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茄 编辑
茄(Solanum melongena L.),别名茄子、吊菜子、落苏、矮瓜等,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茄为直立分枝草本至亚灌木,茎圆且直立,呈紫色或绿色;直根系;叶片较大,呈卵圆或长卵圆形,紫色或绿色;花单生或簇生,颜色一般为白色或紫色;果实形状有长有圆,颜色一般有白、红、紫等;种子呈黄色肾形。花期6-8月,花后结果。
茄起源于亚洲东南热带地区,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由以亚洲、非洲、地中海沿岸、欧洲中南部以及中美洲种植广泛。 茄喜温,不耐霜冻,耐旱能力弱,生长期长,适合生长于保水保肥性强的土壤中。 繁殖方式主要包括播种繁殖和嫁接繁殖。
茄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和多种食物碱等营养物质,具有很高的食用效益 。茄是重要的蔬菜作物,经济价值较高。 茄含在抗癌、抗衰老、防止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炎症等具有潜在效果;茄的根、茎、叶可入药,能够清热、活血、消肿等。 茄的品种繁多,果色丰富,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中文名:茄
拉丁学名:Solanum melongena L.
别名:茄子、吊菜子、矮瓜、落苏等
界:植物界(Plantae)
门:维管植物门( Tracheophyta)
纲:木兰纲( Magnoliopsida)
目:茄目( Solanales)
科:茄科(Solanaceae)
属:茄属(Solanum)
种:茄(Solanum melongena L.)
分布区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由以亚洲、非洲、地中海沿岸、欧洲中南部以及中美洲种植广泛。
异名:Solanum melongena var. serpentinum、Solanum melongena var. depressum
栽培起源
关于茄的栽培起源存在诸多争议,通常认为其起源于印度和中国东南部,于大约公元8世纪向东传播到日本,于公元7-11世纪向西传播到地中海沿岸、欧洲中部、非洲以及美洲。 也有研究认为茄起源于非洲,后经中东地区传播到亚洲。茄的驯化发生于印度西北部,至今印度仍有茄子的野生种和近缘种。 对于茄的栽培起源缺乏直接有力的考古证据。
栽培历史
中国栽培茄的历史悠久,类型品种繁多。 在中国,茄由成都平原向长江中下游地区传播 ,在公元5-6世纪传播到黄河中下游地区,到宋朝时期,茄已经遍布中国。通过驯化,茄由刺多、果实小、味道苦的野生种逐渐向刺减小、果实变大、味道变甜的高级栽培种演化。
茄传入日本后,由于日本当时的蔬菜种类少,曾在日本蔬菜中占据重要位置。日本于1596-1614年已经对茄进行早熟栽培。欧洲在13世纪栽培茄, 16世纪中叶根据茄果实的形状和颜色区别品种,到17世纪后,茄已经流传颇广。
根
茄为直根系,根的深度约50cm,横向伸展范围约120cm,主要根系分布于30cm耕层内。根易木质化,发生不能定根能力弱。
茎
茄为直立分枝草本至亚灌木,茎圆且直立,植株高约80-100cm,呈紫色或绿色,茎的木质化程度强。 小枝一般呈紫色(野生的一般有皮刺),渐老则毛被脱落。
茄的茎
叶
茄为单叶互生,长约8-18cm,宽约5-11cm,先端钝,边缘具有波状圆裂,基部不相等,呈卵圆或长卵圆形,紫色或绿色,上下两面均有星状绒毛,侧脉每边4-5条,上下两面均被星状绒毛且下面较密,中脉的毛被与侧脉相同(野生种中脉与侧脉两面均有小皮刺),叶柄长约2-4.5cm。
茄的叶
花
花单生或簇生,花柄长约1-1.8cm,萼片基部合生筒状,直径约2.5cm。 花萼与花冠各约5-6枚,花冠呈白色或紫色,花冠筒长约2mm。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内侧,雌蕊1,单生花多为长柱花,簇生花中第一朵花多为长柱花,其余为短柱花,以长柱花座果,短柱花一般不能座果。
茄的花
果实与种子
果实形状有长有圆,颜色一般有白、红、紫等。果肉呈白色,为海绵状胎座组织,由薄壁细胞组成。种子近似肾形,扁平,黄色具光泽,千粒重约4-5g。
茄的果实
茄的果实
世界分布
茄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尤其以印度、日本、摩洛哥、意大利、土耳其、伊朗、埃及等亚洲和地中海沿岸的国家种植广泛, 此外,茄还分布于非洲、欧洲中南部和中美洲。
中国分布
茄在中国分布广泛,且不同区域的茄品种有所差异。东北三省、华北内蒙、新疆、青海、甘肃主要种植早熟长茄和早熟长卵茄;黄河流域、宁夏、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河南主要种植中熟圆茄和中熟圆卵茄;长江流域以及浙江、上海、江苏、安徽及四川主要种植中熟和中晚熟的条茄和长茄;珠江流域和华南地区主要种植中熟、中晚熟和晚熟长茄、白茄等。云贵高原除种植长茄、圆茄外,还有半栽培种和野生种。
茄中国分布范围
播种繁殖
温汤浸种后催芽,待约50%的种子露白后,播于苗盘或苗床。出苗前保持基质湿润,控制好昼温和夜温。出苗后,适当降低温度,控制水分。
嫁接繁殖
茄嫁接方法主要有劈接法、斜切接,其嫁接成活率均达90%以上。在进行茄幼苗嫁接时,选择的砧木应与接穗有较好的共生和嫁接亲和力,且具有更强的耐虫病、耐寒暑及较强的吸水吸肥能力等特性;嫁接时保证砧木与接穗在茎粗、生理年龄及木质化程度相近,利于嫁接后伤口愈合。
定植
定植前,应选择平坦、土壤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排灌方便的土地,施一定量的腐熟有机肥或商品有机肥,翻耕耙细,覆盖地膜。定植时应注意定植密度适宜。定植后浇透水,并注意覆盖保温。
田间管理
定植后根据不同种茄进行不同程度中耕,控制好昼夜温度,施加腐熟有机肥和磷钾肥。座果前保持土壤湿润;果实膨大期应增大浇水量;座果后,施一定量茄果类复合肥。及时清理打杈、老叶、病叶,防止落花落果。对于大棚越冬茄类来说,应在定植后覆盖地膜注意保温越冬、防止冻害和冷害;越冬茄栽培期延长,需肥量大,应重施基肥。
采收
花后50-60天采收,应及时采收,采收时间宜选择早晨或傍晚。
病虫防治
病害
茄的主要病害包括立枯病、猝倒病、绵疫病、褐纹病和黄萎病等,其中立枯病、猝倒病、绵疫病、褐纹病和黄萎病属于真菌病。防治立枯病、猝倒病应喷洒百菌清、乙磷铝、杀毒矾等;防治绵疫病应喷洒乙磷铝、瑞毒霉、杀毒矾等;防治黄萎病应喷洒多菌灵、托布津等;防治褐纹病应喷洒百菌清、代森锰等。
虫害
茄的主要虫害包括红蜘蛛、茶黄螨和茄白翅野螟等。在红蜘蛛发生初期使用三氯杀螨醇、硫磺粉悬浮剂、菊杀乳油、克螨特、灭螨猛等药剂防治。针对茶黄螨使用的药剂有克螨特、三氯杀螨醇、环丙杀螨醇、灭螨猛等;同时做好冬季温室防治并及时除去田边杂草。防治茄白翅野螟应使用乐果、马拉硫磷、杀螟松药液喷洒。
变种 | 特征 | 主要品种 |
圆茄 | 植株高大;果实大,呈圆球、扁球或椭圆球形状,皮色紫、黑紫、红紫或绿白;不耐湿热;中国北方栽培较多;适应于气候温暖干燥、阳光充足的夏季大陆性气候;多数品种属中、晚熟。 | 北京大红袍、六叶茄、九叶茄;山东大红袍;天津二敏茄等。 |
长茄 | 植株长势中等;果实呈细长棒状,长达30厘米以上,皮色紫、绿或淡绿;喜温暖湿润多阴天的气候条件;中国南方普遍栽培;多数品种属中、早熟。 | 南京紫线茄;北京线茄;广东紫茄;成都黑茄等。 |
矮茄 | 株较矮;果实小,呈卵或长卵形;适应性较强,露地栽培和设施栽培均可;种子较多;品质劣;多为早熟品种。 | 济南一窝猴;北京小圆茄等。 |
观赏价值
茄的品种繁多,果色丰富,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近年来,观赏茄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观赏花卉,逐步进入人们的视线。
食用价值
茄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和多种食物碱等营养物质,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茄的制作方式除蒸、炒、烧、煮、油炸、凉拌鲜食外,还可以加工、腌制,食用方法多样。
经济价值
茄易于栽培,适应性强,栽培面积广,产量高且供应时间长,是重要的蔬菜作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药用价值
茄的根、茎、叶可入药,为收敛剂,有利尿之效,叶也可以作麻醉剂。种子为消肿药,也可作为刺激剂,但易引起胃弱及便秘,果生食可解食菌中毒。
紫茄白苋以为珍
守任清真转更贫
不饮吴兴郡中水
古今能有几多人
诗中体现太守清贫,将栽培的紫茄和白苋“以为珍”,说明茄在当时已经是百姓家的普通蔬菜。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