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山羊 编辑
青山羊又称青羊,是偶蹄目牛科斑羚属 哺乳动物。 体躯结构紧凑,背腰平直,头部上宽下窄,略成三角形;具有“四青一黑”的特点,即毛、嘴唇、角和蹄为青色,两前膝为黑色;公母羊都有角和胡须,额部有旋毛;公羊角向上后方生长,母羊角细向上外方生长;公羊颈粗短,母羊颈细长;胸部发达,腹大而下垂,尻部略斜;四肢较短而矫健,侧视略呈长方形;尾小灵活,乳房发育良好; 因毛、蹄、角、嘴均系青色而得名。
青山羊主要产于中国济宁、菏泽两地区,嘉祥则是青山羊的主要产区, 喜欢栖息在高山的岩石周间或空圈的山顶地带。常在早晨和黄昏时成对活动。 性情温顺,群居圈养、放养均可;适应性强,耐粗饲,以食草为主。 青山羊四季发情,常年配种,但以春秋两季较为集中;母羊一般三个月初发情,5-6个月初配,一周岁产第一胎;妊娠期145天至150天左右,平均148天。
青山羊全身是宝,羊肉质地鲜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肉食之佳品;板皮柔韧,毛细密而均匀,色泽艳丽,面平光亮,是制裘、制革、纺织的上等原料;其皮质地松软,有波浪,流水形花纹,美观典雅是制裘衣的贵重皮料;羊肠是医疗上不可缺少的缝合线;羊肝又是医治夜盲症的良药;羊角、羊蹄角可制胶。
中文名:青山羊
别名:狗羊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哺乳纲
目:偶蹄目
科:牛科
族:羊族
属:羊属
分布区域:山东成武、单县
纯种青山羊
鲁西南青山羊公母羊均有角,有须,有髯,体格小,结构匀称,又叫"狗羊"。被毛由黑白两种纤维组成,外观呈青色,黑色纤维在30 % 以下为粉青色,30~40 % 者为正青色,50% 以上为铁青色。全身有"四青一黑"特征,即背部、唇、角、蹄为青色,两前膝为黑色,故称为青山羊。青山羊
单县是全国养羊大县,1986年被山东省确定为”山羊板皮出口基地县”,1996年被列为”国家秸秆养羊示范县”,1997年被中国特产评审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青山羊之乡”。单县青山羊饲养业正由千家万户的散养逐渐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由粗放经营管理逐渐向科学化、良种化方向发展,已成为该县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青山羊存栏量达200万只,年出栏近百万只。为发展养羊事业,单县在杨楼镇、李新庄镇等几个乡镇建立了青山羊良种繁育基地,存栏基础母羊2万余只, 每年提供优质羔羊10万只,并且引进波尔山羊和本地青山羊进行杂交改良,还从周边地区及菏泽市利用扶贫资金引进优良青山羊种羊2000余只,进行提纯复壮,建立纯繁场,制作精球,搞好冷配和人工授精,提高青山羊的质量。单县青山羊产品的加工生产,正方兴未艾。青山羊
成武县青山羊产品主要有山羊绒、肠衣、桦子皮、肉制品等。毛皮制品。青山羊是世界著名的三大毛皮品种之一,山羊绒、桦子皮是单县传统的出口商品。成武县青山羊桦子皮由于毛色好、光润、又有美丽的花纹,而且面积大、弹性强、质量好、销路广,在国际市场上备受好评,在对外贸易中经久不衰。以单县为中心的周边地区是青猾皮的中心产区,每年产青猾皮300万张。 单县青猾皮出口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每年达150万张。医用可吸收性缝合线。单县康利达公司(原成武县文体用品厂)生产的可吸收性医用缝合线是采用地产青山羊优质肠衣制作而成,属高科技产品,其光洁度、均匀度、断裂强力、线体洁净度及吸收期等各项技术指标均优于国家专业标准,产品大部分出口。
羊肉汤
始创于十七世纪清代嘉庆年间,距今已200多年的历史。 用青山羊烧制的羊肉汤色白似奶、水脂交融、质地纯净、鲜而不腻,不仅是一道可口的美食,而且有许多药膳功能,深受全国消费者的赞誉,单县羊肉汤已被列入《中华名菜谱》。易拉罐浓缩粉末羊肉汤已研制成功,不仅开胃、养身、味道鲜美,而且生产前景广阔,市场态势良好,发展潜力大。
羊肉制品
该县羊肉加工已成为一个规模较大的产业,以琴台肉食品加工厂、凤翔集团为龙头,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群。成武县青山羊系列肉制品加工工艺研究技术领导小组,开发羊肉脯、肉干、腊肉、青酱羊、无膻羊肉发酵香肠、冰鲜羊肉、五香酱羊肉、快餐全羊、快餐”成武县羊肉汤”等十多种羊肉制品,将微波干燥制熟工艺、真空软包装生产技术等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应用于羊肉干、肉松、肉脯等系列产品的生产研制。
(一)总体养殖量较大,但规模化程度低。单县属于农业大县,有着丰富的秸秆资源,但舍饲程度低,规模养殖水平低,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常年存栏50只以上的规模养羊场户仅47家,占全县肉羊存栏量的不足1%,大部分养羊户都处于原始、粗放式养殖,半舍饲半放牧状态,营养不均衡,管理粗粗放,饲料转化率低,不适应现代肉羊业发展的需要。
(二)养羊从业人员不断减少,养羊数量不断下降。种羊市场疲软,2002年单县有青山羊良种繁育场2家,已经全部倒闭;规模养羊减少,2002年单县规模养羊场户600多户,2012年不足50户;羊人工授精站点大幅度减少,2002年单县有人工授精点46家,2012年只有8家。
(三)品种退化,结构不合理。在调查中发现,长期以来,农村广大养羊户一直饲养着地方品种青山羊,多年来没有提纯复壮,近亲繁殖严重,导致了种质严重退化,体型小,生长速度慢,羔羊饲养两年体重才能达到15kg~20 kg,经济效益十分低下,影响了养殖户的积极性,且有的养羊户是“春天买,夏秋养,冬天卖”,并没有形成“自繁自养”的模式,造成虽有一定规模,但发展后劲不足,还会造成疫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播。
(四)牧草资源匮乏,制约着青山羊的规模养殖。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草资源不足的问题一下子成了发展规模养殖的瓶颈,农区养羊放牧地少,多采用圈养方式,仅靠收割野草、植物茎叶和藤蔓来喂养,犹如杯水车薪,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即使白天放牧也很难满足羊群的需要,以杂草为主的营养水平必然难以提高羊的生产水平。黄河故道区的河滩、草坡大多土质差,优质的牧草比例较小,养殖户无奈之下便饲喂遗弃的植物秸秆和木质化程度很高的野草,营养价值低,消化率低,适口性又差,这种现象在冬季尤为严重。
(五)文化素质低,防疫驱虫制度不健全。当前农村养殖业存在的最大一个问题为养殖户文化素质低,养殖技术滞后,养殖经验老套,不能适应现代化养殖业的需要,平时不知防疫,处于一种不病不治的局面。又由于部分农村兽医技术水平低,只管猪,别的一概不问,造成了农村羊防疫驱虫制度不健全的状况。随着养羊规模的不断扩大,数量大增,羊的流通日益频繁,给羊病的传播打开了缺口,且羊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不易查觉,一旦发现已比较严重,难以治愈。
(六)饲养管理技术落后,生产效益低下。农村山羊饲养多以一家一户饲养为主,饲养方式一般为早晨放出去,中午挪一挪,晚上牵回来,大自然长啥吃啥,根本谈不上补饲。在走访中发现,个别养殖户用饲喂肥猪的全价料给羊补饲,结果因饲料中含有较高的铜离子,羊吃后拉稀不止,差点脱水而死。山羊虽耐粗饲,对管理条件要求低,但农村羊圈简陋、低矮、潮湿,且十分拥挤,羊抗病力差,发病率高。调查中还发现,农村羔羊的成活率仅为65%左右,粗放式的管理使羔羊难过“初乳关”——奶不足“断奶关——拉稀”,无谓地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