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花烛 编辑

传统手工艺蜡烛

龙凤花烛龙凤花烛

龙凤花烛是历史悠久的民俗工艺品。在中国传统婚嫁习俗中,点花烛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用于是在新人婚礼上使用,“花烛”通常由龙、凤和花等图案组成,代表着龙凤呈祥的美好祝愿。因此,这种专门为婚礼使用的“花烛”被成为“龙凤花烛”。龙凤花烛倾注着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龙凤花烛

遗产级别:第二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案:龙凤、花

起源

编辑
在中国,婚礼上”点花烛“由来已久。据史料记载,六朝时已有花烛。在南朝梁代用于新婚,到唐朝以后成为风俗。它的起源与周代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烛已寄离别之情有关。到了明清时期,”花烛“逐渐成为“婚嫁”、“祝寿”、“过年”等活动的必须品。

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在古代,只有点过龙凤花烛,才算正式夫妻,所以,人们把拜过堂、成过亲,明媒正娶的夫妻称为“花烛夫妻”。

最初的“花烛”都是用纸剪成龙凤、花朵等在蜡里浸一下,就成为简单的“龙凤花烛”,在原有花烛的基础上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更新了原有简单的纸花烛做成了蜡花烛。

这些“花烛”都是纯手工制作,看似简单,实际上做工非常繁复。制作花烛所用的蜡是特制的蜡,坚固不易碎。另外制作花烛还需要大量的模具,用来把蜡制作成各式各样的形状。通常,制作花烛先要完成十余种零部件的准备工作,涉及到剪纸、上蜡、熔蜡、调色、浇筑、彩绘、 开相等七道工序。

其中一只小蝴蝶制作工序就需八道:左右翅膀、尾巴各二道,加上身体,点上眼睛,加上穿有珠子的小弹簧做胡须,最后把加工好的另一根小弹簧穿在蝴蝶底座上,这样一只绿翅膀、红尾巴,带有玺粉花纹的彩色蝴蝶就做成了。

制作过程

编辑
花烛主要用于新人婚庆和长者寿庆。用于婚庆的花烛,最基本的是:一支饰有一条龙,龙嘴前有一颗珠,称“盘龙戏珠”;一支饰有一只凤,凤嘴前有一朵色彩鲜艳的牡丹花,称“凤穿牡丹”。在两支烛的下半段各饰和合二仙。这对象征龙凤呈祥、夫妻和谐的花烛,就是龙凤花烛。婚庆花烛尚有饰麒麟的,名为“麒麟送子”,饰石榴和蝙蝠的,名为“多子多福”等品种。老人寿庆花烛称为“寿烛”,饰物和结婚用的花烛不同。有的饰金色“寿”字,四周以五只蝙蝠及彩色花卉和祥云点缀,称为“五蝠(福)捧寿”;有的饰有老寿星,寓意健康长寿;有的配上“双钱”、蝙蝠,意为“福寿双全”;还有的饰福、禄、寿三像,称“三星高照”;饰“杨家将”,“八仙过海”等人物,饰寿桃、祥云、佛手、金鱼、仙鹤、彩蝶等,各喻吉祥之意。

龙凤花烛

嘉兴龙凤花烛制作技艺,自清光绪末年由程寿琪始创,直接传于其孙女程国华(1929年出生),至今已百余年。清光绪二十八年至二十九年(1902年至1903年),嘉兴人程寿琪(一名葆琪)摸索研制做立体花卉装饰花烛的技艺成功。由于他独创的花烛色彩鲜艳,适用于喜庆场合,因而受到人们的欢迎,程氏就在新塍观音桥边开设了一家龙翔花烛店,专制花烛销售,生意日盛。从清末到1949年,嘉兴龙凤花烛店独此一家,在江、浙、沪一带享有一定的声誉。不但接受客户定做,还兼营批发,江、浙、沪一带的花烛商店,货物都是从这里批发去的。连当时上海有名的大亨黄金荣做寿,也慕名特地派人到嘉兴定购。

花烛的原料是红烛、桕籽油、白蜡、蜂蜡、虫窝、颜料、珠子;制作器具有模具(陶模、木模)等。制作技艺要点:先将桕籽油及在树上采集的一种原料(根据程国华及其儿子曹海荣讲可能是虫窝)放在锅中煎熬,然后放入蜡调和,使蜡增加韧性。再染上各种色彩,用模具压(浇)成各种形态的人物、花卉备用。无现成模具的饰物,则须现刻现压。饰物制成后,按要求一件件用钢丝插在红烛周侧。制作一对花烛一般费时一星期左右。制作季节性强。蜡制品在天气炎热时易软化变形,故仅在中秋至次年初春制作。

现状

编辑
早期,龙凤花烛制作好的有“龙翔花烛店”的程寿琪,甚至那时上海滩的青帮老大黄金荣专门请人来定做寿烛。随着社会发展,已经没有人再买地地道道的花烛,唯有84岁(2012年)新塍的程国华老人,这门手艺几近失传。

下一篇 柳毅传书

上一篇 徐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