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均利润率 编辑
平均利润率又称“一般利润率”。是每年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额同资本家预付社会总资本的比率。平均利润率首先是由各个部门的不同利润率平均化而形成的。资本家为了追逐利润,总是把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移到利润率高的部门。通过竞争和资本转移,引起供求关系和价格的变动,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平均利润率一经形成,各个部门的资本家所得的利润,就不再是他本部门所生产的剩余价值,而是每个资本按照它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例而取得的份额。这意味着不同部门的资本家按照等量资本得到等量利润的原则,对剩余价值进行再分配。
企业为了追逐高利润率以及资本在部门之间的转移流动,导致价格和价值偏离,使各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它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利润在各部门的企业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
平均利润率是由全社会各个产业部门不同的个别利润率,在竞争规律作用下,趋向平均化而形成的。
各个产业部门不同的利润率的形成取决于三个主要因素:①剩余价值率;②资本有机构成;③资本周转速度。假定社会上有五个不同的产业部门,各投资100万元,剩余价值率都是100%,资本周转速度都是一年一次,但资本有机构成各不相同,从而利润率也就不同,如下表:
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可用下表来表示:
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一经形成,各个产业部门(或单个资本)所实现并占有的利润,就不再是该部门实际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而是平均利润,即按照各该部门的投资量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比重而从当年剩余价值总额中所取得的相应份额。可见,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就是资本作为一种社会权力,按照等量资本获取同量利润的原则对剩余价值实现再分配的结果。商业资本虽然不参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生产,但却担负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实现,也是一种职能资本。所以,通过产业部门同商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商业资本也会按照它在总资本中所占的比例,参加决定一般利润率,并取得相应的年平均利润即商业利润。
商业资本的投资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用于向产业资本家购买商品,另一部分用作流通费用(包括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这两部分都要通过商品的售价(但不是在商品价值以上)来取得补偿,并作为预付的商业资本来参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以取得平均利润。投在纯粹流通费用上的资本,属于资本主义生产上的非生产费用。这种费用必须从剩余产品中得到补偿,对整个资本家阶级来说,是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的一种扣除。把纯粹流通费用的因素考虑进去,计算平均利润率的完成形态的公式应该是
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纯粹流通费用)/(产业资本总额+商业资本总额)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可见,“在科学分析的进程中,一般利润率的形成,是从产业资本和它们之间的竞争出发的,后来由于商人资本的介入才得到校正、补充和改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320页)。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必须在上述平均利润率的完成形态的基础上来理解平均利润率这一经济范畴和具体运用平均利润率的计算公式。并且,这种完成形态的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正是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前提。平均利润率体现着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在其他一切条件已定的前提下,平均利润率取决于社会总资本对社会总劳动的剥削程度。因此,每个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都直接参与社会总资本对社会全体雇佣工人的剥削,共同决定这个剥削程度。这表明:雇佣工人不仅受到直接雇用他们的单个资本家的剥削,而且还作为一个阶级而受到整个资产阶级的剥削。
竞争的结果
以上考察的影响资本的部门利润率的一些因素,会在时间上发生差异,这些因素同样适用于在空间上并存的不同产业部门,引起投在不同产业部门的利润率的差别。
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不同,各部门利润率不同,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围绕争夺有利投资场所而展开竞争,竞争的方式是资本转移,即把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移到高的部门,资本转移会引起各部门生产规模的变化,进而引起产品供求关系以及产品价格相应变化,使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趋于一致,形成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资本总额的比率,它是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一定量的资本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是平均利润;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中,既有部门内部的竞争,又有各部门之间的竞争,部门内部的竞争形成商品的社会价值和部门利润率。在此基础上,等量资本要求等量利润,必然引起资本在部门之间的竞争,即不同产业部门的资本为争夺更有利的投资场所而进行的竞争。这种竞争,既表现为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的转移,也表现为新增资本向利润率较高部门的投入。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和投入,引起各部门商品的供求关系以及价格的变动,结果使各部门不同的利润率转化成全社会一般的利润率,即平均利润率。按照平均利润率归资本家占有的利润,叫作平均利润。
形成过程
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
各个部门的不同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从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只是表明一种趋势,不能认为是利润的绝对平均化。马克思指出:“在整个资本主义生产中,一般规律作为一种占统治地位的趋势,始终只是以一种错综复杂和近似的方式,作为从不断波动中得出的、但永远不能确定的平均情况来发生作用。”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也不排斥各部门中少数先进企业仍然可能获得超额利润。因为前面分析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时,是把每一个部门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因而是以每一个部门的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和平均周转速度为前提的;至于同一部门中各企业之间在这方面存在的差别,当时是存而不论的。事实上,这种差别引起的各个企业利润率的高低不同是必然的。因此,其中少数先进企业可以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而有的企业却得不到平均利润,只有多数处于中等水平的企业可以获得平均利润。
总之,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其实质仍然是剩余价值,只不过它们是剩余价值总量在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而已。因此,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就是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通过竞争而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是把利润当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在概念上便完全确立了和固化了。这样,利润的本质、源泉以及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便进一步被掩盖和扭曲。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