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喜过望 编辑

汉语成语

大喜过望大喜过望

大喜过望(拼音:dà xǐ guò wà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汉·司马迁《史记·黥布列传》。

大喜过望指事情的结果超过了自己的期望,因此特别高兴。主谓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大喜过望

拼音:dà xǐ guò wàng

出处:《史记·黥布传》

注音字母:ㄉㄚˋ ㄒㄧˇ ㄍㄨㄛˋ ㄨㄤˋ

语法结构:主谓式

语法属性:作谓语、定语、状语

成语出处

编辑
汉·司马迁《史记·黥布列传》:“淮南王至,上方踞床洗,召布人见,布大怒,悔来,欲自杀。出就舍,帐御饮食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大喜过望”。

成语典故

编辑
“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这种刑罚带有相当的污辱性,因为它是在被处刑罚人的脸上刺字,然后涂上黑色。受过这种黥刑的人,终身脸上都要留着这种痕迹。

英布在秦朝末年时,曾被处以黥刑,所以人们又叫他黥布。秦末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如火如荼,继陈胜、广在大泽乡揭竿起义后,黥布在骊山又率三千人举行了起义。

当项羽在咸阳自称西楚霸王时,他封黥布为九江王。楚汉之争开始后,黥布是项羽手下非常得力的将领之一,他一直是项羽大军的先锋官。论武功,在楚军中黥布仅在项羽之下,而刘邦手下的将领没有一个人能与他匹敌。

但是在一次大战中,黥布被打败了。项羽一次败仗也不能容忍,他马上革去了黥布的王爵,命他戴罪立功。黥布心中非常不服气,他认为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这样对待他,便对项羽心怀不满,并逐渐与项羽离心离德。

刘邦在与项羽的作战中,最怕、最恨的就是黥布。当刘邦听说黥布遭项羽贬黜时,心中不禁大喜。这时,刘邦手下的隋何向刘邦表示,他愿意趁此良机劝说黥布前来归顺。隋何的想法正中刘邦的下怀,他立即让隋何动身。

隋何见到黥布,对他说:“将军为西楚霸王立下无数战功,却不料仅仅因为打了一次败仗就被革去了王位。韩信用兵如神,出师以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将军将来难免有一天会和他相遇。如果与他交战时再吃败仗,将军到那时只怕身家性命也难保住了。我们汉王刘邦对将军非常敬重,将军为何不弃楚投汉,建功立业,将来成就一番大事呢?”

听了隋何的一番劝告,黥布心中便开始寻思这个事情,经过反复考虑,黥布决心听从隋何的劝告黥布背叛项羽了,但他怎么是项羽的对手呢?更何况黥布的手下原来也都是楚兵,现在突然自相残杀,自然十分不振。他刚与项羽交锋,便被项羽打得落花流水,只剩一人一马。万般无奈,黥布与隋何化装成百姓,悄悄来到汉营向刘邦投降。

为了挫败黥布的傲气,刘邦要了一个小计谋:故意在洗脚的时候召见黥布。刘邦见黥布时表现得漫不经心,而且十分冷淡。当时黥布真是一肚子火,后悔自己听了隋何的话来投靠刘邦。黥布只勉强谈了几句话,便告辞出来,心中真是又羞又气,心想自己怎么落到这种地步。黥布想到了自杀,但转念又一想,自己就是死也不能死在汉王面前,还是先休息一夜,明天再另做打算。

当黥布思绪很乱的时候,刘邦的随从却恭恭敬敬地来请他,将他安排到已经为他准备好的住处。黥布来到住处一看,那里的房屋设施、警卫随从及饮食车马,完全与刘邦是一个规格,比他来之前设想过的水准要高出许多,心情豁然开朗。于是,黥布安心为刘邦争夺天下。

成语寓意

编辑
人与人的期望是很不相同的,有人只想吃碗肉,有人唯盼快出国,有人望穿秋水要间房,有人朝思暮想是升官。吃肉、出国、分房、升官,是常常有人如愿的,但也常常有人落空。期望越高,失望越甚,与“爬得越高跌得越重”同理。所以单是为着避免失望起见,可以一开始就把期望值定得低一点。若是期望高于现实可能,就变成了奢望,失望正与奢望孪生;相反,若是一开始期望低于现实可能,其结果往往是大喜过望。现实还是那个现实,仅仅是由于开始的想法不同,结局的心理影响却是天差地远。

成语运用

编辑

成文用法

“大喜过望”指事情的结果超过了自己的期望,因此特别高兴。主谓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运用示例

宋·周煇《清波杂志·台谏上殿》:“偶一乡人来访,私谓得其人矣。叙契阔,接殷勤,甚欢。其人大喜过望,意汲引可必也。”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四二回:“这日穿着华丽,喜溢眉宇。任公见过他向日丑态,便如改头换面一般,三分相貌便已看作十分,所以大喜过望。”

梁实秋《雅舍小品·商店礼貌》:“店员不但没有愠意,而且大喜过望,自承以前的确有过一次张冠李戴的误失,只是标签贴错无法查明改正。”

下一篇 固陵

上一篇 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