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鹰 编辑
傅鹰(1902年1月19日—1979年9月7日),福建闽侯人,出生于北京,物理化学家,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前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傅鹰1928年毕业于密歇根大学,获科学博士学位;1931年任国立山东大学化学系教授;1934年任重庆大学教授;1939年任厦门大学教授;1951年任教于清华大学;1952年任北京石油学院教授;195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2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1979年9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傅鹰主要从事胶体化学、表面化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中文名:傅鹰
国籍:中国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02年1月19日
逝世日期:1979年9月7日
毕业院校:密歇根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籍贯:福建闽侯
中学时代的傅鹰
1902年1月19日,傅鹰出生于北京。1916年,进入北京汇文学校读书。
1919年,考入燕京大学化学系。
1922年,就读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
1928年,从密歇根(Michigan)大学毕业,获科学博士学位。
1929年,任教于东北大学。
1930年,任教于北京协和医学院。
1931年,任国立山东大学化学系教授。
1932年,转到青岛大学任教。
1938年,傅鹰(左)与张存浩在重庆
1934年—1939年,任重庆大学教授。1939年—1944年,任厦门大学教授、教务长。
1944年—1945年,任重庆大学教授和重庆动力油脂厂实验室主任。
1945年—1950年,任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员。
1951年,任教于清华大学。
1952年—1954年,任北京石油学院教授。
1954年—1979年,任北京大学教授。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62年4月,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1979年9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傅鹰(前)与袁翰青合影
傅鹰长期从事胶体与表面化学的研究工作,尤其在表面化学的吸附理论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和独具特色的研究。还研究了中国蒙脱土的吸附和润湿、石油钻井泥浆流变性、离子交换理论和应用、矿物浮选等国家建设急需的应用课题。开展了润湿热的研究,首次科学界定了“润湿热是总表面能变化而非自由表面能变化的量度,后者是粘附张力的量度”,提出了利用润湿热测定固体粉末比表面的公式和方法。主要论著
傅鹰.色谱法.化学通报,1954(09):410-421.
丁莹如,傅鹰.混合溶液中的吸附I.盐酸-醋酸、醋酸-草酸、盐酸-草酸的吸附.化学学报,1955(04):337-356.
1931年春,在沈阳东北大学任教的几位留美归国青年学者合影
傅鹰.高等学校的化学研究—一个三部曲.化学通报,1955(09):3-10.丁莹如,傅鹰.ADSORPTION FROM MIXED SOLUTIONSⅠ.ADSORPTION OF HYDROCHLORIC AND ACETIC ACIDS,ACETIC AND OXALIC ACIDS, HYDROCHLORIC AND OXALIC AGIDS.Science in China,Ser.A,1957(01):91-109.
顾惕人,傅鹰.二元混合酸的萃取分析.化学学报,1961(02):129-146.
傅鹰.化学热力学导论.科学出版社,1963.
傅鹰编.大学普通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学术交流
时间 | 学术活动名称 |
---|---|
1962年 | 全国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 |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1964年,傅鹰(前排右1)与北大化学系胶化教研室教员在香山
1954年,傅鹰在北京大学化学系主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胶体化学教研室。教育理念
傅鹰有着严谨的教育理念。在校内,他提倡开展系内、系间的合作研究;在校外,密切高校和科研单位的联系。他强调高校教师搞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途径。他的教育理念,在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和全国的教育中都有反响。傅鹰终以发展的思想治学,不断追踪科学发展的步伐,以先进、新颖的理论和科学事例来充实教学内容。
治学态度
傅鹰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学生要求严格,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风,强调实验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在课堂上用翔实的实验数据来论证理论产生的实验基础、精确程度以及适用范围;课后到实验室指导青年教师备课和指导学生上实验课,观察和分析每一个实验现象,使学生理解科学理论必须基于实验数据。
教学方法
1956年,傅鹰与56级同学在一起
傅鹰讲授科学知识,阐述科学概念,都是从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从科学发展的历史角度进行讲解。在继承前人经验和学识的基础上,追踪科学的发展,常以科学事例和理论充实教学内容。编著教材
傅鹰编著出版了《物理化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力》《统计力学》《无机化学》《胶体科学》《大学普通化学》和《化学热力学导论》等教材。
教学获奖
时间 | 获奖教材 | 奖励名称 |
---|---|---|
1987年 | 大学普通化学 | 国家级优秀教材奖 |
讲授课程
1963年,傅鹰(右三)赴山东大学讲学时,在济南趵突泉合影
傅鹰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讲授“物理化学”、“化学热力学”、“吸附动力学”、“高分子物理化学”以及“粗分散体系”等课程 ;在厦门大学任教期间讲授“普通化学”等课程 ,为学生介绍晶体对称性、化学热力学原理、物质波动性、催化理论、势能曲线和共振论等内容 ;在执教国立青岛大学时,讲授“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课程 。培养成果
傅鹰为国家培养了几代化学人才,不少人已经成为了胶体与表面化学教学和研究领域的骨干力量,如物理化学家和激光化学家张存浩院士 ,理论化学家邓从豪院士 ,物理化学家杨孔章教授,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褚德萤教授 ,柳正辉、王果庭、陈宗淇、沈钟、盛太成、秦关林、鲁子贤等都是傅鹰的学生 。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
1955年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56年—1959年 | 中国化学会第十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
1959年—1964年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1963年—1982年 | 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
1964年—1978年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1978年—1983年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委员 |
《中国科学》编委 |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 |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 |
家庭背景
傅鹰与妻子张锦及子女合影
傅鹰的祖父在清朝做过道台,伯父在北洋军阀时期的海军部供职。傅鹰的父亲是傅仰贤,在外务部供职,曾任驻前苏联列宁格勒总领事。父亲虽然是旧官吏,但有爱国思想,比较开明。傅鹰兄弟姊妹4人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弟弟是地球物理学家傅承义院士。婚姻家庭
傅鹰的妻子是辅仁大学化学系主任、有机化学家张锦教授 ,两人育有一子一女。
1965年,傅鹰(前排右六)与北大化学系59级胶化班同学合影
“元龙豪气无双士,入海探骊,物胶声传大地。平子文章第一流,登坛挥尘,桃李满神州。”(傅鹰逝世黄子卿教授填悼词)“傅鹰是中国少数有突出贡献的物理化学家之一,尤其在胶体和表面化学的研究上有着很深的造诣,是中国胶体科学的主要奠基人,是中国化学教育的一代宗师。”(山东大学山大视点评)
“傅鹰先生是一位忠诚的爱国者。他拥护党的领导,以主人翁的态度向党进言献策,是党的真挚诤友。他刚正不阿,在逆境中仍坚持真理,与恶势力进行斗争。傅鹰先生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我国爱国知识分子的榜样。”(傅鹰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致函北京大学评)
“傅鹰教授是中国胶体与界面化学的主要奠基人,杰出的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坚定的爱国者。”(山东大学评)
“傅鹰先生的一生,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科学教育事业献身的一生,是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一生,是心系党和祖国的事业、为真理而斗争的一生,先生刚正不阿的为人、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和热心从事化学教育事业的形象,实为后人学习之楷模。”(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评)
傅鹰雕像
傅鹰雕像
在重庆大学的校园内矗立着数十位科学家的雕像,傅鹰雕像位列其中,以此弘扬前辈先贤们的科学精神,让科学家的风采激励世人。傅鹰奖学金
1990年,由化学系1941届旅菲校友庄汉卿为纪念傅鹰而设立。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