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桥大街 编辑

北京市西城区街道

太平桥大街太平桥大街

太平桥大街是中国北京市西城区的一条南北向大街。大街上,多平房住宅,间有办公楼和住宅楼。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就坐落于此。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太平桥大街

地理位置:位于西城区中部

北起:成门内大街

南至:复兴门内大街

历史沿革

编辑
太平桥大街,明代为河道,称大明壕,又称河漕,清代称西沟沿。清乾隆年间绘制的《京师全图》对此处标注为“沟沿”。民国十年(1921)至民国十九年(1930)河道改为暗河,辟建成路。称沟沿大街。民国三十五年(1946)以后,为纪念抗日爱国将领佟麟阁和赵登,将辟才胡同以北的沟沿大街命名为赵登禹路,将二龙路南口以南的沟沿大街命名为佟麟阁路,中段分别称鸭子庙、太平桥、西京畿道统一称太平桥大街。明清年间太平桥位置,就在今辟才胡同西口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所在地,原为顺承郡王府。顺承郡王府坐北朝南,府门临街,北墙在麻线胡同,西墙在锦什坊街。规模很大,占地面积约十五公顷。顺承郡王名勒克德浑,系礼亲王代善第三子萨哈林之第二子。其史阿达礼于崇德八年(1643)皇太极去世后,欲拥立睿亲王多尔衮为帝,以“扰政乱国”被处死籍没,因而也殃及年仅十五岁的勒克德浑被革除宗籍。顺治元年(1644)恢复宗室,封为贝勒。顺治二年(1645)以平定南明、招降李自成余部的功绩晋封为顺承郡王。成为清朝开国“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以战功被封世袭的八王中,礼亲王一门占其三,一时传为佳话。清代最后一个袭王爵的是讷勒赫,于光绪七年(1881),袭封,死于民国六年(1917)。其子文葵仍被逊帝溥仪封为顺承郡王,也只是徒有虚名而已。由于没有收入,家境败落,当军阀张作霖入据北京时,将王府占用,作为大元帅府,后仅用七万银元代价强迫买去,成为张氏的私产。新中国成立后,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设机构的办公地点。现原建筑已拆除盖楼。

地理位置

编辑
位于西城区中部。北起阜成门内大街,南至复兴门内大街。因旧有太平桥。故名。

下一篇 快速路

上一篇 妙应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