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麋鹿 编辑
麋鹿(学名:Elaphurus davidianus)是鹿科、麋鹿属唯一的鹿类动物。因为它头脸狭长像马、角像鹿又与其它鹿略有不同、蹄子宽大像牛、尾细长像驴,因此又名四不像。它的角形独特,形状与其它鹿的犄角正好相反,前杈再分小杈,而后杈几乎不分叉。头大,吻部狭长,鼻端裸露部分宽大,眼小,眶下腺非常显著。四肢粗壮,主蹄宽大、多肉,有很发达的悬蹄,行走时带有响亮的磕碰声。麋鹿喜好沼泽湿地生境,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夏季求偶发情,比其它大多数鹿类都早一个季度。
麋鹿曾广布于东亚地区,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在汉朝末年就近乎绝种,最后的麋鹿种群残存于长江中下游湿地。元朝时,为了供游猎,残余的麋鹿被捕捉运到皇家猎苑内饲养。到19世纪时,只剩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内一群。在西方发现后不久被八国联军捕捉并从此在中国消失。直到1898年被英国购买并繁殖到255头,并在1983年将部分个体送回中国。之后有更多的麋鹿回归家乡,并有部分被放生野外。
截至2021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在中国的种群数量上万头,已有24个省份引进麋鹿,饲养点和放归地总共84个。
(概述图参考来源: )
中文名:麋鹿
拉丁学名:Elaphurus davidianus
别名:四不像、麈 zhǔ(古称)、大卫神父鹿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哺乳纲
亚纲:真兽亚纲
目:偶蹄目
亚目:反刍亚目
科:鹿科
亚科:鹿亚科
属:麋鹿属
种:麋鹿
亚种:无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Milne-Edwards, 1866
保护级别:野外灭绝(EW)IUCN标准;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
同义学名:Elaphurus davidiensis
外文名:Père David's Deer, Pere David's Deer
历史分布
据科学家考证,早在3千多年前,中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有麋鹿,汉朝以后逐渐减少。它们曾在中国生活了数百万年,已出土的野生麋鹿化石表明,麋鹿起源于距今200多万年前,距今约1万年前到距今约3000年时最为昌盛,数量达到上亿头,中国境内无论是麋鹿化石点的数目或某个化石点的标本数量都极为丰富,但在距今约3000年的商周时期以后却迅速衰落,直到清朝初年野生麋鹿最后绝迹。
麋鹿
野生麋鹿的最后栖息地是长江口附近沿海地区。尽管麋鹿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及中部地区的长江南北,但主要分布中心仍在长江三角洲的沿海地区。它们十分喜爱温暖湿润的沼泽水域,甚至喜欢接触海水,衔食海藻。从1967年至1998年先后出土麋鹿化石12处。考古发现,1万年至4000年前人类遗址中出土的麋鹿骨骼数量,大致与家猪骨骼数量相当。
麋鹿是一种仅限于第四纪中后期的动物,从已知的190多个麋鹿化石出土地点确认,历史上麋鹿的分布区西至山西的汾河流域,北至辽宁的康平,南到浙江余姚,东到沿海平原及岛屿。到了晚更新世,麋鹿种群迅速发展,到全更新世中期达到鼎盛,但商周以后麋鹿迅速衰落。原始人类由于人口密度低、生产力水平低,不构成对麋鹿的威胁。而商周以后,由于自然变迁、麋鹿自身的原因和人为干扰等因素,造成了麋鹿的不断减少。
从自然因素看,由于麋鹿是一种喜爱温暖湿润的动物,而中国近5千年来的气温是在逐渐变冷,沼泽和水域也明显减少,自然环境的变化对麋鹿有较大的影响。从自身因素看,麋鹿主要采食水生和陆生的禾本科及豆科植物,食性狭窄也是麋鹿生存受到威胁的自身因素。
人口增长和农业的发展,侵占了麋鹿的生活地域。人类的捕杀,严重影响了麋鹿的生存。考古学发现,1万年至4千年前人类遗址中出土的麋鹿骨骼的数量,与家猪骨骼的数量相当。可见当时麋鹿是被人类当作食物而遭到大量猎杀的。甲古文中记载,古代一次猎获麋鹿的数量达348只。另外麋鹿还被制成治病和强身的各种药品,《本草纲目》中记载,“麋茸功力胜鹿茸……麋之茸角补阴,主治一切血症,筋骨腰膝酸痛,滋阴益肾……”《彭祖服食经》、《家藏经验方》及现代的《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用麋鹿茸、角、骨等做配方的方剂就有几十项。麋鹿由此也就成为人类为治病而追杀的对象。
自然因素、麋鹿自身的因素是麋鹿分布区逐渐缩小、数量减少的原因,而人类活动的干扰是麋鹿走向野外灭绝的决定因素。
史料记录
从春秋战国时期至清朝,古人对麋鹿的记述不绝于书。它不仅是先人狩猎的对象,也是宗教仪式中的重要祭物。《孟子》中记述,“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这证明至少在周朝,皇家的园囿中已有了驯养的麋鹿。
汉朝以后,野生麋鹿数量日益减少。元朝建立以后,善骑射的皇族把野生麋鹿从黄海滩涂捕运到大都(北京),供皇族子孙们骑马射杀。野生麋鹿逐渐走向灭绝。到清朝初年,中国已只有一群约二三百只的麋鹿圈养在210平方公里的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
物种命名
1865年秋季,法国动植物物学家兼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德(Fr Jean Pierre Armand David),亦称“大卫神父”在北京南郊进行动植物考察,无意中发现了南海子皇家猎苑中的麋鹿。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一群陌生的、可能是动物分类学上尚无记录的鹿。戴维德以20两纹银为代价,买通猎苑守卒弄到了两只麋鹿,制作成标本。1866年,他将标本寄到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被确认为从未发现的新种,而且是鹿科动物中独立的一个属。为了纪念大卫神父,阿尔方斯·米尔恩·爱德华兹(Alphonse Milne-Edwards)将麋鹿命名为“大卫神父鹿”(Père David's deer)(学名:Elaphurus davidianus)。
绝迹中原
1866年之后,英、法、德、比等国的驻清公使及教会人士通过明索暗购等手段,从北京南海子猎苑弄走几十头麋鹿,饲养在各国动物园中。
1894年,北京永定河泛滥,洪水冲垮了皇家猎苑的围墙,许多麋鹿逃散出去,成了饥民的果腹之物。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南海子麋鹿被西方列强劫杀一空,麋鹿在中国本土灭绝。
随着时间的流逝,圈养于欧洲一些动物园中的麋鹿纷纷死去,种群规模逐渐缩小。从1898年起,英国十一世贝福特公爵出重金将原饲养在巴黎、柏林、科隆、安特卫普等地动物园中的18头麋鹿悉数买下,放养在伦敦以北占地3000英亩的乌邦寺庄园内。这18头麋鹿成为地球上所有麋鹿的祖先。二战时,这个种群达到255头,乌邦寺庄园因害怕战火,开始向世界一些大动物园转让麋鹿。到1983年底,全世界麋鹿达到1320头。
重新引进
麋鹿的故乡中国希望麋鹿能重返家园。1956年和1973年,北京动物园分别得到了一对和两对麋鹿,但因繁殖障碍和环境不适,一直未能复兴种群。
1985年,中英两国签订《麋鹿重引进中国协议》。在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现已改名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努力下,英国政府决定,伦敦5家动物园向中国无偿提供麋鹿。1985年8月,22头麋鹿被用飞机从英国运抵北京,当晚运至南海子原皇家猎苑,奇兽重新回到了它在中国最后消失的地方。1986年8月,39头麋鹿从英国经上海运抵江苏省盐城大丰市(现盐城大丰区),麋鹿重新回到它的野生祖先最后栖息的沿海滩涂。
1985年11月15日下午,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李鹏,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应邀来中国访问的英国乌邦寺公园主人塔维斯托克侯爵。宾主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李鹏副总理感谢塔维斯托克侯爵将二十二头麋鹿赠送给中国人民,称赞侯爵为保护珍稀动物进行的不懈努力和做出的贡献,并就共同关心的自然保护问题同侯爵交换了看法。
中国已在北京、江苏省盐城大丰市(现盐城大丰区)、湖北省石首市等地实施麋鹿散养计划,形成种群,全国已有麋鹿8000多头 。其中江苏大丰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至2020年底时,共有麋鹿5681头,其中野生个体1820只。2003年3月,世界第一头纯野生的麋鹿在大丰麋鹿保护区内出生。
麋鹿颈和背比较粗壮,头大,吻部狭长,鼻端裸露部分宽大,眼小,眶下腺显著。四肢粗大,主蹄宽大能分开,多肉,并且两个主蹄之间有皮腱膜相连,避免在沼泽中下陷;此外悬蹄也很发达。和驯鹿、白唇鹿一样,麋鹿在行走时,蹄部关节也会发出响亮的磕碰声。 夏毛红棕色,冬季脱毛后为棕黄色;初生幼仔毛色橘红,并有白斑。麋鹿是尾巴最长的鹿类之一 ;尾上有绒毛,呈灰黑色,腹面为黄白色,末端为黑褐色;长尾巴的主要功能是用来驱赶蚊蝇以适应沼泽环境 。
雌麋鹿没有角,体型也较小。雄鹿有角,最长的角可达80厘米,倒置时能够三足鼎立,在鹿科动物中非常独特;且形状特殊,外形与一般的鹿角正好相反——前杈再分小杈,前杈分出的每小杈上再长出一些更小的杈;而后杈则平直向后伸展,几乎不分杈 。这其实是由于麋鹿角的角干并不是向斜后方生长,而是竖直向上生长,而且没有眉枝,角干离头部一小段之后就分为前后二枝,前枝是主枝,不分叉但非常长的后枝被称为次枝;前面的主枝随后再分枝,形成一前一后的二长枝 。麋鹿角一般每年11月-12月脱落,新角随即开始生长,至翌年5-6月时长成 。奇特的是,也有的个体一年脱角两次:11月前后脱去大角,随即长出小角,至翌年1-2月时长成,几周后再脱去;但在长出第二副小角的阶段,雄鹿并不发情 。雄性小鹿在两岁时长角分叉,6岁叉角才发育完全。
麋鹿性好合群,善游泳,主要以禾本科、苔类及其它多种嫩草和树叶为食。人工饲养其饲料种类由三部分组成: “细粮”包括小麦麸、大麦、玉米、豆饼;大豆秸秆纤维化程度较高是“粗粮”。将“细粮”、“粗粮”分别粉碎,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加水搅拌、发酵,与此同时,还用鲜嫩、可口的胡萝卜、麦青等“水果蔬菜”来补充维生素。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ver3.1——野外灭绝(EW)。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一级。
种群现状
麋鹿作为野生种群早已绝迹多年。1985和1987年,英国乌邦寺分两次共赠送38只麋鹿至北京南海子。1986年8月14日,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中国林业部的共同努力下,来自英国七家动物园的39头麋鹿返回故乡——江苏大丰,放养在大丰麋鹿保护区。 从1993年开始,湖北石首从北京南海子共引进94只麋鹿。从1998年开始,江苏大丰分5次在黄海滩涂开展野放试验;同年春、夏两季,湖北石首因保护区围栏被洪水等冲垮,部分麋鹿随着洪水等自然扩散到保护区周边形成了5个自然种群。 截止至2022年,中国麋鹿主要分布在三大保护区内,即江苏大丰麋鹿国家自然保护区、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面积达117万亩的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处麋鹿保护区;经过繁衍扩大,截至2021年5月底,保护区野生麋鹿个体已达2658只 。截至2021年,我国共建立84个麋鹿迁地保护种群,麋鹿总数近万只; 其中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荆江故道一带麋鹿野生个体约2300只。
2022年9月9日,在江西省都昌县南峰镇余晃村以南2公里鄱阳湖都昌湖区珍珠湖段发现4大4小8只麋鹿。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