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劝天公重抖擞 编辑

清代的龚自珍的政治诗句

我劝天公重抖擞我劝天公重抖擞

“我劝天公重抖擞”,出自《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五》,该诗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作者是清代的龚自珍。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于人材,而朝廷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才,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己亥,是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法来标记的年月,在诗中实为一八三九年。这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己亥杂诗》应运而生了。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我劝天公重抖擞

作者:龚自珍

创作年代:清

作品出处:《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五》

文学体裁:诗

拼音:wǒ quàn tiān gōng chóng dǒu sǒu

注音:ㄨㄛˇ ㄑㄩㄢˋ ㄊㄧㄢ ㄍㄨㄥ ㄔㄨㄥˊ ㄉㄡˇ ㄙㄡˇ

类型:政治诗

时代背景

编辑
龚自珍的诗句述写其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广泛;或记事,或抒情等,内容复杂而富有内涵,大多借题发挥。其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写出了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计感到堪危。龚自珍《己亥杂诗》多用象征印喻,想象丰富、奇特,运用意象手法创景抒情。

创作背景

编辑
道光十九年(1839年)岁次已亥,龚自珍辞官返乡,又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有感于清朝朝廷压抑、束缚人才的情况,作《己亥杂诗》315首,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作品原文

编辑
《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五》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

生气:生机勃勃的局面或指发怒;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这里指生机勃勃的局面。

恃(shì):依靠。

风雷:风、雷一般的样子

喑(yīn):哑。

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旧时形容人民不敢讲话,现也比喻沉闷的政治局面。语出苏轼《三马图赞序》:“振鬣(马鬃)长鸣,万马皆喑。”

究:终究、毕竟。

天公:造物主,这里指皇帝。

重:重新。

抖擞: 振作精神。

降:降生。

译文

编辑
国家要想生气勃勃就需要风雷激荡,这种万马齐喑的局面实在令人悲哀。

我希望皇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去选用治国的人才。

赏析

编辑
【赏析】“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龚自珍具有比较进步的政治理想和主张,对于后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形成起了先驱作用。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在诗歌方面。他善于把诗歌作为武器,大胆地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危机、统治集团的专制和腐朽,热情地歌颂理想和个性的解放,发出强烈的要求改革的声音。

典故

编辑
清朝思想家龚自珍面对腐败的清政府,主张改革,提倡禁烟,得不到朝廷重用。48岁毅然辞官归隐,在路过镇江时看到当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诗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作者简介

编辑

龚自珍

龚自珍(1792-1841),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璱人号定庵;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庵,又号羽(王岑)山民,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父丽正,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著有《国语注补》、《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母段驯,中国清代经学家、文字音韵训诂学家段玉裁之子,著有《绿华吟榭诗草》。

龚自珍出身于一个世代儒学的官僚家庭。少年时期即鄙薄时文制艺,爱好经世致用之学和诗词。38岁考取进士。前后在内阁中书做了二十年无关轻重的下级官吏。后来借故辞职南归。在丹阳云阳书院担任讲席时猝然离世。

下一篇 遗传规律

上一篇 大外廊营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