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方平 编辑

已故将军书画家

杜方平杜方平

杜方平(1919年—2008年2月21日), 原名圣阶,笔名龙城子,萧县黄口人,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1938年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文革”前,任南京军区国防工业部部长。1967年5月-1968年3月,任江苏省军管会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大校军衔。1955年被授予3级独立自由勋章、2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历尽艰辛,汗洒神州。在戎马倥偬中,深深被祖国的大好河山所陶醉,总想用自己的彩笔描绘出祖国的雄伟壮丽面貌。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杜方平

别名:龙城子

出生日期:1919年

逝世日期:2008年2月21日

主要成就: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籍贯:萧县黄口

人物经历

编辑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他先后从学于丁士青和俞剑华两位老画家。

在“文革”期间,他虽处逆境,从未辍画。画技锐进,尤擅山水。

杜方平作品杜方平作品

198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四十五周年举办全军画展,他的一幅山水画《日光岩》由军事博物馆收藏。同年,又有一幅《允有乡思愁》山水画,由南京市选送美国友好城市圣路易斯市参加文化交流。

1985年,总政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三十五周年,他的山水画《马背崖》再次由军事博物馆展出并收藏。

1987年,为纪念建军六十—周年举办全军画展,他的一幅《莱芜战役陈粟前线指挥所——石湾》,亦由军事博物馆展出和收藏;江苏省盐城县“新四军纪念馆”还展存了他的山水画《茅家岭》。

1979年以来,他的30余幅作品曾先后在日本、美国、法国、新加坡等国家交流。他的作品,侧重写实,并重视追求意境,被称为勇于在生活中求新的画家。

1987年9月以来,他在青岛博物院等地进行义展、义售,集资达万余元,支援了沂蒙山区他过去战斗过的村庄。

感人事迹

编辑
杜方平是位参加过抗战的老八路。1940年春天,他在沂蒙山区一次与日寇的战斗中负重伤,是老区罗圈峪村几位支前民工发现了他,用门板把他抬回了村中。伤好后,他又踏上革命征程。多年来,他一直想回到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的沂蒙老区。

文革前,任南京军区国防工业部部长。1966年,与江苏省军区政委梁辑卿、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大胜组成工作组进驻南京大学,在中央文革某些人的授意下,率先造了彭冲同志的反,得到了毛泽东的支持,因而一举成名。三人被并称为“梁杜吴”,一起出任江苏省军管会副主任,当时在江苏家喻户晓。然而,1968年以后,他蒙受十年牢狱之灾和平反后仅凭一支画笔创建沂蒙山区“方平希望小学”的感人事迹,在江苏却鲜为人知。

杜方平作品杜方平作品

1987年夏天,退休后的杜方平 来到老区罗圈峪村,发现村里竟然连电都没有。他的心被深深刺痛了,他决定尽自己的力量来帮助这里的乡亲。于是,他从自己的积蓄里拿出4万元钱购置了电线杆、电线等设备,发动群众把电架进了村,使这个村彻底告别了点煤油灯的历史。紧接着,他又投入2万多元为乡亲们铺设水道,把甘甜的山泉引进了各家各户。

1990年,杜老看到罗圈峪村的学校房屋破旧,教师连办公的地方都没有,又出资为村里建起了新校舍,附近6个山村的适龄儿童全部进了学校。

《齐鲁晚报》2006年2月12日的一则报道,题目是《老八路 杜方平情系沂蒙山扶贫助学》——前不久,南京军区离休老干部杜方平在家人的搀扶下,再次将6.5万元钱送到沂蒙山老区,他要给山区学校里的孩子建一座高标准的综合娱乐室。现年86岁的杜老,18年来向沂蒙山区捐助达30多万元。

杜老酷爱画画,他的画自成一家,在当地,很多人欲求而不可得。为了支援学校的后期建设,杜老到全国各地作画,把卖画的钱积攒起来,全部寄给罗圈峪,并一再嘱咐村里,一定要把钱用在教育上。

18年来,杜老为村里捐助达30多万元,他几乎每年都要来老区一次。当年5月2日,老人再次来到沂蒙山区,已经患上了心血管等多种疾病的他这一次是带着氧气瓶来的,在老伴和孩子们的陪同下,又送来6.5万元现金。看着身在病中仍时刻想着老区的杜老,乡亲们都哭了……

杜方平作品杜方平作品

下一篇 刘伶明

上一篇 蔡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