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功镇 编辑
武功镇,隶属于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地处县境西部。东与贞元镇毗邻,南隔后河与杨陵区杨陵街道 和大寨街道相望,西邻宝鸡市扶风县杏林镇,北与本县苏坊镇和游凤镇及乾县王村镇相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6.7千米,南北最大距离5.8千米 ,总面积43.02平方千米。
武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炎黄故里。《国语·晋语》言:“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炎帝以姜水成,黄帝以姬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姬水就是今武功境内的漆水河;姜水就是今天宝鸡市渭滨区的清姜河 。这里是炎帝后裔姜姓的封地有邰国。早在四千多年前,中国农业始祖后稷诞生于此,教民稼穑,结束了远古先民采撷渔猎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民族农耕文明。武功镇作为武功县(郡)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中心,长达1800多年。孕育了苏武、苏蕙、李世民、富嘉谟、游师雄、康海、孙景烈等著名人物,也留下了“武功八景”为代表的特色人文景点。
截至2020年6月,武功镇下辖1个社区、19个行政村 。截至2018年,武功镇户籍人口45498人 。2011年,武功镇农业总产值达到2.374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3.2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72万元。
中文名:武功镇
别名:有邰、中亭川、邰亭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
地理位置:县境西部
面积:43.02 km²
下辖地区:1个社区、19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邰青路
电话区号:029
邮政编码:712200
气候条件: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姜嫄墓、教稼台、苏武墓、武功城隍庙、郑家坡遗址、上阁寺
车牌代码:陕D
人口:45498人(2018年)
从北周武帝建德三年(574年)至现代,中亭川(今武功镇)一直是武功县城所在地。
清雍正七年(1729年),在此设立在城镇。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归属武功县一区管辖。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在城联保。
1949年,设城关区。
1956年,废区设城关镇。
1958年,武功县并入兴平县后,先后成立上游公社、武功公社。
1961年,恢复武功县建制,公社沿袭县名。
1984年,建立武功镇。
朝代 | 纪年 | 名称 | 地址 | 备注 |
---|---|---|---|---|
有虞氏,虞舜 | 斄国 | 今镇治 | 《史记》:有斄氏女曰姜原,为帝喾元妃,生弃,以教稼功,管后稷,复封于邰。 | |
斄国 | 今镇治 | 《史记》:后稷之兴,在唐陶。禹夏之际,皆有令德。 | ||
启 | 斄国 | 今镇治 | 《史记》:后稷卒,子不窋立。 | |
夏、商 | 周地 | |||
周 | 初年 | 畿内邑 | 今镇治 | 《史记》封禅书周兴邑邰,立后稷之祠,至今血食天下。 |
春秋 | 初年 | 周邑 | 今镇治 | 《史记˙秦本纪》秦文公十六年(前750年),伐戎,收周失地,岐以东献之周 |
战国 | 秦邑 | 《元和志》:秦孝公做四十一县,邰、武功、美阳各一。 | ||
秦 | 始皇 | 武功县 | 在渭水南 | 《地理志》:武功有太乙、惇物、斜水。太乙,即终南山。太白,武功两山,故名惇物,均在渭水南。 |
汉 | 武功县 | 在渭水南,今属眉 | 《水经注˙渭水注》东经郿县故城南,又东过武功县北。 | |
新莽 | 9—25年 | 新光县 | 渭水南 | |
东汉至晋 | 武功县 | 姜嫄嘴 | ||
北周 | 建德三年(574年) | 武功县 | 今镇治 | 《隋书》:周置武功郡。建德三年(574年)郡废。《太平寰宇记》:周省武功郡,别立武功县于中亭川(今武功镇) |
隋 | 581—618年 | 武功县 | 今镇治 | 属京兆郡 |
唐 | 武德三年(620年) | 置稷州,领武功县 | 南立节 | |
贞观元年(627年) | 复武功县 | 今镇治 | 《元和郡县志》:州废,以县属京兆郡。 | |
天寿二年(691年) | 复置稷州 | 邰封里 | 领县。唐书:天授二年(691年),复置稷州。 | |
大足元年至乾宁二年(701—895年) | 武功县 | 今镇治 | 《唐书》:大足元年(701年),州废,复为县。 | |
后唐 | 同光中(923—926年) | 武功县 | 今镇治 | 隶扶风府 |
长兴元年(930年) | 武功县 | 今镇治 | 以县隶京兆府 | |
后晋 | 936—946年 | 置武功郡 | 隶晋昌军 | |
后周 | 951—960年 | 武功县 | 今镇治 | 隶书兴军 |
宋 | 政和八年(1118年) | 武功县 | 今镇治 | 改属醴州,属环庆军路 |
宣和三年(1121年) | 武功县 | 今镇治 | 隶京兆府,属永兴军路 | |
金 | 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 | 武亭县 | 今镇治 | 金志:以显宗讳,更武功为武亭 |
元 | 1206—1368年 | 武功县 | 今镇治 | 《续通考》:元复为武功县,属乾州。 |
明 | 1368—1644年 | 武功县 | 今镇治 | 隶西安府乾州 |
清 | 初年 | 武功县 | 今镇治 | 隶西安府乾州 |
雍正三年(1725年)至末年 | 武功县 | 今镇治 | 改属直隶乾州,是年分乾州为直隶州,以武功、永寿属之。 | |
民国 | 二年(1913年) | 武功县 | 今镇治 | 废府设道,属关中道 |
十七年(1928年) | 武功县 | 今镇治 | 废道,直属省辖 | |
新中国 | 1950年5月 | 武功县 | 今镇治 | 属宝鸡专员公署 |
1956年6月 | 武功县 | 今镇治 | 撤专属,归省直辖 | |
1958年12月 | 武功公社 | 今镇治 | 武功、扶风、兴平三县合并为兴平县,直属省辖 | |
1961年9月— | 武功镇 | 今镇治 | 武功县建制恢复,治所由武功镇搬迁至普集镇,属宝鸡专区。1983年10月武功镇随武功县改属咸阳市 | |
注:上古时期至清由《武功县志(稿薄)》整理而来;民国——今由《武功县志》整理而来 |
截至2020年6月,武功镇下辖1个社区、19个行政村 。人民政府驻地渭源机械厂院内。
统计用区划代码 | 城乡分类代码 | 名称 |
610431102001 | 121 | 武功镇社区 |
610431102200 | 121 | 武塔村 |
610431102201 | 121 | 积山村 |
610431102202 | 122 | 徐杨村 |
610431102203 | 122 | 龙门村 |
610431102204 | 220 | 坡底村 |
610431102206 | 122 | 二水寺村 |
610431102207 | 220 | 羊圈村 |
610431102208 | 122 | 桥东村 |
610431102209 | 220 | 尚坡村 |
610431102217 | 220 | 上营村 |
610431102218 | 220 | 新寨村 |
610431102219 | 220 | 凉马村 |
610431102220 | 220 | 古凤村 |
610431102222 | 220 | 洛阳村 |
610431102223 | 220 | 松林村 |
610431102224 | 220 | 新庄村 |
610431102225 | 220 | 聂村 |
610431102228 | 220 | 联合村 |
610431102229 | 220 | 八一村 |
610431102230 | 220 | 韦北村 |
610431102231 | 121 | 绿华村 |
位置境域
武功镇地处县境西部。东与贞元镇毗邻,南隔后河与杨陵区相望,西邻宝鸡市扶风县杏林镇,北与乾县王村镇相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6.7千米,南北最大距离5.8千米 ,总面积43.02平方千米。
武功县武功镇委
地形地貌
武功镇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以平原为主,从北往南呈阶梯跌落。平均海拔550米。
气候特征
武功镇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2.9℃。年平均降水量633.7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92天,降雨集中在每年的7—9月,9月最多。
水系水文
武功镇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道有渭河、湋河、漠浴河、漆水河4条,河流总长度83.2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渭河,从西至东流经境内大庄、普集、小村3个镇,长20.7千米,流域面积18.4平方千米,年均流量300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漆水河、漠浴河、湋河等。
截至2018年,武功镇户籍人口45498人 。
综述
2011年,武功镇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58万元,增值税168万元,企业所得税30万元。人均财政收入2100元,比上年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7020元,比上年增长25%。
2018年,武功镇有工业企业27个;其中,规上企业3个。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19个。
第一产业
2011年,武功镇农业总产值达到2.374亿元,比上年增长9.8%,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3%。耕地面积41056亩,人均0.98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武功镇粮食生产2.12万吨,人均1100千克。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蔬菜、棉花、苹果、辣椒、烤烟和生地、丹皮、远志等中药材。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截至2011年末,武功镇牛存栏3620头,生猪存栏67800余头,笼养鸡50万羽。2011年,武功镇生产肉类31万吨;畜牧业总产值6447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9.6%。
第二产业
武功镇工业主要有面粉加工、金属加工、机械铸造和省属军工企业的生产等。2011年,武功镇工业总产值达到3.26亿元,比上年增长8.7%,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7%。2011年,武功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家,职工4986人,实现工业增加值2847万元,比上年增长30%。
第三产业
2011年,武功镇商业网点210个,从业人员2560余人。2011年,武功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72万元,比上年增加4442万元,比上年增长22.50%。2011年,武功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8675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254万元。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武功镇文化站1个,图书室18个,藏书54000余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20人。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武功镇幼儿园(所)3所,在园幼儿310人,专任教师21人;小学18所,在校生1980人,专任教师11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7%;初中2所,在校生1628人,专任教师8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6%,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2649人,专任教师180人。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武功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1个,其中卫生院1个,病床90张,专业卫生人员125人。2011年,武功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3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8万人,参合率96.4%。
郑家坡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47千米处武功县武功镇漆水河东岸,1980年发现的,面积2000平方米。发掘区分南北两个小区,中间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壕沟。遗存主要有房基、灰坑、窑穴、陶窑,还有陶器、石器等物。房基的早、中、晚三个不同时期,是同一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文献记载周人早期活动在漆水下游一 带,郑家坡遗址就处在这个范围之中,为探索先周文化提供重要的线索。遗址的出土文物佐证了《诗经》、《史记》等史料记载的真实性。
2013年5月3日,郑家坡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功镇
姜嫄墓
姜嫄尊称“圣母”,经天纬地,后稷又“树艺五谷”,为农业始祖。姜嫄墓位于武功镇南侧小华山上,1990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陕西督学使吴大徵篆书“姜嫄圣母之墓”匾额牌坊已恢复原貌,蔚为壮观。清知县陈尔弗重修陵园围墙,方圆约三十亩之大,树大葱茏,罩尽整个山头,历代铭碑林立其间,远远望去,十分巍峨,“姜嫄古墓小华山”为《武功八景》之一。
墓地中高,两旁垂供如翼,故称“飞凤穴”。《史记》载,姜女原为帝喾元妃,履巨人之足迹而生后稷,母以子贵,世人尊称姜嫄为圣母。姜嫄古墓位于武功镇华山之巅,姜嫄生“后稷”名“弃”。
姜嫄古墓
小华山
位于武功镇南门外西侧,曾异名“葆贞庵”,据县志记载,此处为宋代理学家张载讲学之“绿野亭”遗址,山水明丽,故名曰:“绿野亭”。小华山地势崎岖,层峦耸翠,古柏森蔚,回栏折槛。20世纪90年代,群众集资恢复,修建了“回廊折栏”和“飞檐八卦亭”,彩绘一新。
小华山
教稼台
教稼台为农业始祖——后稷教民稼穑之遗迹,教稼台位于武功镇东廓道旁,历经沧桑,几度兴圮之后,1970“文化大革命”损毁无存。1987年,耆宿发起倡议西农大等科研单位筹集恢复原貌,屹立在武功故城东门外、漆水之滨,为关中“四台”之首。“教稼立台漆水畔”为《武功八景》之一,被咸阳市命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后稷教稼台
苏武墓
苏武墓位于武功镇北门外,龙门村前,幕旷东向,背向风岗,漆水自墓前蜿蜒而过,依山傍水,环境优美,风景宜人。
苏武字子卿,汉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后放逐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牧羊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爱国主义典范,位封“汉典属国”。
苏武像
苏武墓
苏武墓
苏武墓
上阁寺
位于城西塬畔上,为人们历代祭奠姜嫄圣母、始祖后稷所立之祠,松柏涛涛、依山间有窑洞、神仙塑像、楼台、亭、阁,曲回之山道,别具景象,楼台高筑,钟声响彻。民间有云:“武功有个上阁寺,把天磨的咯吱吱。”文革毁损,现修复。
上阁寺
喀山庙
位于武功镇南二里的漆水河畔东崖上,此地理位置奇特,居高远望西山,有夕阳重现之景观,传说唐李世民幼时在武功读书,在漆水河摸鱼嬉水,书没入水中,夕阳落而再现,将书晒干。
美阳关
是丝绸之路往西通往金城(今甘肃省兰州市)必经的关隘。位于武功镇县城东门外,漆水河东岸,是京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至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官道上的一道重要的关口。西汉置关,因在美阳城(今陕西省武功县武功镇)以东,故名。是当时西汉长安通往西域交通的第一道重要门户。
报本寺塔
报本寺塔坐落在武功镇北廓,东临漆水报,西辅香山,依寺建塔,风景秀丽,为陕西名塔之一,于1957年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报本寺塔为北宋年间重建楼阁式砖塔,高39.66米,七级八面,每层辟四门洞,真假相间,变化有序,整个塔势挺拔俊秀。每年春季总会飞来一群胡燕,嬉戏于塔顶周围,人称“胡燕朝塔”,为《武功八景》之一,地宫文物出土有金棺、银椁、玉棺、舍利子、豹斑玉奁等百余种。塔为七级八面,高39.66米,雄伟挺拔。
2013年5月3日,报本寺塔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报本寺塔
城隍庙
武功城隍庙历史悠久,结构独具明代建筑风格,是一组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山门、献殿、正殿、寝殿皆面阔五楹,东、西陪殿均外接九间回廊,正、寝均为单檐歇山顶,外沿斗拱为五彩重昂,
四角檐柱有明显的侧角和生起,正殿通脊,檐边、勾头、滴水全为琉璃构件,五彩闪烁,富丽堂皇,两侧歇山饰以琉璃“二龙戏珠”浮雕,珠球滚动,龙体飞跃,呼之欲出,为一般庙宇所罕见,特别是已恢复修建的城隍庙牌楼,通高12米,宽11米,全琉璃屋面,堪称关中一绝。
2013年5月3日,武功城隍庙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功城隍庙
隋炀帝陵
隋炀帝陵位于武功镇西塬上,洛阳村东,曾树有清乾隆陕西巡抚华沅书“隋炀帝之陵”石碑,陕西省人民政府·1957年公布其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县志记载:大业十四年(618年),隋炀帝被反贼宇文化及缢弑于扬州后,初殡于江都宫流珠堂,后葬吴公台下。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渊于武德五年(622年)八月,令其子李世民迁葬炀帝于此,与杨凌隋文帝泰陵构成一脉之穴,遥遥相望。
金仙观
金仙观位于武功镇的后河之畔,东倚雄浑辽阔的漠漠周原,西视源远流长的涓涓湋河。此观始建年代不详,据传自汉朝以来,金仙观代有兴废和修建,历经战争的洗礼、风雨的剥蚀以及自然灾害,存世的是一组晚清建筑群,山门、献殿、中殿、后殿等,保存较为完整,是武功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处三山耸立、一水横流,古树浓阴闭日、长川凉风习习,绿树红花满山间,是一处休闲游览之地。
山门西向,为空心筒脊、灰布板瓦的硬山式建筑,其上悬一匾“金仙观”,笔走龙蛇、苍劲有力,出自享誉关中的关中革命前辈,原陕西省农业学校校长马伯援先生之手。据说“封神榜”之后两千年,汉明帝时,聂云霄转世到了武功县的聂村,受灵山老母点化,学道、修仙,后因为聂云霄与班超将军营救汉明帝有功,被汉明帝敕封为“救世金仙”,因此这座庙才叫“金仙观”。金仙观周围还有文督祠、圣母庙和戏楼。
金仙观
2019年9月24日,武功镇(小麦玉米良种繁育)入选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2019年12月24日,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名单。
2020年6月12日,被评为陕西省乡村治理示范镇。
2020年12月14日,武功镇入选陕西省13家省级旅游特色名镇之列。
2024年6月8日,入选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第四批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乡镇(街道)名单。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