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二祖优劣论 编辑

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的第四子曹植所作的作品

汉二祖优劣论汉二祖优劣论

汉二祖优劣论》 为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的第四子曹植所作。曹植认为:汉家二祖,均起于布衣,终能拨乱反正,成就了一代霸业,都是帝王中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汉二祖优劣论

作者:曹植

成文时期:三国时期

文学体裁:古文

简介

编辑

曹植集曹植集

在《汉二祖优劣论》中,曹植在肯定汉二祖的功绩的基础上同时认为,高祖刘邦“缺谋少策”,致使其在战争中屡屡处于被动,不得不依靠韩信彭越等人;晚年又对身后事缺乏远虑,致使后来吕后弄权,险些葬送汉室江山。

对于汉世祖刘秀,曹植则用洋洋洒洒的文字表达了无比的崇敬。在曹植看来,光武帝英明天纵,几乎就是帝王之中的一个完人。而光武帝的兴起,也正应了孟子所说的“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论断。故曹植认为:世祖远胜于高祖。

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品读了曹植的《汉二祖优劣论》后,对曹植的“世祖胜于高祖”的论断表示赞同,但对于光武手下文臣武将不及高祖麾下的张良、韩信等人的观点,诸葛亮并不认同,故著文《论光武》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原文

编辑
《汉二祖①优劣论》 三国(魏) 曹植

有客问予曰:「夫汉二帝,高祖、光武,俱为受命拨乱之君,比时事之难易,论其人之优劣,孰者为先?」

予应之曰:「昔汉之初兴,高祖因暴秦而起,官由亭长,身自亡徒,招集英雄,遂诛强楚,光有天下。功齐汤武,业流后嗣,诚帝王之元勋,人君之盛事也!然而名不继德,行不纯道,直寡善人之美称,鲜君子之风采,惑秦宫而不出,窘项坐而不起,计失乎郦生,忿过乎韩信,太公是谙,于孝违矣!败古今之大教,伤王道之实义。身没之后,崩亡之际,果令凶妇肆钨酷之心,嬖妾被人豕之刑,亡赵幽囚,祸殃骨肉,诸吕专权,社程几移。凡此诸事,岂非高祖寡计浅虑以致祸!然彼之雄才大略,似傥之节,信当世至豪健壮杰士也。又其条将画臣,皆古今之鲜有,历世之希睹。彼能任其才而用之,听其言而察之,故兼天下而有帝位,流巨功而遗元勋也。不然,斯不免于间阎之人,当世之匹夫也。

世祖体干灵之休德,票贞和之纯精,通黄中之妙理,韬亚圣之懿才。其为德也,通达而多识,仁智而明恕,重慎而周密,乐施而爱人。值阳九无妄之世,遭炎光厄会之运,殷尔雷发,赫然神举。用武略以攘暴,兴义兵以扫残。神光前驱,威风先逝。军未出于南京,莽已毙于西都。破二公于昆阳,斩阜、赐于汉津。当此时也,九州岛鼎沸,四海渊涌,言帝者二三,称王者四五;咸鸥视狼顾,虎跃龙骧。光武秉朱光之臣诚,震赫斯之隆怒。夫其荡涤凶秽,剿除丑类,若顺迅风而纵烈火,晒白日而扫朝云也。若克东齐难胜之寇,降赤眉不计之虏;彭宠以望异内陨,庞萌以叛主取诛,隗戎以背信躯毙,公孙以离心授首。尔乃庙胜而后动众,计定而后行师,故攻无不陷之垒,战无奔北之卒。是以群下欣欣,归心圣德。宣仁以和众,迈德以来远。于是战克之将,筹划之臣,承诏奉令者获宠,违命犯旨者颠危。故曰:建武之行师也,计出于主心,胜决于庙堂。故窦融闻声而影附,马援一见而叹息。股肱有济济之美,元首有穆穆之容。敦睦九族,有唐虞之称;高尚纯朴,有羲皇之素;谦虚纳下,有吐握之劳;留心庶事,有日昃之勤。乃规弘迹而造皇极,创帝道而立德基。是以计功则业殊,比隆则事异,旌德则靡短,言行则无秽,量力则势微,论辅则力劣。卒能握乾坤之休征,应五百之显期②,立不刊之退迹,建不朽之元功。金石播其休烈,诗书载其勋部。故曰:光武其近优也。

汉之二祖,俱起布衣,高祖阀于微细,光武知于礼法。高祖又鲜君子之风,溺儒冠不可言敬,辟阳淫僻,与众共之。诗书礼乐,帝尧之所以为治也,而高祖轻之。济济多士,文王之所以获宁也,高帝蔑之不用。听戚姬之邪媚,致吕氏之暴皮。将则难比于韩、周,谋臣则不敌于良、平。

解读

编辑
① 所谓“汉二祖”,即汉高祖刘邦,汉世祖刘秀。两汉24帝,只有西汉刘邦、东汉刘秀这二人的庙号为“祖”,其余皆为“宗”,故曹植称之为“汉二祖”。

② 应五百之显期。曹植认为光武的兴起正应了孟子所说的“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论断。

译文

编辑
有人向我请教道:“想那汉朝二帝,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都是授命拨乱的君主,如果比较当时形势的难易程度,评论二人的优劣,哪一个更为了不起呢?”我回答说:“当初汉朝兴起之时,高祖因秦的暴政而起兵,官不过一亭之长,身为亡命之徒,召集英雄,诛灭强楚,据有天下。功齐汤武、业流后嗣,真是帝王中的元勋,人君中的盛事啊!然而他的名声匹配不上德行,行为不符纯粹的道义。实在是缺少完人的美称,鲜有君子的风采。迷惑于美色不出秦宫,困窘于项羽坐而不起。在郦生的问题上失策,对韩信做得过分。不顾太公生死,于孝道有悖。败坏自古以来的教义,损伤了王道的实际意义。去世之后,果然使得吕雉这个凶妇逞其肆虐之心,心爱的女人遭到酷刑。赵王被囚,祸及骨肉。诸吕专权,社稷几倾。凡此种种,难道不都是高祖缺乏深谋远虑导致的吗?然而他雄才大略、潇洒倜傥,确实是当世的豪杰之士呀。而且其手下的武将谋臣,都是古今鲜有的人才。他能放手任用他们,听其言察其行,所以能一统天下登上帝位。否则,不免只是个当世的匹夫罢了。

光武帝的为人,聪慧而多识,仁智而明恕,谨慎而周密,乐施而爱人。正值易经所说的阳九无妄之世,他如雷霆发作,赫然举兵。以武力来反抗暴政,兴义兵以扫灭残敌。闪电为前驱,飓风为先导。大军未出南阳之际,王莽已毙命于洛阳。破二王于昆阳,斩甄阜于汉津。当是时也,九州鼎沸,四海波涌,称帝者二三人,称王者四五人;都是鹰视狼顾,虎跃龙腾。光武帝涤荡凶秽,剿除丑类,如顺疾风纵烈火,出白日扫乌云。东克齐地难胜之寇,降服赤眉无数俘虏。彭宠因有异心而败亡,庞萌因叛变而受诛。隗嚣因背信而毙命,公孙因离心而授首。都是妙算而后动众,谋定而后兴师。所以攻无不克之城,战无逃跑之卒。是以群下欢欣,心悦诚服。光武之用兵,计策出于自心,胜利决定于庙堂。所以窦融闻声而影附,马援一见而赞叹。和睦九族,有唐尧似的美称。高尚纯朴,有伏羲似的品质。谦虚纳谏,有周公吐哺似的辛劳;留心民生,有计时日晷似的勤奋。是以论功业则突出,比兴隆则事迹奇异,讲德行无短处,说行为无秽迹,论力量势力小,论辅助则臣弱。他最终能应孟子的“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之谶文,掌握乾坤,创造不可磨灭的奇迹,金石铭刻其业绩,诗书记载其殊勋。所以我认为:光武帝更优秀。

汉之二祖,都是布衣出身。高祖乏于微细,光武熟知礼法。高祖鲜有君子之风,溺尿于冠是不尊重儒生的表现。诗书礼乐,是帝尧治理天下所用,高祖却轻视。济济多士,是文王获得安宁的原因,高祖却蔑视而不用。偏爱于戚姬的妖媚,导致了吕后的暴虐。光武其将难与韩信、周勃相比,谋臣则逊于张良、陈平

下一篇 金楼子

上一篇 周武王汉高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