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邢昺 编辑
邢昺(bǐng)(932年-1010年),字叔明,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城西关外邢寨村)人,北宋学者、教育家、经学家、训诂学家。
邢昺于太宗太平兴国初年(976年),擢九经及第,授大理评事、知泰州盐城监。又招为国子监丞,专讲学之任,后迁尚书博士,转国子博士,选为诸王府侍讲,迁水部员外郎,累迁金部郎中。真宗时,知审刊院,迁右谏议大夫,改国子祭酒,任翰林侍讲学士,为淮南两浙巡抚使,迁工部侍郎,加刑部侍郎,超拜工部尚书,知曹州。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邢昺去世。
邢昺精通经书训诂、义理。曾与杜镐等校定《周礼》《仪礼》《公羊传》等,并各作义疏。今本《十三经注疏》有他所撰《孝经注疏》《论语注疏》《尔雅注疏》,《孝经注疏》以元行冲疏为蓝本,裁剪梳理,确立了今文《孝经》的地位。邢昺传注义疏在经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字:叔明
所处时代:宋代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曹州济阴
出生日期:932年(壬辰年)
逝世日期:1010年(庚戌年)
主要成就:儒学大师
主要作品:《论语注疏》《尔雅注疏》《孝经注疏》
本名:邢昺
官职:国子博士、国子祭酒
宋真宗即位后,邢昺调为司勋郎中。真宗咸平初年(988年),升调为国子祭酒,兼翰林院侍讲学士,给真宗讲《左氏春秋》等。同时,他奉真宗之命,与当时朝廷的儒家学者杜镐、舒雅、孙奭等人,核定《周礼》《仪礼》《公羊传》《论语》《尔雅义疏》等书。宋真宗咸平五年(1003年),邢昺被提升为工部侍郎,仍然兼任国子祭酒、翰林院侍讲学士。真宗景德三年(1007年),他又被调任刑部侍郎。景德四年(1008年),邢昺因为年老体弱,请求回家休假,宋真宗提升他为工部尚书,并主管家乡曹州的工作。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又提升他为礼部尚书。三年后,邢昺病死。宋真宗对邢昺非常敬重,在他病死前,专门派太医院的医生给他治病,并打破惯例,亲自到邢昺家里去探望他的病情。
邢昺在世79年,一生曾先后担任过许多官职,但其主要活动是在宋王朝的宫廷里和国子监从事教学工作。邢昺自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到国子监任教起,到宋真宗景德四年(1008年),回返故里曹州止,共计在国子监任职32年,其中担任国子监祭酒达10年之久。同时,他还担任诸王府的教师和宫廷教师,先后给宋真宗和诸王公及其子弟、国子监学生等主讲过《孝经》《礼记》《论语》《易经》《书经》《诗经》《左氏传》等经典著作。
昺居近职,常多召对,一日从容与上语及宫邸旧僚,叹其沦丧殆尽,唯昺独存。翌日赐白金千两,且诏其妻至宫庭,赐以冠帔。四年,昺以羸老艰于趋步上前,自陈曹州(今山东菏泽市)故乡,愿给假一年归视田里,俟明年郊祀还朝。上命坐慰劳之,因谓曰:“便可权本州,何须假耶?”昺又言杨砺、夏侯峤同为府僚,二臣没皆赠尚书。上悯之,翌日谓宰相曰:“此可见其志矣。”即超拜工部尚书,知曹州职如故。
入辞日,赐袭衣、金带。是日,特开龙图阁,召近臣宴崇和殿,上作五、七言诗二首赐之,预宴者皆赋。昺视壁间《尚书》《礼记图》,指《中庸篇》曰,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因陈其大义,上嘉纳之。及行,又令近臣祖送,设会于宜春苑。大中祥符初,上东封泰山,昺表曹州民请车驾经由本州,仍令济阴令王范部送父老诣阙,优诏答之。俄召还。车驾进发,命判留司御史台。礼毕,进位礼部尚书。
三年,被病请告,诏太医诊视。六月,上亲临问疾,赐名药一奁、白金器千两、缯采千匹。国朝故事,非宗戚将相,无省疾临丧之礼,特有加于昺与郭贽者,以恩旧故也。未几,有旨命中书召其子太常博士知东明县仲宝、国子博士知信阳军若思还侍疾。逾月卒,年七十九,赠左仆射,三子并进秩。
真宗即位,改司勋郎中,俄知审刑院,以昺儒者不达刑章,命刘元吉同领其事。是冬,昺上表自陈夙侍讲讽,迁右谏议大夫。咸平初,改国子祭酒。二年,始置翰林侍讲学士,以昺为之。受诏与杜镐、舒雅、李慕清、崔偓佺等校定《周礼》《仪礼》《公羊》《谷梁》《春秋传》《孝经》《论语》《尔雅义疏》,及成,并加阶勋。俄为淮南、两浙巡抚使。初置讲读之职,即于便坐令昺讲《左氏春秋》,侍读预焉。五年讲毕,宴近臣于崇政殿,赐昺袭衣、金带加器币,仍迁工部侍郎,兼国子祭酒、学士如故。知审官院陈恕丁内艰,以昺权知院事。
初,雍熙中,昺撰《礼选》二十卷献之,太宗探其帙,得《文王世子篇》,观之甚悦,因问卫绍钦曰:“昺为诸王讲说,曾及此乎?”绍钦曰:“诸王常时访昺经义,昺每至发明君臣父子之道,必重复陈之。”太宗益喜。上尝因内阁暴书,览而称善,召昺同观,作《礼选赞》赐之。昺言:“家无遗稿,愿得副本。”上许之。缮录未毕而昺卒,亟诏写二本,一本赐其家,一本俾置冢中。
昺在东宫及内庭,侍上讲《孝经》《礼记》《论语》《书》《易》《诗》《左氏传》,据传疏敷引之外,多引时事为喻,深被嘉奖。上尝问:“管仲、召忽皆事公子纠,小白之入,召忽死之,管仲乃归齐相桓公。岂非召忽以忠死,而管仲不能固其节,为臣之道当若是乎?又郑注《礼记·世子篇》云:‘文王以勤忧损寿,武王以安乐延年。’朕以为本经旨意必不然也。且夏禹焦劳,有玄圭之赐,而享国永年。若文王能忧人之心,不自暇逸,纵无感应,岂至亏损寿命耶?”各随其事理以对。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