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郡 编辑

秦朝郡级行政区

三川郡三川郡

三川郡是秦朝的郡级行政区。最早是战国韩宣王置,以境内有河、洛、伊三川而得名。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复置,郡治位于洛阳(一说荥阳) 。部辖境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南,灵宝以东的伊、洛流域和北汝河上游地区。汉高帝二年(前205年)改为河南郡。

公元前249年,秦灭东周国,后秦将蒙骜伐韩,取成皋、荥阳,并作置三川郡 ,荥阳城属之,以洛阳为治所。秦把荥阳城作为向东进攻东方诸国的前沿阵地和桥头堡,并以此引鸿沟水灭魏。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三川郡

外文名:Sancbuan shire

简介:秦朝的郡级行政区

设立:战国韩宣王

级别:郡

参考文献:《史记·秦始皇本纪》

相关人物:秦始皇

郡治:洛阳说、荥阳说

名称由来

编辑
秦统一中国后,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余郡。其中三川郡无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堪称诸郡之首。三川郡以境内有黄河、洛河、伊河三川而得名。

秦国占领荥阳后,秦国设置了三川郡,这是秦人东进后设置的第一个郡,在后来并吞六国的战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三川指黄河、伊河、洛河。

历史记载

编辑

形式地图形式地图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公元前249年,“东周君与诸侯谋秦,秦使相国吕不韦诛之,尽入其国”,“使蒙骜伐韩,韩献成皋、巩,秦界至大梁,初置三川郡”。《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 汉初,刘邦入洛阳,改三川郡为河南郡。

郡治争议

编辑

洛阳说

洛阳说依据为历史史书记载:《汉书》河南郡,故秦三川郡,高帝更名。雒阳户五万二千八百三十九 唐《通典》秦平天下,置三川郡。汉高帝置河南郡。开元元年,改为河南府。凡周、汉、魏、晋、后魏、隋,至于我唐,并为帝都。

荥阳说

荥阳说的依据是由部分学者认为三川郡守、李斯之子李由一直坐镇荥阳(今郑州古荥),所以为郡治。

河南科技大学薛瑞泽先生对此进行了精心考证,得出郡治在荥阳的结论。他分析说,庄襄王元年,秦国先占领了洛阳及周边地区,对于洛阳城内的东周王室,他们借口“东周君与诸侯谋秦,使相国吕不韦诛之”。随即封吕不韦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也就是说,洛阳城及其周边地区全部成了吕不韦的封地。

不久后,秦攻占荥阳,设立三川郡,已成吕不韦封地的洛阳,不可能成为三川郡的郡治。而将郡治设在荥阳,既有利于控制新占领区,又可以利用水运枢纽荥阳作为东方门户,向东方诸侯进攻。

秦始皇十年,吕不韦自杀,封地被取消,但史籍上没有任何三川郡治迁往洛阳的记载。此时,并吞六国的战争如火如荼,秦国没道理让三川郡治西退洛阳;统一天下后,荥阳更是秦王朝控制东方的战略要地,从史料看,直到秦朝末年,三川郡治也仍在荥阳。

秦占领荥阳之前,鸿沟已开凿近百年,荥阳早已是活跃而富有生机的商业都会,“国际性”交通中心和工商业中心,后来桑弘羊赞其为“天下名都”之一。

秦占领荥阳并设为三川郡治后,这里成为秦在东方的中枢和门户,肩负起经营东方的使命,成为军事、政治、经济中心。占据这个“绾毂天下水路”的地方,控制了水路交通网,使秦国如虎添翼,加快了一统天下的步伐。

区域样貌

编辑
三川郡辖境,大体上正是位于“天下之中”的古“河南地”,或称“河洛地”,是本来意义上的“中国”。它是秦都咸阳通往东方的要道,也是秦国控制东方的战略要地。后陈胜、广揭竿而起,项羽、刘邦举兵反秦,三川郡均是攻守要冲。丞相李斯之子李由曾为三川郡守。

公元前205年,汉高祖刘邦改三川郡为河南郡,“河南”作为行政区划名称始于此。辖县22个:洛阳(新莽时称宜阳)、荥阳、偃师(莽时称师成)、京、平阳、中牟、平(莽时称治平)、阳武(莽时称阳桓)、河南、缑氏(莽时称中亭)、卷、原武(莽时称原桓)、巩、谷成、故市、密、新成、开封、成皋、苑陵(莽时称左亭)、梁、新郑。河南郡有27.6444万户,人口174.0279万。这组数字从一定意义上反映了秦汉时期三川郡(河南郡)地位的重要及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

下一篇 任章

上一篇 春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