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园林 编辑

中国园林建筑

私家园林私家园林

古代的中国园林建筑建造大多与享乐生活有密切关系,然而经过历代匠师的创造,以人工设计建造天然优美的景物,点缀环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传统文化艺术特色。中国古代园林,除皇家园林外,还有一类属于王公、贵族、地主、富商、士大夫等私人所有的园林,称为私家园林。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墅、别业等。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或几个景点;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清高风雅,淡素脱俗。私家园林集中在南京、苏州、无锡等地。现代保存下来的园林大多属于明清时代,这些园林充分表现了古代传统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私家园林

外文名:private garden

建园者:王公、贵族、地主、士大夫等

特点:规模较小,淡素脱俗

分布:南京、苏州、无锡等地

私家园林

编辑

私家园林私家园林

中国园林主要有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种,两汉时以前者为主,成就高于后者;唐宋以后私家园林的水平渐高;到了清代,皇园转而要向私园学习了。它们虽具有共通的艺术性格,但私家园林更多体现了文人学士的审美心态,现存者以江南地区成就更高,其风格清新秀雅,手法更为精妙;皇家园林主要在华北发展,现存者以北京一带最集中,规模巨大,风格华丽。于自然,高于自然,以表现大自然的天然山水景色为主旨,布局自由;所造假山池沼,浑然一体,宛如天成,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色,表现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宇宙观。

各个历史时期

编辑

商朝或更早

园林的最初形式——商朝的囿 。在古代,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一个脱离生产劳动的特殊阶层出现以后,经济基础以及技术、材料达到一定的水平,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化艺术等开始达到比较发达的阶段,这时才有可能兴建和从事于以游乐休息为主的园林建筑。

私家园林私家园林

大约在公元前16~11世纪,在商朝奴隶社会里,以商王为首的贵族都是大奴隶主,从事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广大劳动者,都是奴隶

苏州古典园林的特点往往是将山和水、草和木以及亭台楼阁融合于小小空间,把江南所特有的湖光山色、小桥流水、森林丘壑被巧妙安排在一起,有一种说法叫“小园子大世界。”园林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无不浓缩和寄托了当时设计者和建造者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精神追求。  苏州古典园林基本上都是私家园林,往往是古代的商贾巨子、文人学士、名家隐士们,或弃甲归田,或告老还乡,或修行隐居之后营造起来的。比如,著名的苏州园林沧浪亭,是北宋诗人苏舜钦建造的;以小巧精致而闻名的网师园,最早是南宋吏部侍郎史正志的宅邸;而另一个以众多假山和湖石著称的园林狮子林,则是元代高僧天如禅师惟则的弟子为拥戴他而修建的。

无锡私家园林

江南江流纵横,河网密布,水源十分丰富,气候温和,适宜生长常青树木,植物花卉品种多,江苏、浙江一带多产石料。私家园林多处市井之地,布局常取内向式,即在一定的范围内围合,精心营造,它们一般以厅堂为园中主体建筑,景物紧凑多变,用墙、垣、漏窗、走廊等划分空间,大小空间主次分明、疏密相间、相互对比,构成有节奏的变化,它们常用多条观赏路线联系起来,道路迂回蜿蜒,主要道路上往往建有曲折的走廊,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大多采用不规则状,用桥、岛等使水面相互渗透,构成深邃的趣味。 私家园林一般来说空间有限,规模要比皇家园林小的多,又不能将自然山水圈入园内,因而形成了小中见大、掘地为池、叠石为山,创造优美的自然山水意境,造园手法丰富多彩的特性。私家园林大多由文人、画家设计营造,因而其对自然的态度主要表现出士大夫阶层的哲学思想和艺术情趣。由于受隐逸思想的影响,它所表现的风格为朴素、淡雅、精致而又亲切。

下一篇 怡园

上一篇 园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