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儒 编辑

明朝末年历史人物

周延儒(1589年/1593年—1644年1月17日),字玉绳,号挹斋,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今江苏省宜兴市)人。明朝末年大臣,崇祯年间的内阁首辅之一。

周延儒自幼聪颖,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连中会元、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右中允、左庶子、少詹事、正詹、礼部右侍郎等职。他善于迎合崇祯帝旨意,于崇祯二年(1629年)十二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翌年二月加太子太保衔,改任文渊阁大学士,九月升任内阁首辅,加少保衔,进武英殿大学士。崇祯五年(1632年)二月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改吏部尚书,进建极殿大学士。期间与同僚温体仁倾轧,崇祯六年(1633年)六月因被言官陈赞化揭露曾私下称崇祯帝为“羲皇上人”而辞职。崇祯十四年(1641年)九月再任内阁首辅,翌年七月进少师,升为中极殿大学士。他复出后,推翻温体仁主政时的弊政,笼络人心,并重新获得崇祯帝的信任。但同时也倚靠昌时、董廷献等亲信,结交内侍,收受贿赂,加剧了朝政的腐败。

崇祯十五年(1642年)冬,清军第六次入塞大掠,翌年四月,周延儒自请督师堵截撤退的清军,但他不仅没有认真堵截,还不断谎报军情。五月还朝后,崇祯帝欲加封他为太师,但其督师期间的行径随即由锦衣卫都督骆养性等密告于崇祯帝,因而被勒令致仕回乡。不久,雷縯祚、郝䌹、蒋拱宸等揭发其招权纳贿、结交内侍,触怒崇祯帝,周延儒被再召至京师,于崇祯十六年十二月(1644年1月)赐死。清修《明史》将他列入“奸臣传”。

基本信息

编辑

全名:周延儒

别名:武人(乳名)、宜兴相国(官场别称)

字:玉绳

号:挹斋

所处时代:明朝末年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今江苏省宜兴市)

出生日期:1589年(万历十七年,一说生于1593年)

逝世日期:1644年1月17日(崇祯十六年十二月初八日)

逝世地:北京

主要成就:连中会元、状元

主要作品:《周挹斋稿》《片野堂诗》

最高官职:少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

人物生平

编辑

少年得志

纪念周延儒连中两元的牌坊(复原)纪念周延儒连中两元的牌坊(复原)

周延儒出身于宜兴的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祖先周冲号静庵先生,是王阳明的门人,正德年间中举人,官至应城知县、唐王府纪善,入祀乡贤祠。 周冲的从孙周淳就是周延儒的祖父,嘉靖年间中举人,官至太康知县。 周淳长子周天瑞没有功名,但周天瑞第三子周延儒却自幼聪颖,有“神童”之称。 周延儒早年曾与东林党人交游,尤其与姚希孟、罗喻义友善。 后来其学问日益精进,被三吴士绅推为“艺林之冠冕”。

万历四十年(1612年),周延儒考中乡试第二十二名。 翌年即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他连中会元(会试第一)和状元(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周延儒长相俊丽,以此沾沾自喜,与同样少年得志的同年进士冯铨关系很好,据说两人“连床共被,日事淫嬉”,在京城有“小唱(即小娼)翰林”之风评,后来他和冯铨还结成了儿女亲家。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周延儒参与科举阅卷,录取李应升,被认为是选拔了一个合适的人才。

天启二年(1622年)二月,周延儒迁右春坊右中允,掌管司经局。 上任后力推孙承宗入阁,主持军政。 后任左庶子、少詹事等职,并调任南京翰林院。 期间周延儒父母双亡,他连遭两艰,杜门谢客,得以躲过天启末年因魏忠贤专权而风云诡谲的政局。 在此期间,他曾给好友冯铨写信,援救被魏忠贤迫害的东林党人。

拔擢重用

天启七年(1627年)四月,周延儒终制。四个月后,崇祯帝即位。周延儒补任詹事府正詹,崇祯元年(1628年)三月被提拔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 同年秋,宁远、锦州相继发生兵变,辽东巡抚毕自肃自杀,督师袁崇焕请发军饷。十月初二日,崇祯帝在文华殿召集大臣商议,大臣都请求动用内帑,崇祯帝不愿意。在场的周延儒揣摩上意,说:“以往边关守兵防止外敌入侵,而今要防士兵了。宁远士兵哗变,发军饷,锦州士兵哗变,再发军饷,这样下去,镇守边关的部队都要学样了。”崇祯帝询问对策,周延儒说:“情况紧迫,不得不发,但得想个长久之策。”崇祯帝认为周延儒说得有道理。十一日,崇祯帝又询问边军军饷问题,周延儒说:“军士要挟,不止为少饷,毕竟别有隐情。古人罗雀掘鼠,军心不变。今各兵止少他折色,未尝少他月饷,如何辄动鼓噪?此其中必有原故!”暗示骄横的武官闹事来胁迫袁崇焕,崇祯帝深表赞同。当时“天威震迅,忧形于色”,大小臣工都不敢回答,唯独周延儒的回答能令崇祯帝满意,所以他“由此荷圣眷矣”。

崇祯元年(1628年)十一月初三日,因大学士刘鸿训罢官,崇祯帝指示吏部会推内阁增补成员的候选人,开出的名单包括吏部左侍郎成基命、礼部右侍郎钱谦益等人,钱谦益最有望入选。周延儒认为此番会推阁员自己如能被提名,必定会被崇祯帝点用。他除了在外廷积极活动,还走后门结好于外戚郑养性、万炜以及东厂太监唐之征作为内援,志在必得。但结果名单却没有他(据说是钱谦益的门人户科给事中瞿式耜的阻止),也没有礼部尚书温体仁,两人便把矛头对准了钱谦益。周延儒散布流言,称这次会推完全是由钱谦益的同党把持,温体仁更是上了一道《直发盖世神奸疏》,揭发与钱谦益有涉的钱千秋科举舞弊案,崇祯帝召见百官询问此事时,温体仁、周延儒都称崇祯帝被钱谦益的同党蒙蔽。崇祯帝本来也希望周延儒能入阁,看到名单没有周延儒就很怀疑,于是就相信温体仁、周延儒所散布的钱谦益结党的说法,将钱谦益逐出朝廷。 从此,周延儒与东林党反目成仇。

崇祯二年(1629年)三月某日,崇祯帝在文华殿单独召见周延儒,从午后一直谈到深夜。此次召对与往常截然不同,翰林院记注官也不得在旁记录,所以君臣之间到底说了些什么,人们不得而知。不过敏感的言官还是揣测到了一点眉目:崇祯帝因钱谦益案件而暂停会推阁员,此番单独召见周延儒,显然有意让他入阁辅政。于是言官们纷纷上疏抨击周延儒,试图阻遏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南京兵科给事中钱允鲸等人向崇祯帝揭发周延儒一向与“阉党”逆案中人冯铨狼狈为奸,目的有两个,一是“以图大拜”,即进入内阁;二是“以图翻局”,即推翻逆案。周延儒立即上疏为自己辩解,称言官所说都是莫须有之事。崇祯帝迫切需要一个能总理朝政的大臣,他很看重周延儒的政治才干,因此态度明显偏袒,对于钱允鲸等人的奏疏只是“报闻”而已,而对于周延儒的答辩奏疏却“优诏答之”,意在给言官们泼冷水,让他们不要在这个问题上说三道四。言官们并不气馁,御史刘之凤等人在几天之内联名上疏,对崇祯帝单独召见周延儒一事表示异议。崇祯帝只是淡然批复“不得渎奏”四字,只字未提召对之事。 到了十二月,人们对此事逐渐淡忘,崇祯帝趁内阁次辅钱龙锡引疾致仕之机,命周延儒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

崇祯三年(1630年)二月,崇祯帝又给周延儒及与他同时入阁的何如宠、钱象坤加太子太保衔,改为文渊阁大学士。周延儒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极力向崇祯帝推荐自己的姻亲吴宗达以及同僚温体仁入阁。崇祯帝也以为温体仁“孤忠可任”,在同年六月下旨,命温体仁与吴宗达以原官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办事。 周、温两人联手把持朝政,在幕后主使迫害钱龙锡、打击东林党 (一说钱龙锡在周延儒叩头恳求下免死 );又指使锦衣卫官员张道濬等攻击内阁首辅成基命,迫使成基命辞官而去。 到了九月,周延儒就成为内阁首辅,崇祯帝还加他少保衔,进武英殿大学士。 崇祯五年(1632年)二月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改吏部尚书,进建极殿大学士。

周温倾轧

温体仁对周延儒表面奉承,暗地谋夺其首辅之位。吏部尚书王永光罢官后,温体仁起用他的同乡亲信闵洪学取而代之,掌控人事权,又起用御史史

下一篇 何如宠

上一篇 李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