溪》《悼亡三首》《怀悲》《灵树铺夕梦》《寄麦门冬于符公院》《梦睹》《梦感》《梦觉》《七夕有感》《秋夜感怀》《送胡都官知潮州》《送杜君懿屯田通判宣州》《送刘郎中知广德军》《送毛秘校罢宣城主簿被荐入补令》《送宁国军辛崔寺丞移临安》《送贡仲章之燕》

《苏幕遮·草》

历史评价

编辑

王曙:二百年无此作矣!

欧阳修:

梅圣俞以诗知名,三十年终不得一馆职。晚年与修《唐书》,书成未奏而卒,士大夫莫不叹惜。

不戚其穷,不困其鸣。不踬于艰,不履于倾。养其和平,以发阙声。震越浑锽,众听以惊。以扬其清,以播其英。以成其名,以告诸冥。

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

圣俞翘楚才,乃是东南秀。玉山高岑岑,映我觉形陋。《离骚》喻草香,诗人识鸟兽。城中争拥鼻,欲学不能就。平日礼文贤,宁久滞奔走。

韩孟于文词,两雄力相当。寂寥二百年,至宝埋无光。郊死不为岛,圣俞发其藏。患世不愈出,孤吟在号霜。

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各极其长。

梅尧臣梅尧臣

司马光《圣俞惠诗复以二章为谢》:我得圣俞诗,于身亦何有。名字托文编,他年知不朽。我得圣俞诗,于家果何如。留为子孙宝,胜有千年珠。

王安石《哭梅圣俞》:诗行於世先春秋,国风变衰始柏舟。文辞感激多所忧,律吕尚可谐鸣球。先王泽竭士已偷,纷纷作者始可羞,其声与节急以浮。真人当天施再流,笃生梅公应时求。颂歌文武功业优,经奇纬丽散九州。众皆少锐老则不,翁独辛苦不能休,惜无采者人名遒。贵人怜公青两眸,吹嘘可使高岑楼,坐令隐约不见收。空能乞钱助馈馏,疑此有物可诸幽。栖栖孔孟葬鲁邹,後始卓荦称轲丘。圣贤与命相楯矛,势欲强达诚无由。诗人况又多穷愁,李杜亦不为公侯。公窥穷厄以身投,坎轲坐老当谁尤。吁嗟岂即非善谋,虎豹虽死皮终留。飘然载丧下阴沟,粉书轴幅悬无旒。高堂万里哀白头,东望使我商声讴。

刘敞:

耳闻梅圣俞,及此将十载。洛下聚英豪,文华 富如海。声名动冠剑,久合参朝寀。何意幕中客,新违江上宰。材高虽用晚,大器终有在。三公识者多,荐拔可立待。栖栖九衢里,尘土增厌殆。相逢恨知晚,乍似去贫馁。邻居幸见过,沃此胸礧磈。 (《赠梅圣俞》)

诗老最前辈,名声三十秋。篇章被海表,岂独鲁与邹。今我亲见之,执鞭乃所求。何况登其堂,举觞预献酬。 (《和圣俞十二韵》)

圣俞晚出江海蠕,眉目自觉真神仙。气如阳秋和以妍,文若河汉清且渊……翰林文章悬日月,凿石铭德埋九泉。 (《同永叔哭圣俞》)

孤宦众人后,空名三十年。交游一时绝,诗笔四方传。归旒江湖水,藏书日月边。应封史通子,他日慰穷泉。 (《圣俞挽词》)

张芸叟:梅圣俞如深山道人,草衣木食,王公大人见之,不觉屈膝。

陆游在《剑南诗稿》中,自称“学宛陵先生体”“效宛陵先生体”者共八处,多次称赞梅尧臣之诗:

先生当吾宋太平最盛时,官京洛,同时多伟人巨公,而欧阳公之文,蔡君谟之书,与先生之诗,三者鼎立,各自名家。文如尹师鲁,书如苏子美,诗如石曼卿辈,岂不足垂世哉,要非三家之比,此万世公论也。先生天资卓伟,共于诗,非待学而工。然学亦无出其右者。方落笔时,置字如大之铸鼎,练句如后夔之作乐,成篇如周公之致太平,使后之能者欲学而不得,欲赞而不能,况可得而讥评去取哉。欧阳公平生常自以为不能望先生,推为诗老。王荆公自谓。虎图诗。不及先生包鼎画虎之作,又赋哭先生诗,推仰尤至。……苏翰林多不可古人,惟次韵和渊明及先生二家诗而已。 (《梅圣俞别集序》)

突过元和作,巍然独主盟。诸家义皆堕,此老话方行。赵璧连城价,隋珠照乘明。粗能窥梗概,亦足慰平生。 (《书宛陵集后》)

李杜不复作,梅公真壮哉!岂惟凡骨换,要是顶门开。锻链无遗力,渊有自来。平生解牛手,余刃独恢恢。 (《读宛陵先生诗》)

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评价:“本朝诗惟宛陵为开山祖师。宛陵出,然后桑濮之哇淫稍息,风雅之气脉复续,其功不在欧、尹下。”

方回:

欧阳公出焉,一变为李太白、韩昌黎之诗。苏子美二难相为颉颃。梅圣俞则唐体之出类者也,晚唐于是退舍。 (《送罗寿可诗序》)

梅圣俞陶粹冶合,春融天靓,欧阳永叔敬之、畏之。……有一斡万钧之势而不见其为用力,有一贯万古之胸而不觉其为用事,此予所以深许之也。 (《送胡植芸北行序》)

宋诗孰第一,吾赏梅圣俞。绰有盛唐风,晩唐其劣诸。 (《学诗吟十首之一》)

脱脱、阿鲁图等主编《宋史》:“工为诗,以深远古淡为意,间出奇巧。……宋兴,以诗名家为世所传如尧臣者,盖少也。”

胡应麟《诗薮》:梅诗和平简远,淡而不枯,丽而有则,实为宋人之冠。

王士禛《香祖笔记》:“宋人诗至欧、梅、苏、黄、王介甫,而波澜始大。”

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宋初诗文,尚沿唐末五代之习。柳开穆修欲变文体,王禹偁欲变诗体,皆力有未逮。欧阳修崛起为雄,力复古格。於时曾巩、苏洵、苏轼苏辙陈师道黄庭坚等皆尚未显。其佐修以变文体者,尹洙;佐修以变诗体者,则尧臣也。……然尧臣诗趣古淡,知之者希。”

石韫玉:“经明行修,名重搢绅。宅近沧浪,德有其邻。”

钱基博

宋之文章,大端不出二者,而推其原皆出于唐:……其一原本韩愈;自宋初柳开、穆修以迄石介、尹洙、苏舜钦、欧阳修、梅尧臣、王安石、曾巩、苏洵及其子轼、辙兄弟、秦观张耒、黄庭坚、陈师道,气必疏快而力祛茂兴,与发宋文之机利,而以殊于唐格者也。

为人仁厚乐易,未尝忤于物;至其穷愁感愤,有所骂讥笑谑,一发于诗;然用以为欢而不怨怼。……五言瘦硬而腴,其原自出孟郊;而悍怒以诡,则上攀韩愈;跌宕而昭,旁参白居易

宋初诗人,台阁之昆体,专宗李商隐,其气靡。山林之处士,不出姚合,其势仄。自苏舜钦始窥李杜,而宋诗之势始雄,气始舒。至梅尧臣专攻韩孟,而宋诗之体始峻,笔始遒。

夏敬观:“我生平于宋代的诗,最崇拜的是梅尧臣。”

钱锺书在《宋诗选注》中称梅尧臣“主张‘平淡’,在当时有极高的声望,起极大的影响”。

轶事典故

编辑

与苏轼

梅尧臣雕像梅尧臣雕像

在一次进士考试时,梅尧臣担任考官,辅助主考官欧阳修阅卷,发现了苏轼写的《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之语,他阅卷后推荐苏轼的试卷给欧阳修批阅。欧阳修询问道:“这出自何书?”梅尧臣说:“为何需要出处。”欧阳修认为只是众人偶尔忘记了出处,但也颇惊苏轼之才。但是试卷糊名,欧阳修认为很有可能是弟子曾巩所写,但为了避嫌,于是将此卷取为第二。等到揭榜时,欧阳修见到苏轼的姓名,开始时对梅尧臣说:“他所写的一定有依据,遗憾我们这些人不能记得了。”等到苏轼拜访感谢欧阳修时,欧阳修询问其试卷内容出处,苏轼说出了与梅尧臣相同的回答:“为何需要出处。”欧阳修赏识其豪迈,感叹不已。

采茶官

梅尧臣曾深入官港茶区亲自考察茶叶的生长气候、采摘、制作、出售的全过程,作有《南有佳茗赋》。传说他作罢掷笔,捋须含笑说:“我乃是采茶官也!”且又把茶叶与池莲并为建德之美。

人际关系

编辑

辈分

关系

姓名

简介

家世

高祖

梅远

不仕。

祖父

梅邈

不仕。

父亲

梅让

官至太子中舍人,赠职方郎中。

母亲

束氏

封仙游县太君。

张氏

封清河县太君。

——

配偶

谢氏

封南阳县君。

刁氏

封县君。

子辈

儿子

梅增

小名秀叔,官至闽清县尉。

梅墀

生平不详。

梅坰

生平不详。

梅龟儿

生平不详。

——

小名十十,早卒。

女儿

——

嫁太庙斋郎薛通。

——

生平不详。

——

小名称称,早夭。

(表格参考资料 )

后世纪念

编辑

梅公墓

梅尧臣墓,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郊双山羊麓。有墓碑、墓祠,欧阳修为之作墓志铭。后世谒墓祭奠者不绝,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文天祥知宁国府(治今安徽宣州),特往祭梅墓,并以梅氏墓为题作诗。今墓冢已修复,并在原碑基座上另立新碑,墓祠亦将复原。

梅公亭

梅公亭,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历代五建五修梅公亭。“文革”时梅公亭被毁,今仅存遗址,为东至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影视形象

编辑

《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欧阳修,叶项明饰演梅尧臣

下一篇 曹雪芹

上一篇 陶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