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仙传 编辑

西汉刘向传记作品

列仙传列仙传

《列仙传》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叙述神仙的传记,具体成书时间与作者争议颇多,现多认为是西汉史学家刘向所著,主要记述了上古及三代、秦、汉之间的70多位神仙的重要事迹及成仙过程。

《列仙传》开创了神仙传记的先河,为神仙作传,建构了一个较完整的神仙谱系,在开创仙人题材小说、形成富有意义的文学母题、创作思维、仙道思想等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古雅简洁,叙事细致生动,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列仙传》

作者:刘向

创作年代:西汉

作品出处:《道藏》

文学体裁:传记

字数:11535

内容简介

编辑

列仙传

《列仙传》共两卷,记载了自三皇五帝时至汉代的神仙人物。卷上记载了41位,卷下记载了30位。《列仙传》记述了每位神仙的形迹,所述之事多与长生、变化方术相关,大致讲述了修道成仙的方法,一是通过服食丹药可以成仙:如服食神果仙花,灵丹妙药就可以成仙,如秦穆公时的赤须子、黄帝时期的赤将子舆等便是通过服食一些果实和药物得以成仙。二是通过服气养气可以成仙。《列仙传》认为神仙是以气为形,所以食气也被视为修养的方法,服气就是吐纳之法,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彭祖,从夏代至商代末年,活了800余岁,他“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三通过行善积德也可以成仙,《列仙传》记载木羽母亲常做善事帮助人们接产,木羽十五岁便成仙,就是上天为了报答其母的善行。四是得到高人的相助,也可以成仙。

作品目录

编辑

卷上

赤松子

宁封子

马师皇

赤将子舆

黄帝

方回

老子

关令尹

涓子

吕尚

啸父

师门

务光

仇生

彭祖

邛疏

介子推

马丹

平常生

陆通

葛由

江妃二女

范蠡

琴高

寇先

王子乔

幼伯子

安期先生

桂父

瑕丘仲

酒客

任光

萧史

祝鸡翁

朱仲

修羊公

稷丘君

崔文子

卷下

赤须子

东方朔

钩翼夫人

犊子

骑龙鸣

主柱

园客

鹿皮公

昌容

溪父

山图

谷春

阴生

毛女

子英

服闾

文宾

商丘子胥

子主

陶安公

赤斧

呼子先

负局先生

朱璜

黄阮丘

女丸

陵阳子明

邗子

木羽

玄俗

注:《列仙传》版本较多,收录于《道藏》的《列仙传》收录了71位神仙人物的传记,此词条以此为准。

创作背景

编辑

历史背景

据《列仙传叙》载,汉武帝时,信奉神仙的淮南王刘安阴谋反叛朝廷,结果事情败露后被迫自杀。当时汉皇族楚元王刘交三世孙,即刘向的父亲刘德受命负责这个案子,他从刘安家中搜得一本《枕中鸿宝密秘》,专言“神仙使鬼物”及“重道延年”之术。幼年的刘向对它很感兴趣,闲来无事时,常常翻阅。到汉成帝时,刘向受诏总校群书,得览历代典籍秘要,又受时风感染,更加相信神仙之事“实有不虚”、“真乎不谬”,只是世人求之不勤罢了。所以,出于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宣扬神仙思想的需要,“遂缉上古以来及三代秦汉,博采诸家言神仙事者,约载其人”,撰写了这部神仙列传。

从来上《列仙传》中的神仙分为三类:

⑴由上古至西汉末年间流传下来的,为人们所传颂的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如黄帝、赤松子等;

⑵史传中确有记载,但对其神异之事没有记载的历史人物,如老子、东方朔、范蠡等;

⑶史传和仙传中没有记载,为作者根据自己所见闻的当时的神异之事或根据时事夸大后所创造的神仙人物,如女丸、木羽等。

时间争议

《列仙传》的作者与成书时代问题历来颇多争议。古今学者围绕《列仙传》的作者是否为刘向产生了其成书于西汉末年、东汉和魏晋中三种说法。认为产生于西汉末年的说法自然承认《列仙传》为刘向所撰。而其他两种说法则不承认其为刘向所撰。

⑴成于西汉末年之说的代表首推葛洪,葛洪在《神仙传序》和《抱朴子论仙篇》中都提及《列仙传》为刘向所撰。现代鲁迅、侯忠义、李剑国、王枝忠和欧阳健等学者,也持此观点。鲁迅认为:现存汉人小说“惟此外有刘向的《列仙传》是真的”。侯忠义在《中国文言小说史稿》中采此说。李剑国认为《列仙传》乃刘向晚期作品。他认为:其一,最早称刘向作《列仙传》者是葛洪,葛洪所处时代离刘向未远,必有所据;其二,他还对其他学者提出的疑点进行了逐一辩驳,认为他们所列证据都不足以推翻刘向对《列仙传》的著作权;其三,《列仙传》和赞乃出两人之手,传自传,赞自赞耳,不能因赞语佛经,即疑传非向作。王枝忠和欧阳健都赞同李剑国的论点及其理由。

⑵成于东汉之说始于北宋。北宋黄伯思以为“不类向文,恐非其笔……疑东京文也”。(《东观余论》卷下《跋刘向列仙传后》)从而首先开始怀疑刘向对《列仙传》的著作权。南宋陈振孙也从文风上判定“似非向本书,西汉人文章不尔也”,但他并没有指出为何人所撰。杨守敬《日本访书志》提出两个疑点:一是《世说新语文学》注引《列仙传序》称七十四人在佛经,而刘向之时并无佛经传入。二是今本《列仙传》中有很多地名是东汉才出现的,如《文宾传》中出现的太邱,《木羽传》中出现的钜鹿南和都为东汉才出现的地名。据此,杨守敬认为《列仙传》为东汉方士所托。余嘉锡在《四库提要辩证》中认同杨守敬的观点,并以为《列仙传》盖明帝以后顺帝以前人之所作也。王青则为《列仙传》的成书划定了一个时间范围,认为其成书应该在东汉顺帝永和五年之后至西晋太安二年之前这一段时间内。陈洪也持东汉末年说,与王青一样,他也认为《列仙传》并非一次性成书,中间应有一个续作的过程。但他认为这种续作只是文人个人行为,与王青所认为的在流传过程中的集体增补不同。他认为这种续作至曹魏时已经完成并形成与今本大致相同的版本,其续作者可能就是《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裴注中所提及的敲弘。

⑶成于魏晋中期之说始于明代。以明代胡应麟和四库馆臣为代表,胡应麟认为:“果向有此书,班氏决弗遗。盖伪撰也,当是中古间人。……非中古则三国无疑也”。清代四库馆臣亦以为“魏晋间方士为之,托名于向”。

《列仙传》的作者与成书时代问题至今没有定论。现代学者基本认同《列仙传》是在西汉末年由刘向汇集整理当时的神仙传说而成这一说法,而《道藏》中收录的《列仙传》并不是刘向整理时的原貌,《列仙传》是首先经刘向整理成定本,其后经过后人的增补和调整,从而形成了《道藏》中的版本的与刘向原本有所差别的版本。

作品鉴赏

编辑

主题思想

《列仙传》较为鲜明地体现了早期神仙思想的特点。

奇幻多彩的神仙群像

《列仙传》中所记神仙, 身份各异, 上至帝王将相, 下至平民百姓, 乃至乞丐。《列仙传》中固然有地位尊崇的人物得道成仙, 如黄帝、吕尚、范蠡、王子乔等。但更多的是来自社会各阶层的普通人物, 如马师皇是马医,偓佺是采药者, 啸父是补鞋匠,平常生是门卒,酒客是酒坊主,祝鸡翁是养鸡人,阴生是乞丐,赤将子舆是木工,等等。《列仙传》把众多的神仙集中在一起,记述他们种种奇异的事迹,构成一幅奇幻多彩的神仙群像图。

群仙的形象特征及生活方式

从形貌上来看,《列仙传》中的仙人大多与常人相差无几,只有少数形貌稍显怪异。如黄帝“有龙形”;务光“耳长七寸”;桂父“色黑而时白,时黄,时赤”;毛女“形体生毛”。《列仙传》所记群仙形貌异常的大约有十人左右,其他神仙的形貌未见描述。

虽然《列仙传》中的仙人形貌与常人差别不大,但列仙的生活方式与一般人相比,是有不小差别的。他们一般不食人间五谷,而是服用各种其他物质,如水玉、云母、丹砂等。这些物质有助于他们导引服气,甚至有返老还童乃至起死回生的功效。他们的住处也与常人有异。虽然也有一些是住在人间世界中的,但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住在高山大泽之中,有的干脆就住在海上仙山之上。他们的出行方式也与常人有别,或是乘坐龙、凤,或是骑行赤鲤、白鹤等,而这是标识他们神仙身份的重要手段之一。他们所具有的法术也较为神奇,比如能呼风唤雨、隐形变化,乃至飞举升天。

《列仙传》中的神仙形象, 与上古神话传说中的诸神有很大区别。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他们不再以神格为中心,而是已经完全人格化。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有机会得道成仙,诸如补鞋匠、木工、门卒、养鸡人乃至乞丐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都有机会成为世人羡慕的仙人,说明《列仙传》中的神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非常亲近。

五花八门的升仙途径

《列仙传》中所描述的升仙途径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是靠服食而成仙。如赤将子舆“不食五谷, 而啖百花草”;偓佺“好食松实”;务光“服蒲韭根”;彭祖“常食桂芝”;等等。也有服用某类矿物或化合物的,如赤松子服食水玉,方回炼食云母,任光善饵丹,主柱饵砂,等等。

其次是通过导引行气而得道成仙。如容成公“守生养气”,彭祖“善导引行气”,邛疏“能行气炼形”。这种导引行气的修炼方式常常涉及到“房中术”。比如容成公虽是善守生养气,但亦善补导之事;老子好养精气。而《女丸》中更是直写沽酒妇人女丸行养性交接之术,直言不讳地点出房中术的内容乃至实行房中术的过程。

除服食和导引行气之外, 《列仙传》中成仙的另一条途径就是做好事得到善报而成仙。如《马师皇》中写马师皇是黄帝时的马医,因为治好了向其求治的龙,后来被龙驼着升天而去。《陵阳子明》中写陵阳子明放了一条钓得的白龙,后龙来迎去成仙。这是积善得到好报的故事,也是善恶报应观念在《列仙传》中的生动体现。

应该指出的是, 虽然升仙途径各有不同, 但很多都是以服食作为基础的。如赤松子能入火自烧, 似乎是修炼火化登仙之法, 但亦服水玉;关令伊是在服食基础上与老子同游流沙而化胡成仙。又如上文提到的陵阳子明, 虽是得到了神仙的指引, 但得道的基础却是服食。此外如园客、朱璜等都是在服食和遇仙的双重作用下而成仙。

早期的神仙信仰中,只有地位尊崇的人物或是杰出的英雄人物以及方术之士才有机会与神仙交往,或是得道成仙,如黄帝、汉武帝、吕尚、东方朔等。尤其是像秦皇汉武的求仙行为,非一般平民可为。这表明在西汉以及之前,仙道之流离一般平民距离尚远。《列仙传》中所记群仙由人及仙的途径主要是服食及导引行气为主的修炼之法,或主要是靠个人修炼而来。这传达这样一种观念,即修道成仙是不论身份高低的。不论是何种身份,也不论其社会地位如何,只要是勤于修炼,或是得到某种机遇,都可以达到长生不老甚至是飞举升天的境遇。他们用自身的经历向世人昭示:长生是可求的,神仙也是可学的,这对普通民众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而诸如仙人济世等故事情节,也使人仙之间不再隔阂。这说明这一时期的神仙思想带有较为浓厚的平民色彩,与早期的具有贵族化倾向神仙思想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反映出汉人在仙道思想上的变化。

艺术特色

《列仙传》虽篇幅短小,叙事简略,但亦蕴含作者对其结构的深入思考和内容的精心选择。就其宏观结构而言,该书大致是按由远及近的时间顺序安排人物传记,自神农时赤松子始,至殷周时老子、吕尚等,再到秦时安期先生、萧史等;最后是汉代东方朔、修羊公等。就具体篇目而言,其叙事结构趋于雷同化,基本采用同一种模式:首叙神仙来历,次言神仙事迹,终述神仙去向。这种“来历+事迹+去向”的叙事结构与史传的略同,只是少了文末赞语。

后世影响

编辑

开创了神仙传记的先河

《列仙传》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神仙传记,它按照传记体的叙事形式,以神仙个人为中,单篇按时间顺序展开神仙的生平事迹。开创了以“神仙”为中,以神仙所经历的生平事迹为基本内容,开篇陈述神仙生平,篇末一般交待升仙结局的神仙传记模式。后代的神仙传记借此为基础进行创撰,基本沿用了《列仙传》的写作模式,此后,神仙传记的形式基本确立。后世以《列仙传》为开端,陆续出现了《神仙传》、《晋仙传》、《续仙传》、《墉城集仙录》、《洞仙传》、《后仙传》等,神仙传记蔚为大观。

形成了成仙的基本模式

神仙思想是《列仙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在《列仙传》除了本身是神仙的赤松子、江妃二女、啸父等,其余皆由平凡人通过各种途径修炼成仙。《列仙传》试图以各种形式赋予平凡人神仙信仰,并最终成为可长生不老、游走天地、能致风雨的神仙。这种平凡人通过努力可成仙的思想,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能够使他们摆脱命运的苦痛,满足他们对于生命永恒的渴望,因此许多人开始接受这种思想,求长生、求飞天。《列仙传》在继承前代神话、仙话的过程中,经过总结和自己的虚构,形成了几种成仙的方式:服食成仙、得奇遇成仙、修道炼丹成仙和从德或事功成仙。

增益了文学典故

《列仙传》中有许多带有神仙色彩的离奇故事,这些充满想象与离奇的神仙故事因其自身的文学性及深刻的寓意而被后世广为流传,神仙们的事迹和神仙故事逐渐被化用,成为后代文人经常在作品中引用的文学典故。《列仙传》的神仙人物故事己经成为文人们广泛使用的写作素材运用到诗文之中。如《文选》李善注中征引了《列仙传》的许多神仙事迹;如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鲍照化用了《列仙传》中的萧史创作了《代升天行》;如三国时期诗人阮籍《咏怀》其二和南朝齐诗人王融《游仙诗》之四化用了江妃二女的典故;《列仙传》中的许多表达时间流逝、生命短暂、求仙问道的神仙极其故事都成为后世文人寄托内心情杯、表达思想情感的典故。这些典故对游仙文学,特别是游仙诗产生了深远影响。

丰富了文学母题

《列仙传》中形成的文学母题给后代小说,尤其是神仙传记树立了基本的范式,充实了中国小说的内容。《列仙传》在长期发展中,继承了前代诗文和神话中的己有母题并进一步发展,同时还进行了艺术的再创造,逐步形成了人神相恋母题和误入仙境母题等。

⑴人神相恋母题:《江妃二女传》和《萧史传》是人神相恋母题的典型代表。《列仙传》以简练的语言写出郑交甫与江妃二女的语言和形象。整个故事对于人神的相恋并没有清晰地表达,只是以朦脱的语言写出郑交甫对江妃二女的欣赏,故事在“汉有游女,不可求思”这样的感叹中结束。这个故事对后世成为人神相恋的文学母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后代的文人墨客为追求这种境界,纷纷写作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后世小说在此基础上演绎出了众多动人的爱情故事。如曹植的《洛神赋》,如明清杂剧《秦楼萧史引凤》、《吹箫引凤》、《跨凤乘龙》等都是根据这些故事改编的。

⑵误入仙境母题:《列仙传》还孕育了误入仙境的母题。平凡人在无意中来到了仙境,感受到与世间完全不同的地方,或心情舒畅、心生向往,或因此得福、得道成仙。《列仙传》中对邗子故事的叙述正是误入仙境母题的源头之一。这个母题影响深远,后代的许多文人都尝试多种文体就此母题进行文学创作,如小说《搜神后记》中的“袁相根硕”、“桃花源”,《幽明录》中的“刘晨阮肇”都是以此模式进行的创作。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也是这一母题的变奏。

开创了新的仙人叙述模式

在写仙人形象方面,《列仙传》基本摆脱了把仙人写成凶怪模样的神巫模式,开始让仙人以隐士、犊子、园客、渔翁、马医等形象出现,开创了后代写仙人往往遁迹人间的写法。对于宣扬神仙思想来说,这样写更具迷惑性,使世人觉得时时在在有仙人考验其诚心,艺术上这样写则更具生活气息。

作品评价

编辑
东晋道教学者葛洪:刘向所述,殊甚简要,美事不举。此传虽深妙奇异,不可尽载,尤存大体。

唐代诗人顾况:志怪之士,刘子政之《列仙》。

北宋文学家黄伯思:事详语约,词旨明润。

清末金石文字学家杨守敬:自魏晋以下词人据为典要,何可废也。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卢国龙:我们可以从《列仙传》等书中看到其深远影响,此类仙传所记神仙之事,往往与《庄子》《列子》同。

版本信息

编辑

成书年代

版本

年代

版本

唐朝

《隋书·经籍志》版本

清代

《琳琅秘室丛书》版本(胡埏校)

五代十国

《旧唐书·经籍志》版本

清代

《道藏精华录》(王照圆校)

北宋

《新唐书·艺文志》

清代

《丛书集成初编》版本(清代胡埏校)

北宋

《云笈七签》版本(节选)

清代

《龙溪精舍丛书》版本(王照圆校)

宋代

《绀珠集》(节选)

清代

王照圆《列仙传校正》

明代

《五朝小说》版本

清代

洪颐煊《列仙传校正序》

明代

《说郛》版本

清代

沈涛《列仙传斠注序》

明代

《道藏》版本(现行版本)

清代

孙诒让《列仙传校勘记》

明代

《古今逸史》版本

清代

《郝氏遗书》版本

清代

《汉唐三传》版本

清代

《古今说部丛书》版本

清代

《秘书二十一种》版本

民国

《旧小说》版本(节选)

清代

《四库全书》版本

民国

《道藏举要》

清代

《指海》版本

作者简介

编辑
刘向(前77?一前6),字子政,本名更生。沛(今江苏沛县)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历仕宣、元、成、哀四朝,官至光禄大夫、中垒校尉,故后人称刘光禄、刘中垒。通经术,善文辞,成帝时曾总理校勘群书,著《别录》、《说苑》、《新序》、《列女传》、《五经通义》等,有《刘向集》,佚。

下一篇 主柱

上一篇 陈涉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