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书画院 编辑

徐州市境内社会组织

徐州市书画院徐州市书画院

徐州市书画院,原名徐州国画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云龙山东麓。 20多年来,这一片幽雅的仿古建筑,静静地掩映在翠绿色的丛林之中,沐浴着时代的阳光雨露,造就了一批书画人才。院内有画师创作楼、贵宾接待厅、展览厅、品艺亭、得趣池等,现有书画家16人,其中高中级画师占80%,是国内同级画院中建院早、实力强的画院之一。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徐州市书画院

原名:徐州国画院

坐落在:云龙山东麓

创建于:1980年

创建过程

编辑
徐州国画院创建于1980年。徐州市文化局酝酿建院之初。得到当时市领导陶有亮、何赋硕、王其华等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喻继高、贺成等画家的积极襄助。欣成盛举。初名徐州国画馆,终定为徐州国画院。由佟苏丹任院长,不坐班、张之仁任副院长,王广林任支部书记。暂于云龙山兴化寺内办公。

国画院成立后。鉴于创作人员大都来自厂—、矿基层,原系业余作者,未经过系统严格的科班训练。于是首先组织画家分别去北京、上海、南京、苏州、扬州等地博物馆,学习、研究、临摹传统绘画,在加强基本功训练的同时,提高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认识。开阔眼界。之后,从实际出发,以充分发挥题材优势为特点,通过专题创作。打开局面,扩大影响。画师们分头跑遍了昔日的淮海战场,写生、探访、搜集素材,又到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和淮海战役纪念馆翻阅了大量的军史资料。二年后。—批书画作品跃然出世。这批作品以人物画为主.辅以山水、花鸟、书法,多角度地表现了英雄的淮海儿女可歌可泣、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和亲如鱼水的军民关系;歌颂了淮海大地上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人新貌。画展在北京、南京、 扬州、连云港、徐州等地展出后,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国内各大媒体广为推介.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为了不断提高艺术技巧,充实实力。画院克服了经费困难。分期分批将 7名画师送到中央美院、中国画研究院、中国美院、江苏省国画院进修、深造。系统深入地学习中国画的表现技巧,大大提席了画师们的技艺生活是艺术的泉。画师们并不囿于脚下这块热土,几乎每年都要跋山涉水,四出写生。五岳的峻伟壮丽,三江的奔腾浩荡,北方山水的雄浑朴拙,南国风光的旖旎多姿。青藏高原的博大神奇,汪洋大海的浩瀚无垠,天山脚下的羊群,戈壁滩上的驼队,剽悍的康巴汉子。秀丽的大理姑娘……这一切,尽现于画家的腕底。笔下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

画院的指导思想

编辑
画院一直提倡艺术民主、创作自由,鼓励探索,支持创新。激励画家从生活中获取灵感,以现代精神发展传统。思想感情、笔墨形式、艺术风格都要体现出“与时俱进”。尤其在艺术多元化的时代。画院主张画家张扬个性,独创自己的艺术风格,以不同的艺术特色。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爱好、不同审美要求的欣赏者。

画院的影响

编辑

八十年代

画院十分注重扩大影响,提高画家的知名度。不断通过组织画展.举办交流活动等形式鼓励创作。继1984年进京办展之后,又于1985年、1986年,两次去北京琉璃厂举办画展。1988年度则全力以赴。再次挺进中央美术馆,举办了大型画展。经过多年奋战,徐州书画院的画师们己成为—支画坛劲旅,他们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强烈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个人风格,赢得了首都画坛和各界人士的好评。是时,当代艺术大师李可染刘开渠,著名美术理论家蔡若虹、朱丹、王朝闻及近百名书画家,兴致勃勃地观看了画展,并表示祝贺。对画院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对画院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新华社及首都各大报刊均作了报道,并发表了作品专栏和评论文章,形成较大影响。继此之后,画院又在南京、深圳举办了画展。并支持鼓励画师们积极参与各级美协举办的书画大展.多搞联展和个展,积极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通过频频参展、获奖、发表、收藏,全方位地扩展了画院的影响。多种赞誉接踵相传:《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评赞他们“楚汉雄风生笔端”;《新华日报》赞为“大风歌动石头城”;《深圳特区报》则称“汉风楚韵笔势豪”;《文汇报》赞曰:“彭城画派,倔起徐州”。当代艺术大师李可染,刘开渠、朱丹答人对画院一直倍加关注和爱护,画院四次进京办展,他们都亲临指导。肯定画院所走的“路子正”,一手抓传统,一手抓生活.不断出新,进步很快”。术厌其烦地告诫画师们。“峰高无坦途”,对画院寄予很高的期望。

九十年代

90年代以来。画院把影响扩展到国际。原院长欧阳龙、剧院长周长海曾赴法国举办了画展.院长马奉信亦先后在奥地利和澳大利亚举办了书画展,并开展了系列学术文流活动,其创作、讲学、滨尔。均受到广泛的欢迎。其他画师也先后在泰国、香港、阿联酋等地举办画展,并多次参加联展。徐州书画院画师的作品已通过多种渠道大量流传海外。不但声誉日盛,同时也积极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

二十一世纪

时间跨入 2l 世纪,千禧龙年刚好是画院 20 周岁。画院以办画展、出画集的形式予以庆祝。同时提出面向社会、开门办院、努力开辟艺术作品市场的新举措。举办多种类型的美术、书法训练班,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偿服务。近年。徐州地区的书法创作水平突飞猛进。被誉为“书法重镇”。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将“国画院”改为“书画院”,意在鼓励书画双翼齐飞。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先进文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对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繁荣我市的书画创作事业、必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画院简介

徐州市书画院

徐州国画院创建于1980年。徐州市文化局酝酿建院之初。得到当时市领导陶有亮、何赋硕、王其华等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喻继高、贺成等画家的积极襄助。欣成盛举。初名徐州国画馆,终定为徐州国画院。由佟苏丹任院长,不坐班、张之仁任副院长,王广林任支部书记。暂于云龙山兴化寺内办公。

国画院成立后。鉴于创作人员大都来自厂—、矿基层,原系业余作者,未经过系统严格的科班训练。于是首先组织画家分别去北京、上海、南京、苏州、扬州等地博物馆,学习、研究、临摹传统绘画,在加强基本功训练的同时,提高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认识。开阔眼界。之后,从实际出发,以充分发挥题材优势为特点,通过专题创作。打开局面,扩大影响。画师们分头跑遍了昔日的淮海战场,写生、探访、搜集素材,又到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和淮海战役纪念馆翻阅了大量的军史资料。二年后。—批书画作品跃然出世。这批作品以人物画为主.辅以山水、花鸟、书法,多角度地表现了英雄的淮海儿女可歌可泣、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和亲如鱼水的军民关系;歌颂了淮海大地上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人新貌。画展在北京、南京、 扬州、连云港、徐州等地展出后,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国内各大媒体广为推介.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为了不断提高艺术技巧,充实实力。画院克服了经费困难。分期分批将 7名画师送到中央美院、中国画研究院、中国美院、江苏省国画院进修、深造。系统深入地学习中国画的表现技巧,大大提席了画师们的技艺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画师们并不囿于脚下这块热土,几乎每年都要跋山涉水,四出写生。五岳的峻伟壮丽,三江的奔腾浩荡,北方山水的雄浑朴拙,南国风光的旖旎多姿。青藏高原的博大神奇,汪洋大海的浩瀚无垠,天山脚下的羊群,戈壁滩上的驼队,剽悍的康巴汉子。秀丽的大理姑娘……这一切,尽现于画家的腕底。笔下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

画院一直提倡艺术民主、创作自由,鼓励探索,支持创新。激励画家从生活中获取灵感,以现代精神发展传统。思想感情、笔墨形式、艺术风格都要体现出“与时俱进”。尤其在艺术多元化的时代。画院主张画家张扬个性,独创自己的艺术风格,以不同的艺术特色。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爱好、不同审美要求的欣赏者。

画院十分注重扩大影响,提高画家的知名度。不断通过组织画展.举办交流活动等形式鼓励创作。继1984年进京办展之后,又于1985年、1986年,两次去北京琉璃厂举办画展。1988年度则全力以赴。再次挺进中央美术馆,举办了大型画展。经过多年奋战,徐州书画院的画师们己成为—支画坛劲旅,他们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强烈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个人风格,赢得了首都画坛和各界人士的好评。是时,当代艺术大师李可染、刘开渠,著名美术理论家蔡若虹、朱丹、王朝闻及近百名书画家,兴致勃勃地观看了画展,并表示祝贺。对画院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对画院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新华社及首都各大报刊均作了报道,并发表了作品专栏和评论文章,形成较大影响。继此之后,画院又在南京、深圳举办了画展。并支持鼓励画师们积极参与各级美协举办的书画大展.多搞联展和个展,积极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通过频频参展、获奖、发表、收藏,全方位地扩展了画院的影响。多种赞誉接踵相传:《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评赞他们“楚汉雄风生笔端”;《新华日报》赞为“大风歌动石头城”;《深圳特区报》则称“汉风楚韵笔势豪”;《文汇报》赞曰:“彭城画派,倔起徐州”。当代艺术大师李可染,刘开渠、朱丹答人对画院一直倍加关注和爱护,画院四次进京办展,他们都亲临指导。肯定画院所走的“路子正”,一手抓传统,一手抓生活.不断出新,进步很快”。术厌其烦地告诫画师们。“峰高无坦途”,对画院寄予很高的期望。

90年代以来。画院把影响扩展到国际。原院长欧阳龙、剧院长周长海曾赴法国举办了画展.院长马奉信亦先后在奥地利和澳大利亚举办了书画展,并开展了系列学术文流活动,其创作、讲学、滨尔。均受到广泛的欢迎。其他画师也先后在泰国、香港、阿联酋等地举办画展,并多次参加联展。徐州书画院画师的作品已通过多种渠道大量流传海外。不但声誉日盛,同时也积极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

时间跨入 2l 世纪,千禧龙年刚好是画院 20 周岁。画院以办画展、出画集的形式予以庆祝。同时提出面向社会、开门办院、努力开辟艺术作品市场的新举措。举办多种类型的美术、书法训练班,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偿服务。近年。徐州地区的书法创作水平突飞猛进。被誉为“书法重镇”。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将“国画院”改为“书画院”,意在鼓励书画双翼齐飞。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先进文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对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繁荣我市的书画创作事业、必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