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足下 编辑
足下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zú xià,是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中文名:足下
拼音:zú xià
基本解释:对对方的敬称
词性:代词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
注音:ㄗㄨˊ ㄒㄧㄚˋ
英译:sir; you
足下
◎ 足下 zú xià足下
对同辈、朋友的敬称,古时也用于对上
大将军足下。——《史记·项羽本纪》
大王足下。
足下事皆成。——《史记·陈涉世家》
然足下卜之鬼乎?
恐伤先王之明,有害足下之义。——乐毅《报燕惠王书》
基本解释: 代词。对对方的敬称:愿足下更虑之。
词语分开解释:
足 : 足 zú 脚:足下(对对方的敬称)。足迹。足球。足坛。失足。高足(敬辞,称别人的学生)。举足轻重
下 : 下 xià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下层。下款。等级低的:下级。下品。下乘(一般泛指教义之浅显者)
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韩非子·难三》:“今足下虽强,未若 知氏 ; 韩 魏 虽弱,未至如其在 晋阳 之下也。”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足下昔称吾於 颖川 ,吾常谓之知言。”唐 韩愈 《与孟东野书》:“与足下别久矣,以吾心之思足下,知足下悬悬於吾也。”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三章:“余与足下俱系北大同学,而令戚又系余之同乡,彼此素无仇隙。”
2.脚底下。《玉台新咏·古诗》:“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唐 冯贽 《云仙杂记·飞云履》:“ 乐天 着示山中道友曰:‘吾足下生云,计不久上升朱府矣。’”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谓真之进步,在于己之足下。”
3.指脚底板上。《汉书·宣帝纪》:“﹝ 宣帝 ﹞身足下有毛,卧居数有光燿。” 颜师古 注:“遍身及足下皆有毛。”
4.足所立之处。《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喻指身边。《宋书·夷蛮传·诃罗陀国》:“所遣二人,一名 毗纫 ,一名 婆田 ,令到天子足下。”
词汇的出处无确凿资料查证,以资料来说,早至战国时期已有将“足下”明确用作敬称的用法。《韩非子·难三》:“今足下虽强,未若知氏 ;韩、魏虽弱,未至如其在晋阳之下也。”
至于其出处的渊源,有个故事很有趣,可以参考。此故事涉及寒食节、清明节、“足下”等多个文件元素的由来,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出奔在外19年,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即位后为晋文公。晋文公欲封赏有功之人,却忘了封赏当年跟随他逃亡并割股肉让他食用的介子推,而介子推也不愿接受封赏,带老母隐居到绵山之中。晋文公知道后,派人去绵山寻找,他避而不见,于是晋文公用烧山的办法想迫使他出山,没想到介子推倔强如斯,抱着大树和母亲被烧死了。晋文公十分悲痛,于是令人砍下这棵大树制成木屐穿在脚下,每次看到木屐的时候都会说:“悲乎,足下!”。“足下”一词由此而来,最终“足下”一词逐渐演变成对他人的敬称。
【示例】:唐 韩愈 《与孟东野书》:“与足下别久矣,以吾心之思足下,知足下悬悬於吾也。”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三章:“余与足下俱系北大同学,而令戚又系余之同乡,彼此素无仇隙。”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