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州文庙 编辑
徐州文庙是徐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徐州市区彭城路第二中学校园内。
中文名:徐州文庙
地理位置:徐州市区彭城路第二中学校园内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占地面积:700 m²
同治徐州府志中的学宫图
徐州文庙见诸文献最早是宋代。北宋诗人陈师道曾为州学教授。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芝麻李起义占据徐州,元丞相棺脱脱率军以炮攻城,位于城南隅的文庙首当其冲,毁于战火。明代建立之初,重建了徐州文庙,由于黄水之祸,曾四易地址。到了清代,迁建于东察院的文庙已是 “泽宫茂草鞠矣,倾圮湫隘甚”。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徐州豪户张胆捐资,再次迁建了徐州文庙。这次迁建的文庙,就是徐州文庙规模的主体,现在文庙为徐州市第二中学所在,位于彭城路北段的东侧。
徐州文庙完全按照明清两代朝廷对地方孔庙要求的制度而建,共分三路五进庭院,贯穿在南北一条中轴线上,占地近2万平方米。在文庙的东南角是奎星楼。奎星为天上二十八宿之一,为文星。奎星楼形式为重檐六角亭式,座落在水塘中间,周围有雕刻精美的护栏。奎星楼迤西为七龙壁影壁墙,影壁墙对面的牌坊三间分别有 "道冠古今,天下文枢,德配天地"十二个大字。牌坊的东西两侧,分别为仪路、仪门,立有 “文官落轿,武官下马”字碑。入仪路、礼门到棂星门,始可进孔庙。棂星为天镇星,相传为天上文星。庙门以"棂星"命名,意为孔子应天上星宿而降,同"奎星"一样,主要是为了圣化孔子。入棂星门,是为泮池。泮池是学府的象征物。因而亦称学府为泮宫。这座泮池为半圆形池塘,上有三孔石拱桥三座,桥长10米,宽1.5米。入泮池后是大成门。大成门又称戟门,是登入大成殿的重要门户。大成门后就是文庙的中心建筑大成殿。大成殿起名源于宋代封孔子的牌位,显示孔子之学后继有人,济济一堂。大成殿高11米,面阔五间21米,进深14米,歇山屋顶,绿琉璃瓦剪边,檐下有徐州特色的斗拱分布,是徐州现存的规格最高、面积最大的官式建筑群。大成殿内的八根金柱和莲花浮雕柱础,都堤明代创建时的原物,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殿前的大型露台,高1.2米,面积近200平方米,为祀孔大典时的场所。每年的春秋仲月都有两次丁祭。每次祭孔活动开始,钟磐和鸣,八佾之舞,香烟缭绕,热闹非凡。大成殿两侧东西两庑,为供奉先贤、先儒之处,日伪时期拆除改作二层教学楼。大成殿后面有一八音石,相传为北宋时原计划送至汴京皇宫艮岳山的,因靖康之变留在了徐州。八音石后为明伦堂是讲授经学的地方,明伦堂后的尊经阁是收藏文章典籍之所,原为重檐双层殿阁,现仅存台基。徐州文庙原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官式古建筑群,由于历史上的原因,现仅存大成门、大成殿两处建筑,1989年,徐州市人民政府拨款落架大修大成殿,恢复殿前月台,复原了明代建筑风格的大成门。这次大修,改变了民国年间修复时不合理的梁架结构,采用了门柱式月梁结构,高达7米多的门柱矗立挺拔,月梁上的 "拔亥",依照明式作法,处理得精致细腻,兼有“南秀北雄”的特点。
徐州文庙原有石碑10多方,记载着文庙数经迁徙建修的经过,随着文庙的多次变迁,石碑多散落于外,其中戏马台上有明宣德八年(1433年)的“徐州重建儒学记”和云龙山送晖亭内有清代状元李蟠撰写的“徐州文庙碑记”两方,现在文庙大成门内还嵌有张伯英书清康熙年间的"迁建文庙碑记"、民国二十九年 “重修文庙碑记”,分别为张伯英祖上张胆撰文和张伯英叔父张云生撰文。这些碑刻在书法艺术和历史资料上都有一定价值。
徐州市第二中学
徐州市鼓楼区福顺路(福顺路,靠近一中一品飘香米线)
详情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