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宝騄 编辑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

许宝騄许宝騄

许宝騄(1910年9月1日—1970年12月18日),字闲若,出生于北京,数学家,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许宝騄于1933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考取留英名额,因体重不合格未能成行,并在北京西山休养一年;1934年至1936年担任北京大学数学系助教;1936年再次考取了赴英留学,派往伦敦大学学院攻读博士学位;1938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40年获得科学博士学位后从英国回到中国,担任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执教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5年至1947年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哥伦比亚大学、北卡罗莱纳大学任访问教授;1947年至1970年担任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0年12月18日在北京逝世。许宝騄主要从事数理统计学和概率论研究,最先发现线性假设的似然比检验(F检验)的优良性给出了多元统计中若干重要分布的推导,推动了矩阵论在多元统计中的应用,与H.Robbins一起提出的完全收敛的概念是对强大数定律的重要加强。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许宝騄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10年9月1日

逝世日期:1970年12月18日

毕业院校:伦敦大学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籍贯:浙江杭州

字:闲若

人物生平

编辑

1959年7月 许宝騄和学生们在一起1959年7月 许宝騄和学生们在一起

1910年9月1日,许宝騄出生于北京,原籍浙江杭州。许宝騄幼年随父赴任,曾在天津、杭州等地留居,大部分时间都由父亲聘请家庭教师传授,攻读《四书》《五经》 、历史及古典文学,10岁后就学作文言文,因此他的文学修养很深,用语、写作都很精练、准确。

1925年,进入北京汇文中学,从高一读起。

1928年,从汇文中学毕业后,考入燕京大学理学院。由于中学期间受表姐夫徐传元的影响,对数学颇有兴趣,入大学后了解到清华大学数学系最好,决心转学念数学。

许宝騄(右)和M. S. Bartlett(左)、H. Cramer许宝騄(右)和M. S. Bartlett(左)、H. Cramer

1929年,进入清华大学数学系,仍从一年级读起。当时的老师有熊庆来、孙光远、杨武之等,一起学习的有华罗庚、柯召等人。

1933年,从清华大学毕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经考试录取赴英留学,体检时发现体重太轻不合格,未能成行,于是下决心休养一年。

1934年,任北京大学数学系助教,担任正在访问北京大学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奥斯古德的助教,前后共两年。

1936年,再次考取了赴英留学,派往伦敦大学学院,在统计系学习数理统计,攻读博士学位,在此期间共发表了3篇论文。当时伦敦大学规定数理统计方向要取得哲学博士的学位,必需寻找一个新的统计量,编制一张统计量的临界值表,而许宝騄因成绩优异,研究工作突出,第一个被破格用统计实习的口试来代替 。

1938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同年,系主任内曼受聘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他推荐将许宝騄提升为讲师,接替他在伦敦大学讲课。

许宝騄许宝騄

1940年,发表了3篇,其中两篇文章是数理统计学科的重要文献,在多元统计分析和内曼-皮尔逊理论中是奠基性的工作,因此获得科学博士学位。同年,到昆明,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1945年秋,应邀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哥伦比亚大学任访问教授,各讲一个学期,学生中有安德森,莱曼等人 。

1946年,到北卡罗莱纳大学任教,一年后,他决心回国,谢绝了一些大学的聘任,回到北京大学任教授 。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1970年12月18日清晨,病逝于北京大学的勺园佟府,逝世时他床边的小茶几上还放着一支钢笔和未完成的手稿 。

主要成就

编辑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1934年至1936年,许宝騄担任在访问北京大学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奥斯古德的助教,奥斯古德在他后来出版的书中,提到了许宝騄的帮助。奥斯古德是分析方面的专家,在这两年内许宝騄做了大量的分析方面的习题,也开始了一些研究,1935年他发表了两篇论文,其中一篇是与江泽涵合作的,都是分析方面的论文。那时芬布尔和阿蒂肯合写的《标准矩阵论》已出版,许宝騄熟练地掌握了矩阵的工具,尤其精通分块演算的技巧。所以这两年内他在分析和代数两方面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

  • 内曼工作

    1938年许宝騄导出了霍太林提出的T2检验在一定意义下是局部最优的,主要的困难是在零假设不成立时,如何导出T2的分布,通常称为非零分布,有了非零分布才能讨论功效函数的大小。他的这一工作在N.P.理论和多元统计分析中都是占有重要地位的先驱性工作。

    1943年许宝騄的完成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在讨论检验方法的优良性时,对于线性模型的线性假设,第一次证明了似然比检验的优良性,是对多参数假设检验第一个非局部优良性的工作,如用λ表示似然比检验非零分布中的非中心参数,他证明了:如果功效函数只依赖于λ,那么似然比检验就是一致最强的 。

  • 参数估计方面

    在参数估计方面,当时大部分人关心的是均值估计的优良性,寻找极小方差的无偏估计。1938年许宝騄在论文中第一个讨论线性模型中参数б2的优良估计问题。在二次无偏的估计类中,如要求估计量的方差与期望值参数无关,他证明了通常的无偏估计S2具有一致最小方差的充分必要条件是4阶矩具有与正态相同的关系式(这一条件在现在的文献中称为准正态分布)。许宝騄的工作是这个方向的起始点,而且他提出的方法仍然是处理更加复杂问题的有力工具,有的论文就用许氏模型这一名称来代表这类问题 。

  • 次序统计量方面

    此外许宝騄在寻求统计量的极限分布,在次序统计量的极限律型方面,都有重要的贡献。在1949年的一篇论文中,他考虑了样本均值ū1,…,ūk的函数f(ū1,…,ūk),利用泰勒展开,就可以用线性函数或二次函数去近似。并且用许多例子说明,当零假设成立时,线性部分依概率收敛于零,极限分布是正态变量二次型的分布,在很多情况下,正好是x2分布;当零假设不成立时,线性部分是主要的,因此极限分布是正态。在这篇40多页的论文中,他给出了许多统计量(尤其是多元分析中常见的)的渐近分布。20世纪60年代初,许宝騄领导了一个讨论班,带动一批学生用类似的方法,获得了次序统计量的各种情况下的极限律型,无论是单项的还是多项的,是固定名次的边项还是非固定名次的边项,是正则的还是非正则的中项,发表了几篇论文。这些文章都是用笔名或他的学生的名义发表的,而基本的方法和思想都是他提出的 。

  • 统计分析工作

    许宝騄用矩阵微分这一工具,严格而清晰地导出了联合分布。20年后,安德森在他的书中,专列一章,详细介绍这一工作,并说明这些复杂的雅可比行列式的计算主要是许宝騄的功绩。后来,他在北卡罗莱纳大学讲课时使这一方法更为系统,技巧也更成熟。1951年,由当时听课的学生第默尔和奥肯根据笔记整理发表在《Biometrika》上 。

  • 概率论工作

    许宝騄在伦敦大学学院攻读学位时,熟读了克拉美的《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 (1937年出版),掌握了特征函数的工具,所以他对极限理论很有兴趣。1947年他与罗宾斯合写的论文《全收敛和大数定律》 ,第一次引入全收敛的概念。当时国际上在概率方面主要的兴趣是独立随机变量之和的极限分布,正在从古典的向近代结果转化。1947年许宝騄已获得了主要的结果:每行独立的无限小随机变量三角阵列的行和,依分布收敛到一给定的无穷可分律的充分必要条件。

    20世纪50年代中期,许宝騄对马尔可夫过程有相当的兴趣,他用纯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跳过程转移概率函数的可微性,他曾做过一些马氏链的极限定理,但未发表,又因“大跃进”中断了讨论班。1959年以后,他的兴趣已转向组合设计。还应一提的是他于1945年完成的一篇论文。这篇文章第一次用特征函数方法来近似处理两个高度相关的随机变量的分布,给出了样本方差的渐近展开和余项的估计。这里的难点是要处理二维的分布,这是数理统计的问题,但方法和工具是概率论中常用的特征函数。这一工作在70年代以后引起了国际上许多深入的研究 。

  • 组合数学

    许宝騄晚年对组合数学的兴趣是由张里千三角方案的工作引起的。他感到可以把矩阵的方法系统地引入组合数学。从1961年起他就主持了一个试验设计讨论班,报告这一方面的工作,开展研究,用笔名班成在《数学进展》上发表的文章是这一讨论班的成果。文中用一条矩阵的引理,统一处理了υ=2的各种方案的唯一性和非唯一性(把张里千的结果包括在内)。后来在1966年初,他又在讨论班上系统报告了BIB的工作。“文化大革命”中,他并未中断研究,当时看不到任何杂志,直到1970年,才允许他看杂志,那时他已瘫痪。在两个月内,他翻阅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以后的全部《数理统计纪事》 ,了解国际上的学术动态,写下了最后一篇关于BIB与编码的论文,并将这篇文章的手稿托付给段学复教授 。

  • 学术论著

    1 P. L. Hsu. On the limit of a sequence of pointsets. Bull. Amer. Math. Soc. 1935, 41: 502-504.

    2 King Tsai-han, Hsu Pao-lu. A note on the indices andnumbers of nonde-generate critical points of biharmonic functions.Science Quarterly, Nat. Univ. Peking, 1935, 5(3), 389-392.

    3 P. L. Hsu.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Student’s” t-test as applied to the problem of two samples .Statist. Res. Mem. 1938, 2: 1-24.

    4 P. L. Hsu.On the best unbiased quadratic estimate of the variance.Statist. Res. Mem., 1938, 2: 91-104.

    5 P. L. Hsu.Notes on Hotelling’s generalized T.Ann.Math.Statist.1938, 9: 231-243.

    6 P. L. Hsu.On the distribution of roots of Certain determinantal equations. Ann. Eugenics, 1939, 9: 250-258.

    7 P. L. Hsu. A new proof of the joint product moment distribution.Proc. Cambridge Philos.Soc., 1939, 35: 336-339.

    8 P. L. Hsu.Onn-fold iterated limits.J. Chinese Math. Soc., 1940, 2: 40-63.

    9 P. L. Hsu.An algebraic derivation of the distribrtion of rectangular coordinates.Proc. Edinburgh Math. Soc., 1940, 6(2): 185-189.

    10 P. L. Hsu.On generalized analysis of variance(I).Biometrika, 1940, 31: 221-237.

    11 P. L. Hsu. On the limiting distribution of roots of a determinantal equation. J. London Math.SoC., 1941, 16: 183-194.

    12 P. L. Hsu. On the limiting distributionof the canonical correlations.Biometrika, 1941, 32: 38-45.

    13 P. L. Hsu. Analysis of variance from the power function st and point.Biometrika, 1941, 32: 62-69.

    14 P. L. Hsu. Canonical reduction of the general regression problem.Ann Eugenics, 1941, 11: 42-46.

    15 P. L. Hsu. On the problem of rank and the limiting distribution of Fisher’stest function.Ann. Eugenics, 1941, 11: 39-41.

    16 P. L. Hsu. The limiting distribution of a general class of statistics.Acad. Sinica Science Record, 1942, 1: 37-41.

    17 P. L. Hsu. Some simple facts about the separation of degrees of freedomin factorial experiments.San khyā, 1943, 6: 253-254.

    18 P. L. Hsu. The approxirnate distrihutions of the mean and variance of a sample of independent variables.Ann. Math. Statist., 1945, 16: 1-29.

    19 P. L. Hsu. On the approximate distribution of ratios..Ann. Math. Statist. 1945, 16: 204-210.

    20 P. L. Hsu. On the power functions of the e2-test and the 7T2-test.Ann. Math. Statist. 1945, 16: 278-286.

    21 P. L. Hsu. On a factorization of pseudo-orthogonal matrices.Quart.J.Math.Ox ford Ser., 1946, 17: 162-165.

    22 P. L. Hsu, K. L. Chung. Su run thé orème deprobabilités dénombrables.C. R. Acad. SCi., Paris, 1946, 467-469.

    23 P. L. Hsu. On the asymptotic disrtibutions of Certain statistics used intesting the independence between successive observations from a normalpopulation.Ann.Math.Statist, 1946, 17: 350-354.

    24 P. L. Hsu, Herbert Robbins Complete convergence and the law of large numbers.Proc. Nat. Acad. Sci. U.S.A. 1947, 33: 25-31.

    25 P. L. Hsu. A generral weak limit theorem for independent distributions. (Appendix III in Limit Theorems of Sums of Independent Random Variables by B. V. Gnedenko and A. N. Kolmogorov, translated by K.L.Chung, revised edition, Addison-Wesley 1968) 1948.

    26 P. L. Hsu. The limiting distribution of functions of sample means andapplication to testing hypotheses. Proc. Berkeley Symp. Math. Statist. Probability, 359-402. Univ. of Cali for niaPress, Berkeley and Los Angles, 1949.

    27 许宝騄.绝对动差与特征函数.数学学报, 1951, 1(3): 257-280.

    28许宝騄.独立随机变数的化简系数.科学记录, 1952, 4(3): 197-200.

    29 P. L. Hsu. Onsymmetric, or thogonal and skew-symmetfic matrices. Proc. Edinburgh Math.Soc., 1953(2): 37-44.

    30许宝騄.在零点的邻域内彼此相等的特征函数.数学学报, 1954, 4(1): 21-32.

    31许宝騄.论矩阵的一种变换.数学学报, 1955, 5(3): 333-346.

    32 许宝騄.论矩阵偶的一种变换.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55, 1(1): 1-16.

    33许宝騄.一个厄密方阵及一个对称或斜称方阵的联合变换.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57, 3(2): 167-209.

    34 许宝騄.L族内的分布函数的绝对连续性.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58, 4(2): 145-150.

    35 许宝騄.欧氏空间上纯间断的时齐马可夫过程的概率转移函数的可微性.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8, 4(3): 257-270.

    36 许宝騄.一个不是L3方案的M3结合方案,其s=6.数学学报, 1964, 14(1): 177-178.

    37 班成(许宝騄笔名——本文作者注).变叙的项的极限分布.数学学报, 1964, 14(5): 694-714.

    38 班成.部份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数学进展, 1964, 7(3): 240-281.

    39 许宝騄,陈家鼎,郑忠国.随机矩阵的重合性质.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79, (1): 21-47.

    40 许宝騄.BIB矩阵与单纯码及正交码(遗稿).许宝騄文集, 1981: 211-225.

    人才培养

  • 科研态度

    许宝騄对论文的发表要求很严,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希望自己的文章登在有名的杂志上而出名,我希望杂志因为登了我的文章而出名。”,他自己的论文大部分都刊登在北京大学的学报上。他的论文有的长达几十页,有的短到一页多一点,都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朴实无华,简明扼要。他一生正式被刊出的论文在生前只有30多篇,然而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很有分量的工作。一些小的结果他往往批注在书的边页上,并不认为是值得发表的 。

  • 指导学生

    许宝騄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期间,钟开莱、王寿仁、徐利治等均是他的学生 。

  • 讲授课程

    1963年,许宝騄带病领导3个讨论班(平稳过程、马氏过程、数理统计),带领青年人搞科研。他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对组合数学有浓厚的兴趣,1966年初与段学复教授联合主持组合数学的讨论班,因“文化大革命”而被迫中断 。

  • 学科建设

    1956年颁布的中国第一个科学发展规划把概率统计与微分方程、计算数学一起列为重点发展的数学领域。为此北京大学设立了中国国内第一个概率统计教研室,许宝騄为首任主任。从全国各个高校调集的50多名学生集中到燕园,连同来自中国科学院和中山大学的老师,组成了中国国内第一个概率统计培训班,之后北京大学又连续开设八届概率统计的专门化班,许宝騄亲自指导了其中五届学生的毕业论文。与此同时,许宝騄组织力量开设课程编写教材,以集体的笔名发表论文,开展“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

    荣誉表彰

    1948年,许宝騄当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

    1955年,许宝騄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 个人生活

    编辑
  • 家世背景

    许宝騄的祖父曾任苏州知府,父亲曾任两浙盐运使,系名门世家。兄弟姊妹共7人,他最幼。其兄许宝驹、许宝骙均为专家,姊夫俞平伯是著名的文学家、红学家 。

  • 兴趣特长

    许宝騄的天赋很好,掌握外语的能力很强,中学时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法语,两年后就能写短文与会话。除了课堂上学的英语外,他还自学了德语与俄语。解放初期,为了翻译大批的苏联教材,他刻苦自学钻研,短期内就能翻译一些重要的教材,如菲赫金戈尔兹的三卷本《微积分学教程》和格涅坚科的《概率论教程》都是他负责校订的。很多教学内容,他也是自学掌握的,如勒贝格积分、测度论、泛函分析等。他的成就,除了天赋外,勤奋刻苦,锲而不舍是一重要的原因。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时,生活很清苦,资料又匮乏,要找一本参考书有时都很困难,他的书架上摆着他那时手抄的蒂奇马什的整本《函数论》 。

  • 健康状况

    1947年,许宝騄回国后不久就发现已患肺结核。他长期带病工作,教学科研一直未断,在矩阵论,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面发表了10余篇论文。

    1963年,发现肺部有空洞,许宝騄的结核菌已有抗药性时,组织屡次安排他休养,他均谢绝 。

  • 人物评价

    编辑
    许宝騄被公认为在数理统计和概率论方面第一个具有国际声望的中国数学家 。(施普林格出版社刊印《许宝騄全集》后的书评)

    许宝騄在中国开创了概率论、数理统计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在内曼-皮尔逊理论、参数估计理论、多元分析、极限理论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是多元统计分析学科的开拓者之一 。许宝騄不仅自己在多元分析方面有很多开创性的工作,他还培养了像安德森、奥肯等国际上多元分析学术带头人,所以许宝騄被公认为多元统计分析的奠基人之一。许宝騄的像片悬挂在斯坦福大学统计系的走廊上,与世界著名的统计学家并列。(《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评)

    后世纪念

    编辑
  • 《许宝騄全集》

    许宝騄塑像许宝騄塑像

    1983年,德国施普林格出版社刊印了《许宝騄全集》 ,全集是由钟开莱主编的,共收集了已发表的、未被发表的论文40篇。1980年与1990年秋,北京大学两次举办纪念会,并出版了《许宝騄文集》 。

  • 北京大学许宝騄讲座

    北京大学许宝騄讲座是为纪念已故数学家许宝騄先生而设立的。为缅怀先哲、激励后学,2009年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和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决定联合主办一年一度的北京大学许宝騄讲座,每年邀请一名学者到北京大学访问,做一次公众演讲。历年演讲人分别是山东大学彭实戈教授(2009),斯坦福大学黎子良教授(2010),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的汤家豪先生(2011),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建福教授(2012)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王永雄教授(2013) 。

  • 下一篇 何其芳

    上一篇 华罗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