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龙 编辑

传说中的氏族

御龙御龙

舜帝时期有一个叫董父的人,很喜欢龙,能够根据龙的习性和食欲来饲养,许多龙都喜欢跟随在他的身边,舜帝听说此事后,非常高兴,当即赐董父姓豢龙。后来到了夏朝孔甲时期,夏朝开始衰落,大的后裔褒之二君化作两条龙,从天而降,出现在王宫之中。孔甲听说刘累师从豢龙氏,于是让刘累负责养龙,并赐他为御龙氏。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御龙

含义:传说中的氏族

擅长:擅养龙

时期:舜时

诞生

编辑
龙是一般人不能征服的,除了作为天地之子的帝王外,就只有那些具有非凡本领的特殊氏族或人物,才具有征服龙的专门本领。作为远古时期最优秀的狩猎氏族,刘氏族自然很希望能成为征服龙的氏族。刘累诞生时手掌中有“刘累”二字,刘氏族的人便认为这正是神的暗示,即刘姓将要成为征服龙的氏族。

缘由

编辑
当时,在中原大地上确实有一支擅长驯服龙的氏族,叫做豢龙氏。这个氏族属于当时的祝融集团,主要活动在鬷川(今山东定陶)一带。这个氏族自从帝舜时期就以擅长驯服、饲养龙而闻名于世,并一直受到中原舜帝政权和夏王朝的器重,也是王室用龙的专门提供者。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 ”

刘累,陶唐氏帝尧之裔孙,夏代人。刘累因生下来时便有手纹的神瑞兆示,很快就被推为刘氏本族的首领。担负着神圣的使命,刘累年轻时就离开家乡,到豢龙氏族那里去学习驯服、驯养龙的本领。不知是有神的力量还是刘累自己聪明过人,刘累很快就学有所成,成为当时中原部落中小有名气的驯龙能手,并被夏朝王室召到宫中负责养龙。

这时正是夏朝第14代君主孔甲在位。据说,孔甲是个昏庸无道的君主,他在位时不全心治国爱民,却沉醉于信奉鬼神方术。孔甲在位的第三年(约公元前1877年),大禹的后裔褒之二君化作两条龙,从天而降,出现在王宫之中。

《国语·郑语》:夏之衰也,褒人之神化为二龙,以同于王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君也。”夏后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卜请其漦而藏之,吉。

《史记·夏本纪》: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受豕韦之后。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

但他自己却不会饲养,孔甲于是派人去找最擅长驯养龙的豢龙氏人,但没有找到。这时,刘累便毛遂自荐,主动请求承担龙的驯养工作。孔甲对刘累的举动大为欣赏,立即批准了他的请求。最初,刘累把龙饲养得很好,孔甲对他的工作非常满意,于是颁布命令,正式任命刘累为王室驯龙官,并赐给刘累“御龙氏”的姓氏,宣布由他取代豢龙氏的工作。孔甲又把颛顼之孙大彭氏所居之地——豕韦(今河南省滑县西南韦乡)赐给刘累作为他的封邑。

《竹书纪年》云:“孔甲元年,废豕韦氏,使刘累豢龙。”

族人

编辑
至此,刘累的家族就由刘氏族演变成了御龙氏,族人也由刘邑(今河北唐县)南迁到豕韦。

过了4年,也即孔甲七年时,刘累负责驯养的两条龙中,突然死了一条雌龙。刘累害怕事情被发现,干脆将龙肉煮熟,做成一道菜,派人送给夏王孔甲。不料这龙肉的味道还非常美,孔甲不知实情,吃了还大加赞赏,并派使者向刘累再次索求龙肉。刘累无法拒绝,又不能说出实情,一不做,二不休,又把剩下的3条龙相继杀了。孔甲一吃不可收拾,不继派人向刘累求要龙肉。可是,龙是罕见之物,哪能随便就能抓得到的?刘累在3条龙都被孔甲吃了之后,因为找不到龙,这才知道闯了大祸,害怕事情败露后会族灭家亡,于是带着他的一部分族人偷偷逃离夏朝都城,迁到鲁县(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一带隐居起来。

据说,刘累迁居鲁县隐居起来后,果然躲过了灭族之灾。但刘累的族人,从此一分为二:一部分随刘累迁到鲁县一带;一部分则继续留在祁姓刘氏族的旧地刘邑一带。《竹书纪年》云:“帝孔甲七年,刘累迁于鲁阳。”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范宣子)“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

世系

编辑
陶唐氏(祁姓)------御龙氏(祁姓)-----豕韦氏(祁姓)------唐杜氏(祁姓)------范氏、杜氏、刘氏、士氏、随氏、留氏、金氏(部分)等

下一篇 豢龙城

上一篇 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